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香港无线电视(TVB)一名67岁的资深演员鲁振顺在一次内部会议中爆料,表示自己现在的收入连全职洗碗工都不如,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也要交租和正常生活。” 他曾参演过《笑傲江湖》和《上海滩》等经典剧集,却因为薪资问题陷入生存困境,这一言论迅速引起了香港娱乐圈的关注和讨论。
对此,TVB的总经理(节目内容营运)曾志伟回应称,“艺人行业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没人能一直当主角”,并建议艺人们感到需要时,及时离开。尽管如此,鲁振顺的控诉并非个别现象,近年许多TVB艺人因薪资和职业困境纷纷转行谋生。
例如,42岁的陈思齐在佛山夜市卖鸡爪,坦言“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做”;41岁的沈震轩兼职开网约车以缓解压力;而52岁的戴耀明也不得不在茶餐厅端盘子、倒垃圾,直言“演员工作不稳定”。这些曾经闪亮的明星如今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反映出香港影视行业的深层次问题。
曾志伟的言论引发了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TVB已尽力保留老艺人,行业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而反对者则批评他的态度冷漠,忽视了老演员的生存困境。据业内人士透露,TVB的签约艺人抽成高达50%,配角的月薪常常不足2万港元,而新人片酬更是低到无法维持基本生计。
与此相比,内地市场的片酬优势显而易见。TVB一线演员马国明曾透露,在内地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已经可以等同于在TVB工作半年。背后隐藏的是香港影视行业的衰退,以及对职业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传统电视台剧集产量减少,网剧的竞争愈发激烈,老牌演员的戏约越来越少。
鲁振顺的质问,“为何让年轻演员扮老年人,却不找我们?”直接反映出行业对高龄艺人的排斥。而像戴耀明这样的演员已经开始务实地转型,学习在茶餐厅做奶茶,为将来创业做准备;梁珈咏在摆摊时,仍旧不放弃等待演戏的机会。
这些艺人并不是跌落神坛,而是在不同职业之间寻找新的尊严,如网友所说。“他们不仅打破了‘明星必须光鲜’的刻板印象,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食其力的价值。” 沈震轩强调自己开车是“解压”,而非转行,陈慧珊也从演员转型为英文教师,这些选择让人对职业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社会学专家指出,TVB艺人跨界的现象,既是对行业困境的应对,也是一种对“唯流量论”的反叛——他们的努力比虚假的光环更值得尊敬。到4月5日,关于“TVB艺人收入不如洗碗工”的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超过68%的网友支持提高老艺人的保障。
这场因薪资问题引发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关于职业平等和人生价值的大讨论。正如鲁振顺所说:“我们不是不想走,而是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 显然,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更应珍视和记录每一朵浪花的存在。
感谢大家阅读,喜欢请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