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嗑,CP走向快消品

发布时间:2025-05-15 15:26
最近电视剧《星汉灿烂·月升沧海》、《苍兰诀》正在热播,男女主CP更是花式登上热搜,网友直呼:一定在谈,嗑到了!

CP从一个小范围内流行的暗号变成了一个常用词,应用场景已经远超最初的语境,并频繁现身于微博的榜单分类和媒体营销的方案中。“嗑CP”这一行为也已经成为了亚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推广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万物皆可 CP”的时代背后对应的是人人都搞CP 的狂热。CP作为一种狂热会从何而来?它能改变什么?嗑CP为什么这么香?

01别问,问就是在谈

01别问,问就是在谈

CP,是Coupling的缩写,来源于日本ACGN的同人文化。所谓嗑CP就是作为第三者,沉迷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浪漫关系之中。这两者可以是虚构的“纸片人”、影视剧中的角色,也可以是真实的人物,甚至可以产生一些突破次元的“拉郎配”,例如林黛玉和伏地魔。

强扭的瓜不甜,摁头的安利不香,嗑CP一般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行为,大火的CP通常都是留有想象余地的,他们或是原作留下的遗憾,或是改编造成的隐晦。

留下了“CP感”却没有切实成真,于是CP粉不得不寻找蛛丝马迹,以现成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对细节的挖掘乃至于逐帧分析,来寻找那些没有摆放在明面上的“隐藏内容”,进行分析和再创作,并最终通往自己设想的论点:我嗑的CP是真的。

CP双方被加之以各式各样的幻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造就的内容五花八门的同人文、图,令人捧腹的段子、梗,给一个个 CP 粉圈镀上了金光。豆瓣小组内动辄上千回帖收藏的的 CP 贴,LOFTER 上热度过万的同人文,Bilibili 几十万播放量的 CP 剪辑,将这个富有活力的生态圈热度展现的淋漓尽致。

CP粉将嗑CP糖点说成“嗑药”,一旦开始便疯狂上头。密歇根大学教授肯特·布里奇(Kent Berridge)认为,人类分别存在“想要”和“喜爱”两套系统,多巴胺就属于前者,它能促使人去采取行动。而喜爱系统则让人感到满足并停止追寻。问题在于,人们往往食髓知味,并不知足,于是便很容易陷入无尽循环之中。

一旦我们开始嗑CP并从中获得一点快乐,那我们就会为了寻求满足一直磕下去;多巴胺系统又不知道何为饱足,于是就越嗑越停不下来。社交媒体的推送也进一步助力了这种奖励机制。刷着社交媒体嗑CP,每天都有新的糖,每天都有新的多巴胺。

嗑CP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上瘾行为,也是门槛最低的一种社交参与方式。詹金斯教授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文本盗猎者》中认为粉丝是积极的生产者,并构成了一种参与式文化,降低了艺术表达和参与的门槛,并鼓励创造和分享

CP圈子兼具开放和封闭的特性,一方面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嗑CP这一快乐行为的参与者,同时又根据嗑的CP不同进行了细分,营造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嗑CP的大家志同道合,构成了一个拥有共同话题和一致目标的社群,并通过同嗑CP的情谊构建起信任关系。只要我们嗑同一对CP,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姐妹。

02我可以单身,但我CP一定结婚

02我可以单身,但我CP一定结婚

艺人数据平台FUNJI在2021年发布了一份《嗑CP心态调查报告》,4521份有效问卷中有99.2%受访用户是女性,其中21-25岁是占比最多的年龄段,占总数的52.15%。而在受访的用户中,单身用户的占比超过了90%。

“无心恋爱,只想搞钱”和“我也想拥有甜甜的爱情”交替出现,体现了一种又想获得恋爱的快乐同时又不想承担现实中麻烦的心态。于是,嗑CP就成为了完美的情感投射对象:CP本身提供了现存的人设,两人之间的互动也展现了恋爱的甜蜜,其他的美好想象都可以通过“嗑学设想”来实现。

嗑CP而想象出的浪漫关系,不一定是对浪漫本身的需求,而是一种暂时逃避现实、并寻求情感发泄和治愈的方式。于是出现了拉郎式CP。

爱好者们重组原有素材、故事和人物,代入他人的角色、引入新的视角,但表达的是自己的愿望和观点。大家聚在一起嗑CP的同时,也共享了想法和经历、情感与触动。到了这个时候,CP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嗑CP投入的感情是真的。

疯狂的CP党们喜欢用“嗑生嗑死”形容自己的状态,不免让人联想到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与现实生活中磕磕碰碰难免归于平淡的恋爱相比,嗑CP所带来的第三视角爱情体验才最令人着迷。

正如CP剪辑的必备曲目《真相是真》中所提供的万能代入名句,“我们曾在高朋满座中,将隐晦爱意说到最尽兴”、“少年一瞬动心就永远动心”,纯洁、甜蜜、极致、虐心甚至是百转千回的,很难不让人“上头”。

03 CP经济学成为流量密码

03 CP经济学成为流量密码

随着越来越多人享受到嗑CP的快乐,它却似乎变得有些不纯粹了,制作者们发现推CP能带来众多红利,开始有意向这方面靠拢。

嗑 CP 的方式渐渐被一套新兴而又固化的话语要挟,偶像产业靠贩卖人设快速粗暴生长,真人和影视 CP 更像是人设的流水线加工厂……资本和营销舆论只用给 CP 中的成员安上一个固定的设定,就能达成迅速吸引关注的目的。

即使影视剧已经播完,后期仍可以源源不断地卖出无数的CP周边产品、花絮特典,进行合体见面或演唱会,以及签下共同代言,都能为CP双方带来不菲的收入。

而当影视剧将这一对“嗑CP”的需求迎合到极致,只剩“CP”不剩“情节”,出现了满满定制的充满工业糖精的“甜宠剧”。

观众们不在乎“甜宠剧”是否有逻辑硬伤、情节是否饱满,只在乎男女主角是否能不断“撒糖、发糖”,进行各种看似花样百出的亲密互动。制作方针对这样的期待和偏好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工业流程,花样翻新各种吻戏,之后加上标题分发到各个短视频平台。“XX夫妇XX吻”成为购买微博热搜推广时的吸睛主题,CP糖点剧集之间吸引观众、收割流量的重要竞争手段。

无论是是选秀还是偶像产业,“CP经济”仿佛成为了横扫一切的点金石。“起飞靠 CP”。当“假装情侣”成为了比唱跳更容易获得关注的方式,爱豆亲自下场发糖便几乎天经地义。

在巨大的收益面前,“CP经济”的流水线不会停止,“搞到真的了”的“CP感”继续充斥在充满了各种甜蜜剧本的恋综和真人秀。只是这工业糖精带来精神满足的“CP经济”风口,终究会将我们无处安放的情感困惑指向何处?

网址:万物皆可嗑,CP走向快消品 http://c.mxgxt.com/news/view/1209408

相关内容

万物皆可联名时代,品牌联名怎么玩出彩? – 连线家
嗑CP的快乐,谁能抵挡?(终章)
是谁嗑的CP又BE了?
磕CP,圈层消费的多巴胺
为什么现在看剧都喜欢嗑cp了呀(相对于以前)、倾向喜欢1v 1、尤其是rps不让嗑还不行、代入剧情激情开麦演员,大家嗑cp的经历都是啥样的
追星与嗑CP:心理动机与影响的深度解析
CP红利的背后藏着什么逻辑
“CP”现象研究:“加糖”的买卖与浪漫的消亡
航天设计师+顶流女明星,我又嗑到了!
「嗑CP」经济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