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类综艺节目成功经验与启示——以《中国有嘻哈》为例
王娜娜
浅谈音乐类综艺节目成功经验与启示
——以《中国有嘻哈》为例
王娜娜
中国大众对于音乐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流行音乐及主流歌手上,许多人都不知道嘻哈音乐也是世界主流音乐的中间力量之一。《中国有嘻哈》作为中国首档嘻哈音乐节目,在节目过程中普及嘻哈音乐常识,调动受众的鉴赏兴趣和乐趣,这点是可圈可点的。目前,同质化音乐节目早已令真人秀节目进入白热化阶段,嘻哈音乐的“潮“、”酷“、”个性张扬“恰好迎合90后、00后等青少年的价值观,避免同质化和拥有优质网络平台使《中国有嘻哈》掀起收视热潮,成为一档现象级的音乐节目。
嘻哈音乐 真人秀 传播特色
一、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市场分析
截止到2016年11月30日,据《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视频网站备案的网络综艺为168档,6637期。网络综艺的竞争一直处于白热化的阶段,各大平台不断推出新的网络综艺,渴望再次掀起收视热潮。近年来,音乐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新歌声》(原《中国好声音》),《歌手》(原《我是歌手》)等节目,看似推陈出新,各有特色,实则创新乏力,总是在借助以往节目的名气,收视率大不如前,尤其到了第二季、第三季之后,不论是话题度还是节目热度都不如第一季,难以长久地发展下去。归结原因,此类音乐节目大多是引进或借鉴外国优秀节目,在外国就已经有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引进者来说,无疑是风险最小的,各大卫视也开始争相模仿,缺乏原创和创新,这样就容易导致同质化严重,泛娱乐化问题突出,对受众造成审美疲劳甚至反感。
2017年6月24日,爱奇艺推出的中国首档 Hiphop文化推广节目《中国有嘻哈》(The Rap of China)以超2亿的资金投入创下了中国网络综艺的最高投资纪录,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都是由业界知名人士组成,如《蒙面歌王》系列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等。爱奇艺还携手新浪、微博等多个合作伙伴进行联动,挖掘IP生态的潜力,发挥IP的最大规模效应。以《中国有嘻哈》2017年6月24日开播的第一集为例,在爱奇艺上的点击率就已达到2亿,截止到2017年7月29日,已播到第六期,爱奇艺累计点播超过11亿,微博粉丝32万。相比较而言,嘻哈音乐在以流行音乐为主的中国乐坛,算是小众音乐,突围了以往的音乐主流,成为现象级真人秀节目,其成功经验值得深度发掘,对如何推动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二、《中国有嘻哈》热播的经验分析
1、兼具话题性和趣味性,迎合受众心理需求
对于一档综艺类节目而言,话题性为收视率保驾护航,收视率则是争取受众的根本。《中国有嘻哈》是中国首档嘻哈音乐节目,在节目内容上与以往节目不同,避免了音乐类节目类型的同质化,满足受众对节目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这场由爱奇艺“导演”的嘻哈圈,在未播出之前就在网络上爆出“内幕门”,微博上围绕着明星制作人吴亦凡的加入而引发的嘻哈迷与偶像粉丝之间的口水战也吸引众多受众的关注,在节目播出第一期之后,明星制作人吴亦凡在海选期间对选手的提问“你有free style吗?”被网友创意制作成了各种段子和表情包。6月26日,吴亦凡在微博上发布一段free style的嘻哈饶舌视频,在视频中,吴亦凡借freestyle的嘻哈“键盘侠,请放轻姿态”回应网络流言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其中,节目中的三位“明星制作人”也是极具话题性的,吴亦凡的微博粉丝量有2500多万,可想而知,他的粉丝号召力不容小觑。潘玮柏,MC Hotdog(姚中仁)和张震岳,这两组明星制作人也各有所长。
嘻哈一般指的是Hip Ho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源自于美国街头的一种黑人文化,泛指rap(说唱乐)。它在诞生之时,就是以鲜明的叛逆姿态宣泄着黑人情绪,是一种能非常直白地表达出歌手所思所想的音乐。参加《中国有嘻哈》的选手往往有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服装,与以往真人秀节目的选手相比,显得较为”另类“。
在海选比赛之后,许多不被嘻哈圈认可的直播平台主播晋级70强,而很多传统意义上被嘻哈圈认同的说唱歌手却铩羽而归,引起了其他选手的不满,网络上也质疑声不断。参赛的选手中,还有一些是本来就已经有一定名气甚至是已经出道的明星,其中身穿全黑衣服,头戴面具的“嘻哈侠”引起受众的猜测,在网络上也一直有关于他身份的话题讨论。在比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度和引发新鲜话题,就像节目名一样,它成功的证明了“中国有嘻哈”。
2、借力直播资源,吸引核心粉丝群
平台和优势档期都是增加用户流量和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嘻哈》的高点击率,得益于拥有广大用户的爱奇艺,根据最新的艾瑞User Tracker显示,2017年5月,移动视频APP月活10.1亿台,爱奇艺视频月活数和观看时长位列第一,保持持续增长,爱奇艺用户达到5.4亿,占比例达53%,是唯一覆盖超一半的视频APP。另外,《中国有嘻哈》在6月24日首播,每周六晚20:00更新,它面向的人群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正值暑假期间,学生群体的收视可以得到一定保障。
奇秀主播作为爱奇艺旗下的大型互动平台,拥有许多才艺涉猎广、类型多样的优质主播,并且这些主播都拥有一定粉丝量和人气,这就可以为节目输送“高人气”选手,保障节目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不仅因为奇秀直播调动了平台现有用户的关注,而且爱奇艺粉丝的聚集社区——爱奇艺泡泡,已经与奇秀直播成功完成多个重要活动的合作,平台优质的主播资源结合内容明星联动机制,便能快速吸引核心粉丝群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3、注重战略设计,娱乐生态持续优化
