北京体育广播记者亚冬会归来吐心声(下)
原创:李雄峰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参与采访报道的大型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能够获得这样一份体验,对于我个人而言,非常有意义、有价值,能够感觉到自己飞速的成长与提高。为未来继续做好体育赛事的采访和报道,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样的经历,我会铭记一辈子。”回首刚刚结束不久的亚冬会,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广播记者孙腾深有感触地说道。
亚冬会期间,孙腾一直活跃在亚布力赛区,采访报道在这里进行的雪上项目。对于第一次参与这么重大的洲际综合性冰雪运动会,孙腾可谓是做足了前期的准备。他说:“最开始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不过,由于自己不是跑冰雪赛事口的专项记者,因此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认真学习了解亚冬会相关的冰雪项目以及具体的比赛规则。尽管如此,出发之前,心里面还是非常忐忑,生怕自己储备不足。”
当然,除了知识储备外,还有应对寒冷天气的物资储备,这也一度让孙腾有点“心慌”。“从小到大,自己还没有去过东北那么远的地方,没有去过亚布力,更不知道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气温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不管怎样,背起行囊的那一刻,就一定是要出征的。”孙腾说道。
很多很有经验的老媒体人也曾经说过,只有实战才是最好的检验。对于年轻的孙腾来说,来到亚布力的第一天,实战就开始了。孙腾坦言,由于不是专项跑口记者,同时又是一个人,生怕错过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点。“孤独中的忙乱,一度让自己有点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着北。好在一直不停地跟赛区的媒体同行请教,和他们沟通,向他们学习,努力寻找新闻来源。为此,自己一天会往返在三四个比赛场地,做到熟悉当地的环境,以便能够在第二天比赛之前,及时准确地梳理好场地位置,提前设计采访提纲,以及提前做好备选方案。一切都整理妥当了,自己之前一直紧张的心,才算踏实下来,感觉有底了。”他说。
由于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分散在群山之中,所以,孙腾还要接受体能的考验。他说道:“想去不同的赛场采访,基本要靠两条腿去翻山越岭,很多地方的道路覆盖着积雪,因此,路也比较难走。为了能够及时地赶到赛场,每天自己都很早起来就出门了。有时候,一上午站在混采区,整个人的身体都是僵硬的状态。甚至手机和充电宝,很多时候也会因为低温而出现运行状态不佳的状况。好在在经验丰富的同行老师的帮助下,我的采访报道进行得比较顺利。”
和昨天本报采访的徐臻一样,孙腾也参与了北京体育广播2月12日(元宵节)推出的“亚冬盛会 冰城星光”微博连麦直播。而这一天,孙腾还要为听听FM的另一场大直播发回一个在亚冬会制作的插片。“两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刚好赶在同一天了,所以,那一天的工作非常的繁重。而为了保证元宵节当天的节目播出顺利,很多的工作必须是要提前完成了——为此,在正常的赛事报道之外,自己每天都会在比赛场地‘蹲守’,不放过任何一个采访的机会。因为,你不知道哪个运动员会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场地出现,只能按照赛程努力去寻找,于是,自己就在混采区蹲运动员、蹲他们的领队,抓住每一个能够跟他们沟通交流的时机,为我们录制到元宵节送祝福的瞬间。”孙腾开心地说道,“努力之下,很多像徐梦桃、齐广璞这样的明星运动员和一些年轻小将,以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国家队都接受了我的采访,并送上了他们的元宵节祝福。这些都是独家的。”
回忆着哈尔滨人民的热情,回想着自己在整个亚冬会采访报道的经历,回味着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的震撼,孙腾感慨地说道:“亚冬会是我的第一场大赛,它让我成长,也让我提高,让我感受到一个媒体人应该随时打开我们的感官,去抓住各种各样的新闻点。亚冬会也是一个起点和开始,未来我将继续脚踏实地将平时的功课做好,争取能够在更多国内国际大赛的舞台上,做出更多更精彩的赛事报道,为传播中国体育的声音,讲好中国体育的故事贡献一份力量。”
网址:北京体育广播记者亚冬会归来吐心声(下)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4600
相关内容
北京体育广播记者亚冬会归来吐心声(下)北京冬奥落幕,一周体育产业大事记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来了
社交媒体上的北京冬奥会
立足北京冬奥会探究体育明星偶像化的利与弊
北京冬奥会
北京冬奥会国内舆情分析报告
【冬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文体明星献声开幕式
北京冬奥会中国军团十大明星
体育产业大事记(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