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遭蓄意造假毁谤 发表声明驳斥谣言

发布时间:2025-05-12 15:23

朗朗(资料图)

北京晚报1月30日报道 昨天下午,一向温文尔雅的钢琴家郎朗发布了一篇口气并不温和的声明,开头一句就是:“传播谣言和肆意无礼抨击他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读者可别以为郎朗是想掺和韩寒被方舟子质疑的是非,而是郎朗自己被人质疑了!

为此郎朗发声明表示:“传播谣言和肆意无礼抨击他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每一场音乐会都用思想、用创造力、用情感、用专注去力争艺术上的最高境界,这是我们的职业要求。全世界的古典音乐市场需要钢琴家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和艺术中,把每一场音乐会弹好,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观众接受,从而一步一步开拓;曲目量需要用时间、用精力精雕细琢、用实践去琢磨,每首曲子弹好才能练习下一首,如此才可逐步积累。指挥家、音乐大师是由于钢琴家的艺术造诣和对音乐的诠释而尊重钢琴家,唯有打动人心的演奏才能使他们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在艺术的世界里,艺术造诣、音乐诠释是最重要的准则。每年120场音乐会不是靠吹就能有的,50首钢琴协奏曲的曲目量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掌握的。

我的本职工作是钢琴家,我会继续把每一场音乐会弹出最精彩的水平,为中国人在世界取得最高的音乐荣誉。继续全力推动教育和慈善,支持新的、下一代优秀钢琴家成长。

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谣言止于智者。”

虚假诽谤居心叵测

在被郎朗认为是造谣的那篇文章中,引用了英国权威媒体《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郎朗后的报道文字:“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记者与郎朗边吃边聊)。”

为此,笔者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找到了这篇名为“与郎朗共进午餐(Lunch with the FT: Lang Lang)”的原文,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拉胡尔·雅各布。这篇文章发表于2009年4月30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文章是以记者与郎朗在中国餐馆午餐并访谈为内容,篇幅较长,还配有一幅郎朗的漫画图片。不过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发现微博中引用的内容,反而很客观的描述了郎朗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其中还谈到了郎朗为了推动古典音乐教育所做的努力,文章中还明确写道,“如今超过3000万的中国人正在学习弹钢琴,钢琴如此受欢迎至少要部分归因于郎朗如日中天的事业……郎朗非常热衷于努力普及古典音乐。对于一个每年以每场约5万美元的出场费参加多达130场音乐会的人而言,他仍花费很多时间走入校园。去年11月,他创办了郎朗基金会,以推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音乐教育。他还是万宝龙文化基金会的主席,该基金会为艺术赞助人提供1.5万欧元,以捐赠给他们青睐的文化事业。”

回顾与郎朗合作过的指挥大师,不乏世界上公认最顶级的大师:埃森巴赫、巴伦博伊姆、祖宾梅塔等等,都对郎朗有很高的评价:指挥大师祖宾梅塔评价郎朗:郎朗,是音乐天才,是中国的一个形象大使。指挥大师艾森巴赫评价郎朗:郎朗是最优秀的音乐家,如果只让我挑一个,我就挑郎朗!指挥家、钢琴家巴伦博伊姆:“郎朗是最棒的钢琴家。” 西蒙拉特竖起大拇指对郎朗说:这就是我梦想中的音乐,今天我终于听到了。帕瓦罗蒂对郎朗说:我很欣赏你,因为你和我一样,也有着太阳般的性格。著名歌唱家多明戈:“郎朗的钢琴弹得简直神奇,仿佛有20只手同时在琴键上飞舞!”“郎朗首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家,但我还要说,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热情、开朗而幽默。” 歌唱家芭托利:“郎朗的琴声与我的歌声融为一体,郎朗用钢琴歌唱。” 指挥大师卡拉扬太太对郎朗说:如果卡拉扬还活着,能听到你的演奏就好了。指挥大师马泽尔:我想他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已经超过了很多比他岁数大的音乐人了。 各大主流媒体对郎朗的评论也是褒奖有加,美国《纽约时报》:“郎朗,当今古典音乐星球最受追捧的艺术家”,“全世界观众的最爱”;“超级钢琴家郎朗点亮卡内基中国艺术节”。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郎朗的《肖邦钢琴协奏曲》:“也许没有其他作品比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更适合郎朗的才华和天性了。”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样评论郎朗的《肖邦钢琴协奏曲》:“他以犹如天鹅绒般优雅的方式演奏整部作品……水滴般的触键使其中的音阶段落展现出涟漪般的美丽效果。” 英国《伦敦晚报》:“中国最大的音乐巨星”、“ 三千万琴童的偶像”、“郎朗把古典音乐带到火箭上。” 《纽约时报》在最新的评论中称:“……说到把所有的复杂技巧都加到这首曲子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巴托克想让这首曲子成为这个时代的的重要音乐篇章。但如果观众们感觉到钢琴家在很努力的演奏它,那么这个效果就失败了。郎朗诠释这首曲子用了不可思议的轻松和丰富的想象力。……郎朗献给观众了一场很棒的演出,不仅仅是华丽且深邃的,更是令人沉醉的和技艺高超的。”

