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VC美男出道闯荡娱乐圈,媒体转型的她做了个跨界艺人加速器
- 文丨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李秋志子 -
- 编辑丨何斌 -
提要✦ 传统明星的培养在互联网化时代正逐渐迎来最大“阵痛”——人设
✦ 娱乐行业的人工性和不可复制性太强,不能简单的用数据替代
创业之前,有一次去KTV唱歌,当被问到“未来能在KTV里点到我们自己的歌吗?”,袁茵一手指着大堂里正在播放的LED大屏,豪迈说道,“我们让你在这里出现都不用花钱”。
“OK,那就干吧。”就这样,袁茵拉来了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潘翔,作为旗下首个跨界明星组合“VP1”的成员之一。“VP”是“Very Person”的缩写,另外两位成员分别为BAI(贝塔斯曼)的汪天凡与火山石资本的施诺。
当今年5月份,VP1这个美元VC男团以一首《国民老公》出道时,周围人还抱着看戏的戏谑态度。孰不知,看似玩票的“草台班子”背后,有一家严肃的创业公司在支撑——正是袁茵和著名音乐经纪人姜森联合创立的“铭星科技”,一家专注培养跨界艺人的经纪公司。
袁茵想要做的是:立足15-25岁的粉丝群体、以音乐为早期孵化方式,配合以“分段+矩阵”的打法,有节奏地让跨界艺人层级式上升,并即时通过数据监控安排下一步计划——或及时止损、或调转重点、或加大投放,而推出VP1组合只是她的第一步。
就目前看来,袁茵的这一尝试初步成功。单曲《国民老公》在酷我音乐新歌榜、华语巴士音乐榜占据第一名,微博上播放量为1492万;专辑《VP ONE》音乐播放总量超6000万。
融资方面,今年1月份,铭星科技获得高樟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目前刚启动Pre-A轮融资,由小饭桌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用音乐嫁接艺人“人设”
在袁茵身上能清晰看到媒体从业经历留给她的痕迹,条分缕析、言辞犀利又不失逻辑。先后在央视、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企业家任职,去年才从36氪出来的她,恰好在媒体领域已浸润十年。
近年来,媒体人创业浪潮席卷而来,先有《芭莎娱乐》前主编唐宜青的橘子娱乐、《外滩画报》前主编徐沪生的“一条”,后有李翔的《李翔商业内参》、马李灵珊的“五元文化”。与他们不同,袁茵瞄准的是文娱领域中的经纪公司这块。
在她看来,一方面,传统经纪公司与艺人捆绑过深,当艺人最终的知名度达不到其心里预期时,二者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因为人家把所有的青春都给你了”,而跨界艺人因为有其原来专注的领域,不至于产生孤注一掷的压迫感;另一方面,相比单向的天赋异禀,明星更多是综合能力强的产物,跨界艺人因原先某领域的专业标签,先天具有这方面的优势。
而传统明星的培养在互联网化时代正逐渐迎来最大“阵痛”——人设(原指漫画中对角色的设定,现指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包装定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透明,明星本人的表面特定形象越来越难以维持,以至于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粉丝大呼“人设崩掉了。”而袁茵的办法是直接找这类“原汁原味”的人,跨界的唱跳等娱乐圈短板直接培训即可。
且相比流程链较长的影视领域,音乐手段成本低,互联网化的可能性也更高。加上合伙人姜森曾打造出孙子涵等歌手,拥有丰富的制作资源,2014年Q4作品播放量占QQ音乐2.5%;2015年播放量过3 亿的歌曲达到十首以上。因此,袁茵打算以“跨界艺人”+“音乐培养”的两套体系对应着来,从而使其更有效率地结合,节省成本。
说到为什么第一个孵化的对象选中了VP1,袁茵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圈定垂直领域时,跑了多年创业的她自然地把眼光放在了创投圈。对大学生和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来说,这些年轻VC顶着“青年才俊”的头衔,谈吐不凡、象征着品质与高端。且“他们相对艺人来讲是最‘素’的”,这也是对铭星科技的培训与作品能否跟上的最好试验。
以节奏监控孵化流程
“节奏”一词似乎贯穿袁茵的整个创业思路。
