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发布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提示,应如何看待粉丝经济?

发布时间:2025-05-12 18:43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示》提示大家要认清明显代言的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金融陷阱。

明星代言理财产品会有哪些风险?

《提示》指出5种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情况:一是为P2P平台代言;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资的产品;三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代言;四是为金融产品、平台站台;五是为银行保险机构某类产品或整体品牌代言。

这5种情况,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高低可分为三类。首先,风险最高的是明星为金融骗局,或风险较高、合规性较差的品牌和产品站台或代言。

2015年,数位国内一线大腕明星,通过出席活动、代言产品、社交平台发声等方式为e租宝站台。一年后,e租宝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调查,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几年间,多家明星代言P2P平台,先后暴雷。

其次,是为互联网平台代言。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群体中,89、 90、 00后的群体占比高,凭借互联网操作更简单方便、传播速度快,明星代言转化高等特点,让明星代言的效果“更好”,也更容易让用户因“明星光环”而失去对风险的理性判断。

最后,是为合规金融机构代言,如某某明星联名卡产品、某产品推广大使等。相对而言,合规机构产品的安全性更高,来自产品本身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容易引发用户产生过度消费、过度投资的情况。

明星代言金融产品时,不一定对产品进行过深入了解,因此容易传递出“误导信息”,让粉丝产生“盲从性”,出于对明星的信任与喜爱,忽视其所代言的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些“狂热粉丝”甚至只为追星的“即时性满足感”,对风险视而不见。

这种情况下,如果粉丝不能够理智地思考与判断,很容易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骗局,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伤害。

怎样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风险?

银保监会给出了回答——“三看一防止”,即一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二看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三看收益是否合理。

金融是一个需要持牌经营的行业,因为与“钱”相关,在利益驱使下,充满了“有心人”铺设的陷阱和潜在的风险。对普罗大众而言,除了“三看一防止”,还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了解清楚再决定。为了煽动人们的盲从心理,有些公司花样百出,请明星代言、请专家做讲座、请KOL做分析等等。所以我们在做决定之前,千万切忌人云亦云,一定要自己亲自去了解。

二是,保持理智平常心。金融产品都存在风险和波动,无论消费、投资,还是保险、贷款,都要保持理智,量力而行,面对得失波动时,保持平常心态,避免因冲动所导致的二次伤害。

我们应如看待明星代言金融产品?

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呢?答案是:既不妖魔化,也不神圣化,理性看待。

不仅是金融产品,在各个领域都要明星代言。随着直播兴起,代言的“明星”,也不只是明星,还有KOL、网红、Up主等等。“明星代言”,是一种营销手段。产品通过代言的方式,制造“粉丝经济”也无可指摘。然而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化”。

一方面商家“过度”渲染代言,把精力集中在营销而非做产品上;一方面消费者“过度”痴迷代言,没有能够认真了解产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做选择。

金融产品是如此,其他消费、投资也是如此。有些粉丝为了支持“爱豆”,购买“爱豆”代言、推荐的一切产品;为“爱豆”买流量、买榜单,甚至不惜为此申请贷款,背负高额债务。

所以,我们所警惕的,应该是“过度化”的明星代言与粉丝经济,树立健康消费观,不盲从、不被“明星效应”裹挟,理性、客观地看待明星代言的产品以及粉丝经济。

网址:银保监会发布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提示,应如何看待粉丝经济?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9058

相关内容

银保监会提示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银保监会警示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银保监会提示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风险
银保监会: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银保监会: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风险
银保监会: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三看一防止”
银保监会发布提示,明星代言金融产品也不一定靠谱!
银保监会: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做到“三看一防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
银保监会提醒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 做到“三看一防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