从以往一贯的网络宣传拉票发展到连接优秀直播平台,直接在比赛的过程中做到最大化接触到粉丝团体,使宣传更加到位,使原有的娱乐生态模式得到创新升级,奇秀直播与《中国有嘻哈》的合作,在比赛的过程中输送人气选手,在平台进行拉票提高节目知名度,增加观众。奇秀直播与《中国有嘻哈》双方从输送选手与粉丝、丰富平台内容、打通推广资源等方面深度整合资源,构建爱奇艺泛娱乐产业营销闭环,持续优化爱奇艺娱乐生态,促进观众体验升级。
丰富平台内容,打通推广影视剧等IP通力协作已经成为一种娱乐常态。开放将会成为未来娱乐生态圈的关键词,爱奇艺泛娱乐产业链营销各环的互动融合会不断加强,《中国有嘻哈》与奇秀直播价值交互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这种深化结合的方式,有可能会成为奇秀直播未来内容运营的新模式。
三、当前综艺节目发展的反思
好的综艺节目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创新性、可视性、提升性,《中国有嘻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可视性,但是创新性与提升性乏善可陈。虽然作为中国首档嘻哈文化的音乐节目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嘻哈音乐,证明中国也有优秀的嘻哈文化,但是选手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选手们表现个性,突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值得赞扬,但是往往这些选手在节目中,更多表现是嘻哈文化较为粗俗的一面,如不同嘻哈帮派之间的挑衅、选手之间的内斗和爆粗口,这些显然是不符合提升性的。关于创新性,《中国有嘻哈》被韩国节目方CJE&M指出抄袭《show me the money》,并发表声明爱奇艺并没有购买官方版权。在该节目热度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综艺类节目做出反思,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基于对《中国有嘻哈》的成功原因分析,对目前综艺节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真人秀综艺节目应该突破现有竞赛模式。
真人秀节目多半是以“选手竞赛,导师评选,观众投票”模式,这种竞赛模式对于2004年的《超级女声》来说是“新鲜”的,但是现在已经变成“常态”,难免会让人感觉节目流于“形式感”,令人产生厌倦。如何突破现有的竞赛模式,使真人秀综艺节目得以凤凰涅槃,是当前真人秀综艺节目需要思考的。
2、真人秀综艺节目需要拓展多元精品IP,这样不仅能提高节目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优化节目本身的发展状态。
IP就是知识产权,其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长效的可开发价值,且能经得起市场考验。以目前的综艺节目为例,《奔跑吧,兄弟》就有同名手游,《汉子英雄》有同名APP,这些“周边产品”实现了经济效应与品牌效应,同时也对节目起到了宣传作用,增加了用户黏度。但是综艺节目的IP开发也有瓶颈和局限,面临缺乏长效性和开发范围狭窄的问题,就拿《奔跑吧,兄弟》来说,节目热播时宣传力度和话题度足够,同名手游下载量较好,但是等到当季节目结束之后就会面临“门前鞍马稀”的局面,节目其他的衍生品的经济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长效而精品的开发IP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
四、总结
真人秀综艺节目不能仅仅停留在每年换个名字再重新播放,或者依靠引进国外优秀综艺节目上,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国内综艺节目的整体发展。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从业者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排除现有的选题空间,努力发掘中国特有的文化或者小众文化,并突破现有的节目模式、种类、形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积极创新,让中国综艺节目也能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典范。
(作者系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宝妹
网址:浅谈音乐类综艺节目成功经验与启示——以《中国有嘻哈》为例 http://c.mxgxt.com/news/view/1170708
相关内容
浅析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以《声生不息》为例《中国有嘻哈》综艺介绍 中国有嘻哈参演嘉宾 中国有嘻哈播出信息
《中国有嘻哈》背后,揭秘嘻哈音乐的选秀生意链,还有很多明星早就赚的盆满钵满
浅析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任务书
浅析当下明星竞演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以《声临其境》为例
韩国十大最好看的访谈节目 韩国访谈类节目有哪些 韩国综艺访谈节目盘点→榜中榜
浅析文化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策划与创新
浅谈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艺术发展的影响
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docx
从“超女”到“新说唱”,中国音乐类综艺的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