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300251):影视IP自主可控的扛旗者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原标题:光线传媒(18.400, -0.01, -0.05%)(300251):影视IP自主可控的扛旗者 来源:招商证券(16.680, -0.24, -1.42%)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传媒(300251.SZ)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主营业务涵盖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等多个领域,其中电影及衍生品业务占2019年营收约90%。公司先后推出《泰囧》、《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知名电影作品。本文重点分析了光线传媒在工业化内容制作、注重渠道价值与作品定位、IP自主可控和现金流与影片储备充裕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此外,也在对中美日动漫产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展望国内动漫行业发展前景并重点分析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的竞争优势。
正文:
1、工业化内容制作凸显议价能力。相比于同类企业对部分导演和演员的倚重,光线传媒对于单个导演或明星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不选择跟导演和明星绑定。这种注重内容制作而非单靠艺人流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降低了导演和艺人的议价能力,制作成本进一步压缩;同时避免艺人或导演的流失对业绩产生较大冲击;对新秀导演以及新人演员的扶持则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与行业软实力。
2、注重渠道价值坚守正确价值观。公司2016年战略入股猫眼娱乐,整合电影产业链并发挥渠道协同作用。光线传媒能够利用猫眼的渠道与数据资源,清楚用户画像、宣发并引流客户。此外,光线传媒推出的作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爆款作品《哪吒》所宣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3、IP“自主可控” 。2015年,公司成立彩条屋影业,发力动漫产业赛道。彩条屋影业近年来投资了20余家动漫公司,横跨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国外版权、衍生品等领域。彩条屋推出《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个爆款动漫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
利用自有IP开发动漫周边产品正不断推动公司衍生品业务的增长,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其衍生产品众筹金额达1467.8万元。2019年公司更是推出漫画APP《一本漫画》,对原创漫画内容进行扶持,从动漫产业上游内容源头入手进行IP培育和积累,电视剧业务板块也推出了一系列精品IP剧,未来有望进一步挖掘公司IP价值,扩大衍生品业务规模。
4、现金流充沛影片储备丰富多样。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与前期大量影视投资应收帐款回款有关。截至2019年末,账面货币资金达 25.12 亿元。公司2020年计划上映和制作的影片合计超过50部,影片内容涵盖动作、神话、奇幻、冒险、剧情等多种类型。在疫情改善、行业帮扶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充足的现金流与储备影片有望帮助公司在“后疫情时代”弯道超车。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院线停工已近半年,严重影响20年公司电影收入,但公司内容储备情况良好,尤其在动画电影有较大竞争优势,一批优质动画作品的系列续作有望获得较好市场表现。此外,随着公司旗下各大动画形象、作品IP影响力持续扩大,未来有望带来衍生品收入提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98/26.70/33.49亿元,归母净利润4.25/12.01/14.55亿元,对应PE为98.6/34.9/28.8,动画电影及影视IP龙头稀缺标的,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监管环境的风险;影视作品销售的市场风险;预付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影视剧项目的季节性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光线传媒(300251):影视IP自主可控的扛旗者 http://c.mxgxt.com/news/view/1228634
相关内容
中银证券:光线传媒(300251)股市必读:光线传媒(300251)5月13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光线传媒(300251)深度报告:扬帆起航的中国动画电影龙头
看完这20家上市公司,你就知道谁将是影视娱乐行业未来“霸主” 当下国内传统影视市场正迎来拐点,票房增速降至个位数,甚至随时有变负的可能;另一方面,“大IP”、“影游互动”、“泛娱乐化...
光线传媒董秘回复:非常感谢您真诚的建议,您的意见我们会转达相关部门。公司签约的艺人以具备发展潜力的新人居多,公司对项目风险的可控度较高。同时公司始终以审慎的态度,严格甄选影视剧项目,尽力降低投资风险。
光线传媒旗下艺人 影视公司签约艺人栏目表
光线传媒当家花旦 北京光线传媒旗下艺人名单
资本市场掀《哪吒2》热潮:光线传媒市值破千亿,公募成隐形赢家
《哪吒2》冲刺百亿票房!影视概念股持续走高,光线传媒节后累计涨超203%
影视传媒行业周报:票房企稳回升 IP仍为明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