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仅22字,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登幽州台歌》仅22字,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之为“陈拾遗”。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的诗词意激昂,风格高俊,彰显了唐时推崇的“汉魏风骨”,被誉为一代“诗骨”,《登幽州台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很简单:在我之前的古人已离去了,在我后面的后来人还未到来。那天地无边无涯,我是那么渺小的一点,想到这里不禁热泪滚滚。
这完全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不加任何修饰。可这短短二十二个字,却成为人们历来传诵的名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登上幽州台的。
幽州台在现在的北京郊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随军出征任参谋,主将武攸宜不听陈子昂的进言,屡屡败北,他不归咎于自己,反而把陈子昂降职。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了泡影,当时,他是怀着深沉的人生忧愤登上幽州台的。
幽州在古代属于燕国,燕赵多侠士,作为历史遗迹的幽州台,它凝结了许多悲壮的历史故事,又熔铸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再加上诗人是独自登临,更容易使自己的心灵沉浸到悲怆的境地。
身边是高台悲风,眼前是四野茫茫,诗人极目四望,神思徜徉,油然而生的是孤寂悲凉的怅惘。此时此刻,宇宙的空阔激起了他的身世之感,往事的记忆一幕幕重现心头。
仕途的失意,历史兴亡的反思,壮志未酬的痛苦,世道艰难的体验,仿佛波涛奔涌。
人在感情剧烈波动的时刻,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万种情思,犹如火山口的熔岩喷发而出,化为几声宇宙时空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分明是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痛苦呐喊,他说出了宇宙的永恒,人生的无常。
人出现在世界上其实是个奇迹,在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从时间而言,在我之前有很多古人,但我已看不见了;在我后面也有很多未来人,我也将看不到了。从时间上讲人生是多么短暂。
从空间而言,幽州台是一个点,幽州台外有整个中国,在中国之外有整个世界,在世界之外,有无边无垠的宇宙,把个人放到这广袤无垠的宇宙背景下,个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孤单!
诗人在暗示时空的无限,用以反衬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形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强烈冲突。这就在读者心理上产生恐惧感和自怜感,从而产生人在宇宙时空下的不自由感。
人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这种存在是极短暂、极渺小的,又是极不自由的,人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无情支配。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而自我意识强烈的人,他的精神却时时承受着这种不自由感的压迫,人总企图超越时空,但到头来都将变成一场幻梦!
人生在世就是这样一个不由自主的匆匆过客,当一个人年事稍高,看够了人世的浮沉,生活受到挫折时,最容易产生这种时空的感慨。这种痛苦归根到底是人人心底所有的,不过不是人人能说得出的。
现在,陈子昂用短短二十二个字说了出来,而且说得那么强烈,那么震撼人心,这也是它成为千古名篇的魅力之所在。
责任编辑:
网址:《登幽州台歌》仅22字,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到底好在哪? http://c.mxgxt.com/news/view/122303
相关内容
《千字文》:传习千年的识字书此人被称为文盲皇帝,一生仅写了一首23个字的诗,却名垂千古
千古第一悼亡词,开篇便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无人超越
民歌潮音潮动千年古州,《新民歌大会》玉林录制圆满收官
第22届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开赛,近300名小朋友与嫦娥共舞,与诗仙对饮
《致敬经典 礼赞祖国》暨沈阳市全民阅读名家名篇朗诵会在沈阳盛京大剧院举行
这篇文章在文笔上并无太多独到之处,却被称为千古第一奇文!
中国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两首诗,仅23个字,却成千古绝唱
展现古代诗歌的当下之美 中央歌剧院推出中国古诗词音乐会
名字最长的村,为啥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