“在国际舞台上哪有可以混的道理”

记者昨夜电话连线身在纽约的郎朗,郎朗表示,在微博上给予回应只想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有些人连国际古典音乐市场的基本情况都没整明白就造谣,我不反对在艺术层面上的探讨,但不懂装懂,信口开河,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就太过分了。”

对于文章中提到郎朗每年赶场演出120场,质量没保证,全靠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郎朗感到这种质疑非常可笑,“在国际舞台上哪有可以混的道理?没有一个音乐厅一场音乐会是允许我不负责任随便应付的,一场弹砸了就没有下一场了,只有把每场音乐会都弹好才能得到乐团和艺术家的尊重,你敢走神吗?”

郎朗的中国经纪人李宁告诉记者,今年2月郎朗将随纽约爱乐乐团进行欧洲巡演,“郎朗每年120场音乐会,特别是与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反复合作,多次巡演绝对是靠实力打拼站立起来的,绝非能够‘公关’出来的,而且与指挥家巴伦博伊姆、祖宾·梅塔、艾森巴赫、迪图瓦,以及著名歌唱家波切利、多明戈等多次合作都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些也绝不是可以商业运作得了的。”

商业化诠释多面成功

在音乐之外,郎朗还被质疑过于商业,签约十几个世界知名品牌,代言无处不在,参加很多商业活动,还出版自传等,在很多批评者眼中,郎朗总是那么“不务正业”,在很多音乐以外的领域上耗费心力。

乐评人苏立华的评价比较客观,“今天的郎朗,你从知名度看,他是明星,这是事实;你从商业角度看,他是成功的商业音乐家;从音乐上看,他起码是专业和职业的钢琴家。经商都一样,不择手段;出名人人都想出名;音乐?人各有自己心中的音乐。作为爱乐者,我并不是喜欢郎朗所有的演奏,众口难调。作为中国人,我为郎朗自豪。”

笔者还找到《纽约时报》2012年1月19日对郎朗演奏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次演出是由郎朗和Alan Gilbert(艾伦吉尔伯特)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共同完成。著名评论人ANTHONY TOMMASINI在文中提到:“虽然郎朗曾被批评为夸张的演奏,但是,这些不公正的人们现在可以否定这些。郎朗拥有惊人的技巧和敏锐的音乐本能。”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商业化和艺术从来就不矛盾,关键在于商业化的同时不失去艺术水准,很多世界著名乐团背后都有大财团大企业的赞助和支持,还有不少商业化的做法都是为了推动古典音乐的发展,中国的高雅艺术恰恰是不够商业化,如果中国的大企业对高雅艺术有更多投入,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捉襟见肘。

谣言止于智者

其实,少年成名以来,各界对郎朗的各种质疑由来已久,郎朗一直都没有过多回应,这次实在是因为网络传播的力量,如果郎朗不解释,不了解实情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些天,网络上质疑之风盛行,从海岩被质疑代笔,到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有网友感叹这真是进入了一个全民无底线质疑的年代,任何人可以对任何人提出质疑,不管有没有确凿的证据,网络会把所有声音置于放大镜下,正如编剧六六所说,“在中国,名誉这玩意儿不值钱。既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那么谁愿意损害诋毁搞臭一个人,也没什么顾忌和担心的了。既不用坐牢,也不用赔多少钱。这社会,挺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这种居心叵测虚假诽谤的行为。试问,精力都用在了内耗上,还哪有力气去开拓和创造?”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

网址:郎朗遭蓄意造假毁谤 发表声明驳斥谣言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6116

相关内容

郎朗遭蓄意造假毁谤 发表声明驳斥谣言
刚结婚,妻子就被传谣言!郎朗方面发声明
朗朗被批靠包装和炒作成明星 发声明驳斥回应
郎朗为爱辟谣,少数媒体捏造并诽谤郎朗妻子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
郎平亲自辟谣,朱婷遭恶意谣言袭击:排球界的虚假风暴
师徒反目?方清平怒斥快板名家李春华蹭热度:造谣诽谤无中生有
明星被恶意造谣诽谤,报警是否有用
“新还珠紫薇”扮演者被传怀孕 公司发声明斥假消息
郎朗辟谣妻子传闻 背后真相竟然是这样......
娱乐法评论|明星遭遇谣言诽谤,如何看待明星个人名誉权利保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