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圈内十年:从秀粉到娱乐行业者的蜕变
随着今年选秀决赛的临近,不禁让人回想起那些热衷于追星的日子。就像我朋友小茶,一个坚定的秀粉,她每周都会准时收看《青你》、《创》以及《浪姐2》,从未错过任何一期。尽管她常常自嘲为“白嫖”,但每到选秀结束时,她总是会真心实意地购买奶制品进行打投。对她而言,追星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她的微博好友里,有人为了偶像的娱乐圈梦想,甘愿成为推动娱乐圈发展的螺丝钉;有人热衷于追星长达十年之久,从韩圈追随至内娱各大选秀现场,甚至为那些尚未成名的艺人花费的金钱远超一线明星。作为一名“圈外人”,我常常思考:追星在这些粉丝的人生中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意义?
我追星已有整整十年,从EXO的粉丝一直追随到如今内娱各大选秀的热门选手。无论是顶流还是新人,我都曾深深喜爱过,我的墙头众多,心中始终装着天下的帅哥。然而,追糊豆的经历确实比追顶流更为艰辛,也更为费钱。在追顶流时,只要有活动、演唱会或代言产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购买所需,他们的花路稳稳当当,我无需过多操心。然而,真心实意地追一个糊豆,却能让我深入体验到在不同角色间切换的感受:时而是一位担忧孩子未来的妈粉,时而是一位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爱情的女友粉,时而是一位希望孩子事业有成的事业粉。
在追星道路上,我曾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是在2018年,我加入了一个偶像选秀节目的粉丝群,目标是为某位成员拉票助力。从初期的拉票活动,到中期的打投环节,再到后期的数据监控、销量提升和排面维护,每一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尽管最终成功将孩子送出道,但后续的事务却依然繁杂无序,仿佛永无止境。由于人气不足,许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包括购买商业代言产品、杂志,以及投入资金进行数据转发和生日应援等。每一项支出都让人心疼,但为了孩子的排面和尊严,我义无反顾。
此外,微博上的各种榜单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从「新星榜」成功搬家到「明星榜」,我们需要不断互动,用微博号点赞、评论和转发爱豆的微博来积累互动分。这种竞争不仅考验粉丝的忠诚度,更考验大家的策略和执行力。
在2018年7月,为了助力我的偶像在微博榜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每天都坚持熬夜,利用电脑进行互动分的积累。那段时期,我投入了大约四位数的资金,虽然每一笔支出都让我感到心疼,但为了爱豆的排面和尊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持。
如今,我依然钟爱着那位曾经的偶像,然而热情已不如往昔,也不再渴望深入粉圈的纷争。坦率而言,多年的追星之旅,我付出的金钱难以计数,五位数以上是肯定的。然而,追星也带给我许多宝贵的收获。我如今在北京最亲密的两位挚友,都是因追星而结识。我们一同参加爱豆的活动,平日里也常相约共进晚餐,分享彼此的生活、工作和朋友圈。共同的兴趣让我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此外,追星还锻炼了我的手速,现在偶尔帮人抢票,也能小赚一笔,算是追星的额外收益。同时,拍照、修图、剪辑视频以及撰写文案等技能,都是在追星过程中逐渐掌握的。
随着追星时间的推移,我愈发懂得,热爱偶像的前提是先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适度追星。毕竟,追星的初衷应该是带来快乐,而非让追星本身成为生活的全部。在人生的旅程中,追星可以作为一种调味剂,为生活增添色彩,但绝不能让它占据生活的全部重心。
踏入娱乐行业,我原以为能常与偶像相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在的我反而更希望能在工作场合避开他。如今,我转行至品牌娱乐营销领域,负责品牌代言人的官宣激活、舆情监测公关以及代言人使用规划等任务。在这个行业,无论哪个岗位,都充满了忙碌与挑战,而我目前的工作更是如此。
每天,我从上午10点左右开始忙碌,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几乎全天候待命。一个项目紧接着另一个项目,执行密集期常常需要熬夜至凌晨两三点。在最忙碌的时刻,甚至和同事洗澡时都要互相通知,生怕错过任何工作信息。
初入娱乐行业时,我的月薪仅有5、6千元,但经过一年的积累,我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成功跳槽,薪资提升至9千元。然而,即便如此,我深感收入与付出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有时,为了完成一个方案,我会熬夜至凌晨五点,但九点钟仍需准时参加会议。我曾连续七个月无休,连续奋战在多个项目前线。甚至在除夕夜,我也只能在饭桌上匆匆敲打电脑,与工作相伴到深夜。
2020年,我的微博年度总结关键词简短而沉重:加班。在那一年里,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成为了我的新常态。尤其是在参与S+项目期间,我整整一个月加班了136个小时,疲惫到极致,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在每个“老娘不想干了”的瞬间,我总能找到两个支撑我坚持下去的理由:热爱与成就感。我大学学的是英语,这份工作与专业似乎并不相关,但我就是喜欢,它让我与追星文化有了某种联系。尽管工作时的痛苦时常放大,但每一次的成功都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例如,当我们的节目频频登上热搜榜,收到网友的积极反馈,或是粉丝们喜欢品牌的活动时,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项目上热搜第一时,我们整个团队在凌晨两点还在办公室里欢呼雀跃的场景。在这个行业里,虽然很少见到30岁以上的员工,但像我们这样热爱并坚持的女孩却不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不轻易言退。与其在不喜欢的领域迷茫度日,不如在热爱的领域里尽心尽力地走下去。
