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乐研究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植物根系功能性状关联性的遗传基础

发布时间:2025-05-15 14:56

陈伟乐研究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植物根系功能性状关联性的遗传基础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网 时间:2021-11-22 阅读量:1854 次

  生态学家通过分析不同植物在根系资源投资和收益上的权衡关系(trade-off),提出了根系经济学谱(root economics spectrum)的理论假设,即有些植物种的吸收根较细,构建成本低,有助于快速进行养分吸收,但根寿命较短;而有些植物种的吸收根较粗,构建成本高,养分获取较慢,但根的寿命较长。“根系经济学谱”理论反映了不同的根系性状之间存在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有助于植物种对局地环境进行适应。“根系经济学谱”理论是根系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但目前对于 “根系经济学谱”的形成基础仍不明确。

近期,陈伟乐研究员联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omas Juenger教授等团队,从功能性状遗传的角度探讨了“根系经济学谱”理论的分子基础。该研究通过以能源作物柳枝稷(switchgrass)作为研究对象,证实了根系的形态、生长和周转等性状之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实验和数据分析表明,把源自低纬度lowland生态型的等位基因转换为源自中高纬度upland生态型的等位基因,可以减少单位根长的构建成本,但会增加吸收根的周转率。根系构建成本和根系周转之间的遗传权衡促进了根系构建、生长和周转等策略沿物种分布范围(从温暖到寒冷的气候梯度)的局地适应。

1: 柳枝稷主要功能性状的遗传关联性

此外,柳枝稷作为一种能源作物,其地上的生物质被认为是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而它的地下根系则有助于把叶片光合固定的碳储存在土壤中。该研究发现,增加柳枝稷的地上产量与增强其根源性碳固存在遗传和基因调控上并不直接冲突,表明了柳枝稷在 “减排”和“固碳”这两方面实现双赢的巨大潜力。

研究成果以“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root economics spectrum in a perennial grass”为题,于2021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PNAS。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伟乐研究员为第一和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合作者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和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7/e2107541118

网址:陈伟乐研究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植物根系功能性状关联性的遗传基础 http://c.mxgxt.com/news/view/1208999

相关内容

Nature Commun|南方科大宋毅团队揭示植物塑造抗旱微生物组的遗传和生态学机制
连发3篇!师范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IF5y=26.4、16.1)发表研究成果,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3年3月4日周琦实验室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在PNAS发文揭示文昌鱼基因组和性染色体的演化
科研团队在中药中发现新的广谱抗冠状病毒“明星化合物”
兰州大学研究生在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IF5y=7.2)上发表研究成果
研究揭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调控人类胎盘发育与疾病的新机制
植物干细胞两大基因“星星”相“吸”
王二涛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根际微生物维持大豆产量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根际微生物维持大豆产量的机制
一代代科研人员扎根云岭投身植物保护与研究实践——让绿色永驻缤纷世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