铭星科技用数据把艺人的成长曲线被划分成不同阶段,比如出道(Ⅰ)、维护(Ⅱ)、升级(Ⅰ)、再维护(Ⅱ)……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因为铭星科技想规模化的提高明星“红”的概率,因而循序渐进的节奏很重要。
尤其是生产流程上,铭星科技的节点式流程和上述阶段一一对应,“前松后紧”。在上述每个阶段,相对独立地制作作品、企划宣传,并以预测的形式始终保持每阶段的活力与创新,争取新用户;同时控制速度、把握节奏,以数据评估第二期、第三期的投入是否值得,始终保持艺人的投入产出比。
在袁茵的计划里,矩阵+分段投入并行是最理想状态。简单来说,比如一期唱歌,二期唱歌加综艺,三期唱歌加影视等,每半年在用户面前有一组新的音乐作品问世,逐步实现艺人的升级。反之,数据监测如果没有达到相应指标,及时止损。因此,艺人也会觉得自己的精力投入得更有效率。在她看来,娱乐行业的人工性和不可复制性太强,因为不能简单的用数据替代,而是要人和数据相结合,模块化地去改变或微调流程,一步步尝试。
商业模式方面,袁茵告诉小饭桌,目前铭星科技是艺人模块和作品模块双管齐下,即作品收入、艺人收入,以及两块结合的收入三方面。作品的播放、售卖、版权等所有方面的交易及植入为其作品收入,而所有需要艺人去实践的归为商业收入,另外以其特殊身份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为第三块收入。
目前铭星科技团队近10人,袁茵与姜森各自分工,前者管人、管钱、管方向等战略性事物,后者管整套流程,包括企划、制作、宣传等。
“我和姜森挺像制片人和导演,把传统音乐行业里各个工种组织起来一起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叫A&R,各大国际唱片公司,如美国的华纳、索尼以及韩国三大SM、JYP、YG都在使用。由于需要整合的资源非常多,所以过去A&R在大陆很少用到。
但现在,文娱在大爆发,各个环节都有大量新生事物冒出来;A&R开始虽慢,以后却更容易把各种新资源、新创意整合起来。
作为非刚需的文娱领域,袁茵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文娱不是一个规模化的行业,非刚需市场就有非刚需市场的活法,那就是慢慢熬,有耐心”。
总的来说跨界艺人的A&R模式在中国属首创,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红利更有危机。加上观察期较长,最终能否成功还需看未来的几十年。
什么是A&R?
在音乐业界中,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唱片公司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发掘、训练歌手或艺人。A&R部门是担任唱片公司和歌手之间的连结,帮助唱片公司的歌手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成功,同时也要开发、训练歌手的能力。
此外,A&R也经常需要负责与歌手签订合约、为歌手寻找适合的作曲者和唱片制作人,以及安排录音时程计划。A&R其中一部份的任务包括要和音乐出版公司保持连络,以取得来自作曲者的新歌曲和素材。
与一般人的印象相反,A&R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不是负责聆听并挑选由音乐家们寄来的试听带(demo)。在美国的大型唱片公司中,A&R部门只接受由他们主动邀请的试听带。然而在美国以外的大型唱片公司以及一些独立唱片公司会接受直接寄来的试听带。
某些A&R人员甚至可能改变当代音乐的面貌,例如资深A&R约翰·亨利·海蒙(John H. Hammond),他发掘了音乐界中许多知名歌手,包括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鲍勃·迪伦、布鲁斯·斯布林斯顿、艾瑞莎·弗兰克林等人。
网址:带VC美男出道闯荡娱乐圈,媒体转型的她做了个跨界艺人加速器 http://c.mxgxt.com/news/view/1197315
相关内容
明星纷纷“下海”做创投,时尚圈大咖也加盟,跨界投资谁最牛?蔡卓妍卡点发文为钟欣潼庆生,两个人一起闯荡娱乐圈22年
田亮刘璇陶虹 体坛明星闯荡娱乐圈悲喜现状
跨界成风 席卷整个娱乐圈
体育明星跨界娱乐圈:转型逐梦还是单纯捞金?
娱乐圈明星的跨界投资,看他们是如何玩转商界的
美国体育明星跨界演艺圈:从球场到银幕的成功转型
文娱明星蜂拥做VC,成功退出的数量却是0
体育明星跨界演艺圈的魅力与挑战:谁是最成功的转型典范
体坛巨星闪耀娱乐圈:体育明星转型艺人的崭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