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这4个关键词开展家庭活动,孩子一定超喜欢!
本文授权转载自西湖儿童研究(xihuertongyanjiu)
本文导读
开学延后,假期变长。在这个“超长”假期里,孩子们并没有停止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不管是关于病毒、关于家庭亦或是其他。只是他们的探索因为缺乏支持而显得随机和零碎,以至于家长们并没有察觉他们正在“学习”、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提高他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理解。
所以,今天小编将推荐给大家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近期在家里开展的学习方式——家庭微项目,以帮助家长们科学地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探究。
推荐丨Nichole
01 什么家庭微项目
“家庭微项目”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家长给予协助,支持着孩子围绕某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开展一些实践体验性的探究活动。
02 如何开展家庭微项目
首先,和孩子一起选择感兴趣的主题。
接着,根据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引导孩子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孩子去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然后,运用实际操作、访谈、观察、资料查询、统计、创作等方式,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验和探究。
最后,用恰当的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_
03 需要注意的点
幼儿是家庭微项目探究学习的主体,鼓励孩子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获得相关的经验,而非家长单向输出知识。
获得的关于主题的专门知识并不是项目的唯一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激发探究精神、扩展表达能力……。
在家庭微项目中,幼儿和家长是学习共同体。家长需要抱着学习的姿态和幼儿平等对话,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学习。而不是家长权威似的分配任务要求幼儿完成。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疫情”、“家庭”、“生活”、“自我管理”这几个关键词,例举一些适合近期开展的家庭微项目选题,供大家参考实践。同时还链接了一些西湖区各幼儿园曾开展过的项目活动,以扩展大家的思路。
注:文中探究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探究内容和方法请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灵活调整。
关键词
疫情
这是一个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刻,家里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电视里滚动播出的新闻、小区门口的排查岗亭都是战“疫”的环境带给孩子的刺激。很多孩子的父母或者亲友或在战“疫”的一线、或是参与志愿的工作、或是协调各种资源、或是参与捐助,这些人都是孩子们的榜样。如何将这些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将特殊的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成长体验?下面为大家提供几个议题。
01 病毒君,快走吧!
探究内容参考:
资料搜集:新型冠状病毒长什么样?它是如何传播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病毒?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为什么我们不能出门?
实践体验:尝试用正确的的方法佩戴口罩,用七步洗手法洗手,用家中现有材料制作病毒模型等。选用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防疫宣传。
宣传海报、实践照片等。
02战“疫”中的英雄们
探究内容参考:
资料搜集:在这个“全民”放假的时期,还有哪些人依旧奋战在一线或是后方?为什么大家要听医生专家的话?这其中有没有你或者你的爸爸妈妈认识的人?收集他们的照片和故事。
访谈:和爸爸妈妈聊聊医生的工作,讨论一下什么叫“逆行者”“众志成城”?微信或电话采访几位参与战“疫”工作的人,可以是医生护士、志愿者、老师、保安、社区工作人员等等,采访他们这几天主要做些什么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实践:画一画我心中的这些“英雄”,为他们送上一份特别的关怀。
相关资料推荐:
成果建议:
我身边的“英雄”画(相)册,意愿画“长大我也要当……”、“英雄”故事音频等。
家庭
其实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时期,正是我们充分享受家庭温情的时光。若不是这次疫情,我们或许都没有机会和我们的家人一起待在同一个地方这么长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平时父母都特别忙碌的家庭,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孩子去了解家庭的关系,体会爱的传承,感受生命的力量。
01 我的家族
探究内容参考:
资料搜集:家中不同时期的全家福照片、家族成员的照片等。
实践体验:利用树形图的方式绘制家庭关系图谱,用简单易于理解的符号标注成员间的关系。
对比统计:哪些家庭成员是全家福中没有的新增成员?哪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是什么生肖?生日是哪一天?
家庭讨论:参照家庭关系图谱,各自说说自己哪些特点和家里的其他成员是一样的,可以是外观,姓氏,也可以是性格、喜好等。
相关资料推荐:
绘本《家庭超级大书》《我家是动物园》《14只老鼠》系列等。
成果建议:
家庭树关系图、家庭介绍视频、手绘全家福、在台历上绘制家庭成员生日提醒标识等。
02 我的爸爸/妈妈
探究内容参考:
实践:观察爸爸/妈妈的外形,并将它画下来。观察爸爸妈妈在家中的生活习惯,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爸爸/妈妈的哪些方面。
访谈:采访爸爸/妈妈的日常喜好,并做好记录。
电话采访其他家庭成员或者父母的朋友、同事,问一问他们“你觉得我爸爸/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优点?你最喜欢他做什么事?”
统计和反思:统计访谈中对于爸爸/妈妈的哪种评价是一致的,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哪些评价是不同的?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访谈:采访妈妈孕期有哪些和平时不同的反应,听爸爸妈妈讲宝宝小时候有哪些趣事,看看妈妈为自己收集的成长纪念物等。
实践:绘制自己的成长过程图。
利用家里现成材料,自己设计一个新的游戏请爸爸妈妈来玩一玩,根据玩家体验调整游戏玩法。试试用一种材料,比如一个纸箱一根绳子,可以发明出几种玩法?请爸爸妈妈记录下来。
宅家的时光也正是孩子们最贴近生活的时光。平日里我们或许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参与家中各项事务的机会,而如今,我们也正好可以用这慢下来的时光,和孩子一起好好地享受生活、分享家务,让孩子能够从寻常的事物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01 我是美食小当家
探究内容参考:
家庭讨论:共同完成制作什么食物?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如何分工?资料搜集或访谈有经验的人:了解制作这道美食的过程。
多次实践体验:家庭合作,共同完成美食制作。完成后反思调整,并尝试多次操作。
评价:共同制作的这道美食味道怎样?你觉得在这次团队合作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
统计:在家里哪些地方有纸?这些纸分别有什么用?(这里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把纸替换成矿泉水瓶、牛奶盒、塑料袋等其他材料。)
资料搜集:纸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实践:收集家里的废纸,并将其分类整理。
尝试将废纸再利用,让废纸变身为游戏材料或是艺术作品。
宅家时间长了以后,难免会有些懒散。长假期往往更需要我们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这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更是家长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计划、养成一个好习惯。和孩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01 我的“疫”期作息表
探究内容参考:
家庭讨论:如何分配一天的时间?几点起床?几点睡觉?每天要做些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运动?什么时候亲子阅读?看多少时间的动画片?怎样提醒自己?
实践与反思:将一日生活作息绘制成自己和家人都能看得懂的表,并尝试按照计划执行。实践后发现计划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然后再执行。直至相互融洽。
家庭讨论:家庭成员各自想要或是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家庭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共同习惯?具体如何操作?成功了有什么奖励?如果没有坚持下来应该接受什么惩罚?
实践:一同制作习惯养成打卡表。将计划付诸实践,并相互监督,相互鼓励。
网址:围绕这4个关键词开展家庭活动,孩子一定超喜欢! http://c.mxgxt.com/news/view/1212087
相关内容
家庭有这4个迹象,会把孩子养得很好男女关系博弈围绕这三点展开,句句真实
不要尝试替代孩子的亲妈,后妈与孩子相处的3个关键词,建议收藏
欢乐家长群人物关系介绍 三个家庭为了孩子聚在一起
后爸家庭关系不开心:孩子与继父之间的微妙关系
家庭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情感的纽带
《芭比》营销的六个关键词
关键词4:隽雅学生 一言一行立品,日新日进兴学
班级开展读书活动心得范文
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离不开这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