虽说最初我是为了追星而踏入这个行业,但现在我已经能很好地将工作与追星分开了。如今,我对追星的感觉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破灭感,而是与明星之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距离感。我会对明星进行数据量化,评估他们的舆论声量、品牌口碑以及转化数据,从而将他们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数字和总结性的结论。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久了,我更能明晰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幕后操作的,因此我不再轻易被饭圈的言论所左右。当初入行时,我曾幻想过能更接近爱豆,享受带薪追星的乐趣;然而如今,我却更倾向于在工作与追星之间划清界限。工作时,我可以近距离接触明星,用我的专业能力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但追星时,我更希望抛开理智和数据的束缚,纯粹地爱那个原本的他。我期望在扮演工作人员的角色时,能保持专业的分寸感,而在追星时,则能尽情地表达我的爱意。毕竟,“他始终陌生,才允许诸多浪漫想象,作为我理想。”
我担任着某知名选秀节目的后期编导一职。在这个岗位上,我需要大量观看选手素材,并通过剪辑手法来塑造他们的形象。我曾接待过众多圈外人士,他们憧憬着能进入这个行业,认为追星变得触手可及且充满乐趣。然而,这个行业其实并不如外界所想的那般轻松。许多新手在尝试后都选择了离开,无法承受工作的压力。当然,也有人热衷于此,例如我的选管朋友们,他们为了热爱而工作,尽管月薪仅有2K,甚至难以覆盖追星成本。但更多的人是凭借自己的项目经验和作品来获得认可,逐步积累资源并晋升至更高的职位。
目前,我正处于这两种角色之间的转换阶段。有一段时间,我把娱乐圈视作一个学术领域,对每个节目的细节和梗都了如指掌,对每位选手的名字和特点也了如指掌。在工作间隙,我会偶尔为帅哥们的出现而尖叫,但随后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尽管我依然热爱这份工作,但追星的热度却逐渐降低。
现在的选秀节目在我眼中,仿佛就是楚门的世界的现实版。选手们无时无刻不在镜头下生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观察和记录。他们对于自己故事线的最终呈现一无所知,这种被动地位令人深思。同时,许多热议的片段背后,可能隐藏着多个不同的剪辑版本。
此外,选手们的宿舍也被24小时摄像头监控,展现了他们在节目之外的真实面貌。每当节目组聚在一起讨论选手时,我总会产生一种感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选手们是被节目组所控制和塑造的。
随着追星时间的推移,我们难免会产生一种破灭感。当“塌房”事件接连发生时,人们的热情往往会逐渐消解,心态也逐渐趋于平和。长久以来,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为之疯狂的明星,其光芒四射的光环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当我们试图走近他们,深入了解时,才发现,他们其实也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不足之处。
然而,追星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如果追星的过程不再带来乐趣,那么这种追求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追星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追星带来的快乐,让追星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很多时候,圈外人提起追星总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追星者们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盲目跟风。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几位追星朋友的生活,我们发现,追星竟然让她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有人因追星而结识了人生中重要的挚友,有人因此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更有人深刻领悟到,爱自己才是人生的首要任务。每一个追星者,都在追寻自己心中的那颗璀璨星辰。他们内心深藏着无尽的热情,只是选择将其投射到舞台上那些绚烂的身影上。在沉醉于遥远星辰的魅力时,我们也要铭记:那些星辰的光芒,正是因我们的热爱而闪耀。
网址:追星圈内十年:从秀粉到娱乐行业者的蜕变 http://c.mxgxt.com/news/view/1195407
相关内容
快乐男声魏晨 十年蜕变:从歌手到演员,从少年到型男从“土味”到“女神”:娱乐圈女星的华丽蜕变
十年追星路,从医学生到别人的爱豆
娱乐圈的风云变幻:从依赖到独立,明星们的成长与蜕变
娱乐圈421:从流量到实力,明星们的蜕变之路全解析!
娱乐行业中演员的蜕变与成功
曾哲贞:从演艺圈到企业家的华丽蜕变
十年光影流转,白鹿:从青涩少女到耀眼明星的蜕变之路
易梦玲:从网红到娱乐圈时尚代表的蜕变
未来已来:2024年娱乐圈新动向与明星们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