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一位年轻的越剧演员,深陷“饭圈文化”的泥潭,有些话不吐不快。
许多像陈丽君这样的年轻演员,都盼着尽早出名,出大名。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想出名乃人之常情。
为了出名,一些年轻演员便不得不迎合粉丝的要求,对粉丝的评价奉若圭臬。
毕竟,粉丝对偶像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有的熬夜给偶像做数据打榜, 有的花费重金给“爱豆”打赏,有的拿着救命的钱买偶像的周边产品,有的为了维护偶像在网上对其他网友出言不逊。
这些行为,大概连偶像的家人都做不到,所以很容易感动到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明星。
比父母都亲的狂热粉丝,在明星的世界里,比比皆是。
这种粉丝多了,明星的饭圈也就悄然形成了。
饭圈以内,粉丝们会自发给群体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如“某丝”、“某豆”,“某粉”,“某民”等,加深大家的身份认同。
偶像的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会成为粉丝们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在此期间,如果偶像出现“反面新闻”,粉丝们便会倾巢而出,无条件在网上维护自己的“爱豆”,与质疑反对的网友们针锋相对。
记得吴某凡的粉丝,就曾经对质疑的网友出言不逊,甚至连吴某凡吸食毒之事也要硬袒护。
狂热的袒护,不但不能给偶像加分,反而还会引起“捧杀”效应,给偶像招惹更大的麻烦。
这种狂热,还容易被娱乐资本利用,把明星和粉丝群体的情绪用来盈利,甚至带坏节奏。
资本的参与,还会让饭圈长出铜臭的味道,让一部分粉丝因此而获利。
有了利益,粉丝们对偶像的爱,就更不单纯。
张云雷,赵丽颖等年轻演员,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郑爽更惨,直接就被捧出了娱乐圈。
粉丝对偶像的追捧,并不是无条件的。
随着了解的加深,粉丝会逐步发现偶像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
这些缺点,打破了偶像在粉丝心目中的好印象,让粉丝们感到难受。
于是, 粉丝们会很快打着爱的名义,要求自己的“爱豆”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自我改造。
如果这个被追捧的偶像想我行我素,不按照粉丝的要求包装自己,粉丝立马就会变成黑子。粉丝们的包容,也会180度大转弯,变成什么都否定。
饭圈的表现,诠释了什么叫“群体无意识”。
享受粉丝追捧的时候,偶像就应该想到有一天会被粉丝摔下来。
捧的越高,摔的越碎。
女演员赵露思一度保持着以阳光开朗的形象,突然有一天就抑郁了。
一了解我们才明白,过去赵露思都是按照粉丝的要求端着装着,但端着端着就不对劲了:粉丝也分派系,有的粉丝让你向左,有的粉丝让你向右,你向左向右都不对,不抑郁才怪。
被饭圈控制的年轻演员,表面看着风光,实际是端着装着,看起来就有三分假象,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合饭圈的意,引起掉粉。
谦虚本来是个褒义词,但一旦谦虚过头,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就很容易失去自我。
这一点,年轻演员应该学习一下刘晓庆女士,虽然刘晓庆一辈子都在犯错,但刘晓庆一直活的都是自己,从来不在乎粉丝怎么看。
年龄越大,越佩服刘晓庆阿姨。
综上,一个年轻演员被饭圈文化毁掉的过程,总共分三步。
开始是膨胀。
待在饭圈内,接受粉丝的狂热追捧,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俨然就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了。
然后是接受捧杀。
对饭圈以外的尖锐批评,演员都听不进去,反而更加在乎饭圈以内的追捧,只有回到饭圈,才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岂不知任何饭圈,比起亿万国人,都是少数。
因为一个小小饭圈,而不在乎亿万,无异于是因为一棵歪脖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长此以往,这个演员就会走偏,迟早都要跌下饭坛。
接着是众叛亲离。
孩子们都会长大,自我迟早要觉醒,明星也不例外。
总有一天,偶像会发现戴着枷锁走路太累,讨厌给自己戴枷锁的粉丝们,与自己的粉丝们走向决裂。
这一关,很多人过不去。
所以很多年轻演员或体育明星,都只能昙花一现,很快便消失不见。
为了保护年轻演员,为了荡涤娱乐圈风气,饭圈文化的确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编剧汪海林,导演刘家成等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呼吁。
附议汪海林刘家成,同呼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