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ataEye**
2025年,微短剧造星迎来新篇章。
在热搜榜上,余茵因“红毯造型”频频登榜,何健麒也曾掀起过类似的风波。一方面是热议不断的争议事件,另一方面,主流平台纷纷举办短剧活动,邀请短剧明星助力“造星”计划。
3月14日,70位微短剧演员亮相爱奇艺举办的微短剧荧光之夜;而3月20日,东方卫视也举行了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吸引了20余位演员参与。
2025年伊始,许多短剧演员纷纷在长剧、红毯、代言等多方面崭露头角,接连登上各大活动的舞台。
根据DataEye研究院的数据,过去平台和资本要捧红一位影视明星,通常需要1到2亿的成本。而在微短剧行业,这个数字已经压缩到了百万级别!
那么,在“短剧造星”的新阶段下,究竟有哪些新变化和挑战呢?
**一、短剧造星特征:竖屏多,男星多**
**(一)小程序短剧:明星频现**
从造星效果来看,小程序短剧是目前效果最为显著的路径,当下大火的短剧“F4”便来自小程序短剧平台。
例如,年初上线的《好一个乖乖女》在红果站内的热度迅速突破7000万,刷新了平台纪录。剧中男主角柯淳因此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一周内粉丝数激增150万,而女主角余茵的抖音粉丝也增加了80万以上。
除了这部现象级作品,还有许多小程序短剧培养了大量顶流明星。如申浩男、马小宇、刘擎、滕泽文、舒童等人纷纷借此平台崭露头角。
以申浩男为例,凭借在多部竖屏短剧中的表现,他接到了多个美妆品牌的代言,并在直播间带货创造了110万的销售业绩。
**(二)横屏和品牌定制短剧:集体冷却?**
横屏短剧形式上接近“被截短的长剧”,主要在长视频平台播出,用户群体较为局限。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作品在横屏短剧领域成功捧红了演员,例如《虚颜》《执笔》《盲心千金》等剧集捧出了李菲、李沐宸、丞磊等明星。
与小程序短剧相比,横屏短剧演员的热度稍逊一筹,不管是话题讨论还是粉丝数量,小程序演员都稍占上风。然而,在资源方面,横屏短剧演员明显更受青睐。比如李沐宸已经成为短剧界唯一一位横屏短剧S级演员,片酬也遥遥领先。
此外,短剧领域的男演员顶流比例较高,而女性演员的热度较低。
品牌定制剧方面,最近的DataEye短剧热播榜中,不少品牌定制剧如《夫妻的春节》《以爱之名》《废柴厨娘之逆天改命》持续霸榜。
尽管品牌定制剧的重点是推销产品,但它们同样能有效提升演员的知名度。例如,刘美含出演的《救救我全家》累计播放量达6.6亿,后续参与的品牌定制剧也助力了她的曝光度。
**二、2025短剧造星新阶段:娱乐圈与全民热议**
根据DataEye的估算,过去通过平台和资本捧红一位影视明星的成本通常需要1到2亿,而在微短剧产业,这一成本已被压缩至百万量级。
**(一)影视剧必然造星,微短剧造星方式不同**
娱乐圈一直在进行造星工作,但方式不断变革。从前,传统的影视剧造星是通过电视剧、电影和唱片等方式让演员获得曝光,通常演员的第二人设也随着角色呈现出来。而这种模式下,粉丝与演员之间的联系较为疏远。
2018年偶像元年的到来,催生了大批偶像综艺,平台用偶像节目制造明星。与之不同的是,短剧产业通过依赖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推荐,利用算法短时间内将演员推向巅峰,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
而且,短剧造星的成本和风险较低,演员和平台能够灵活试错,从而快速打造明星。
**(二)短剧造星的全面升级**
短剧造星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曾经,短剧演员往往通过与搭档组成CP、炒作话题等手段来维持热度。然而现在,短剧明星的曝光度进一步提升,通过综艺、代言等方式,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
例如,柯淳在《好一个乖乖女》爆红后,开始接下多个代言,参与了《无线超越班3》并拍摄了杂志,销量惊人。
同时,许多短剧明星也被资方看中,纷纷进入长剧领域。刘擎、舒童、滕泽文等人被于正相中,出演了他的短剧《吉天照》。
如今,短剧造星不仅仅局限于短剧领域,演员在爆红后,资本会通过长剧、综艺等资源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三、微短剧造星另一面:大起大落,成功率低,演员水平有限**
**(一)短剧造星易爆易过气**
短剧演员虽然迅速成名,但也常常面临大起大落的命运。由于短剧的节奏快速,演员的演技要求较低,因此一旦脱离了短剧的“滤镜”,演员可能会显得失色。例如,孙樾在《大河之水》中饰演民警时,部分观众认为其表演逊色。
此外,一些短剧顶流演员在经历了高峰后,因不慎涉及负面新闻,导致形象迅速崩塌,转瞬之间就从“顶流”沦为“劣迹艺人”。
**(二)短剧成功率低,剧集需要“量”**
尽管短剧拍摄成本低、周期短,但要制造出爆款仍然极具挑战。演员必须拍摄大量剧集才能增加爆款的概率。然而,并非所有作品都能引起广泛关注,成功的机会往往取决于运气。
**(三)短剧造星天花板低**
虽然短剧产业崛起,但其行业天花板依然存在。尽管有“精品化”趋势,但大多数短剧仍存在高度同质化、角色塑造单一等问题,导致演员演技的提升空间有限,甚至陷入固定戏路,难以突破自我。
短剧作为新兴内容形式,为娱乐圈提供了大量顶流明星。但它们也如同昙花一现,快速成名也伴随着迅速陨落。短剧演员若想成为“真顶流”,需要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打破自身的局限,同时珍惜自己的羽毛。
毕竟,流量和星光都是短暂的,唯有作品和口碑能够长久留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