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读博,公众不妨多些掌声
王思薇
近日,演员黄晓明、金世佳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复试名单,再次引发关于“明星卷学历”的热议。越来越多公众人物重返校园攻读博士学位,这本是值得鼓励的终身学习现象,却总被贴上“立人设”“蹭文凭”的标签。当舆论习惯性质疑明星读博动机时,我们或许当反思:对知识的追求,是否应该因职业身份而被区别对待?
明星扎堆读博,是从“流量竞赛”转向“实力突围”的积极信号。近年来,观众对“演技翻车”“背念台词”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社会各界对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其实,设置艺术专博,就是为了培养“能演会教、知行合一”的高层次人才,从业经历丰富的明星们是适合的读博人选。
消除偏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对明星而言,既然选择踏入学术领域,就应以“清零心态”接受教育,用扎实的成果回应质疑。例如,黄晓明若能在《中餐厅》的运营经验基础上研究艺术管理,金世佳若能结合《爱情公寓》后的转型经历探讨表演理论,就有利于填补学界与业界之间的鸿沟。对公众而言,不妨把“明星读博”视为社会进步的风向标:当“知识崇拜”取代“只重颜值”,当“终身学习”成为全民共识,这样的“内卷”可谓良性竞争。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领域的工作者都有机会突破自我。与其用挑剔眼光审视明星们的学术之路,不如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去尝试、去成长。毕竟,知识的探索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式道路,而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旅程。明星身份固然让他们在起点上备受瞩目,但这份关注不应该成为一种无形的桎梏。相反,应让这份关注转化为明星心底深处的责任感: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学术成果走向大众,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激励更多人追求进步。
(作者系公司职员)
责编:潘华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网址:明星读博,公众不妨多些掌声 http://c.mxgxt.com/news/view/1210733
相关内容
人民日报:推广阅读不妨借助“明星效应”中国警察网:涉毒艺人绝不能再成公众人物、继续享受鲜花与掌声
谈体育明星微博与自身公众形象塑造
杨幂发C刊、林更新考博士,不妨乐观看待明星跨界发展
明星结婚高调发微博我能理解,为啥离婚还要发声明占用公众资源?
鹿晗删微博引热议:明星形象与公众期待的微妙博弈
明星读艺术专业博士背后的秘密,你不可不知!
【主播悦读】她干的是端茶送水的粗活,为何众多明星一起起立为她鼓掌?
“为盲童读诗”办公益朗诵 数十位明星献声
虽然人设不太稳定,但不妨碍叶修成为下一任“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