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音乐圈之怪现象,明星偶像变成业务员?

发布时间:2025-05-16 00:13

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圈子,无数个圈子组成了江湖。音乐也是个江湖,因为它有着无数个圈子,这些不同的圈子加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叫做音乐圈的东西。

但不管是摇滚圈、金属圈也好,电子、爵士、布鲁斯圈子也罢,终究都属于是小众圈子。体积最大最厉害的,当然还是主流音乐圈,全世界都一样。

主流代表了绝大多数的集体,这个集体决定了这个圈子衍生出来的是什么样类型的音乐和文化潮流。如果要我说欧美日的主流音乐圈,我肯定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是讲咱们的主流音乐圈,却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

当代的中国主流音乐圈很是奇怪,它好像和你很近,但是又隔得很远;它好像和音乐有关系,但又好像没关系;最明显的特征是偶像明星不需要用作品说话,热门歌曲也不再需要原唱者。

明明不能吃,还要集体说真好吃

2018 年初,从韩国引入的网综模式《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开播。这些年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综艺模式,弄得好像我们没办法原创一样。偶像养成的网综之前也是,像2015年的《星动亚洲》、2016年之后的《蜜蜂少女队》、《燃烧吧少年》、《加油美少女》等等还有很多,不过因为整个电视平台走下坡路,所以都没怎么火。

也许是此前的市场奠基,《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应该感谢这些卫视的炮灰,这两档节目不仅终于通过网络「全民化」火了,还成功把偶像和饭圈文化深入到了国内的公共视野中。

《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里面那些偶像们的名次,基本上是靠着粉丝集体拼钱决定的。这两档节目抛出了“全民制作人”的概念——由粉丝出钱赞助爱豆出道。可别小看了这些同样属于主流音乐圈的娱乐节目,仅是《创造101》的孟美岐个人粉丝集资高达1200万。

这哪是创造偶像,这是在创造能够拉来单子的业务员啊!

接下来, 网综结束后,出道的偶像艺人们没有发行音乐单曲,而是开启了各种代言、商演的花式圈钱大法,火箭少女更是出道后就配合伊利玩起了新游戏规则:由粉丝购买产品数量决定其爱豆能否代言相应产品。 各种圈钱大法其实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商品以销量“威胁”粉丝这样的方式对行业和粉丝来说都不健康。粉丝们有为偶像花钱的愿望,但粗制滥造的内容和毫无意义的营销活动也会快速抹杀掉粉丝们的热情。

偶像就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阶段的那个人。有些人的偶像是某个体育明星,有的是超级英雄,有的是音乐明星,每一个粉丝给予偶像的支持,偶像总是会通过自己作品的力量回馈给粉丝:一记禁区内的突破过人射门得分、再一次保护为了地球、源源不断地推出优秀的音乐,每一个都来自偶像在自己领域创造出来的作品。

只是我们的偶像总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很快就消失了,虽然作品是一个偶像能否长盛不衰的重要依靠,但我听到看到过太多国内的主流言论,有很多人说:喜欢一个偶像,喜欢这个人本身,要大过这个人的作品,哪怕没作品。

不知道这个风是刮到了主流音乐圈中间,还是这个圈子里这个歪风本来就在。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主流偶像明星,只需要维护好自己的人设,表现出自己能努力并且让粉丝看到这点就行了。粉丝是一个多单纯的群体啊,哪怕是自己偶像做出了一坨像屎一样的音乐,但因为粉丝知道这是自己偶像“很努力”做出来的,所以也会边吃边说:真香。

明明不能入口,还要集体说真好吃,真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档节目结束后,国家广电总局就发了一个通知:

通知规定,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努力共同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中国主流音乐圈的偶像音乐市场, 2018 年以唯一一首《卡路里》交了卷,不知道这个答卷大家还满意吗?

网址:中国主流音乐圈之怪现象,明星偶像变成业务员? http://c.mxgxt.com/news/view/1216773

相关内容

娱乐圈现象:“顶流”、“偶像”成贬义
解析中国演艺圈之怪现象
追星变成职业?明星粉圈怪现象令人无语……
娱乐圈怪现象:既想成为流量明星,又想摆脱“流量明星”的标签
肖战现象:娱乐圈的喧嚣与反思——偶像文化之殇
娱乐圈成“怪圈”,乱象丛生,才华横溢不敌流量大咖?
“怪圈法则”爱豆不能谈恋爱,偶像明星与演员偶像对比立竿见影
揭秘娱乐圈怪现象之明星移情宠物秘闻
娱乐粉丝经济学专题报告之二:中国式“养成偶像”产业前景如何?
偶像养成综艺扎堆出现,“中国造”偶像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