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雪瑜
11月6日晚,胡歌观影团发文表示,将退还粉丝们为宣传其参演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募集的84.85万人民币捐款,原因是这样的行为违背了胡歌强调理智追星的初衷。
随后胡歌回应称,自己对粉丝应援的态度是不认同、不支持,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都由他自己负责和承担,并强调“赢要光彩,输不丢人”。
在如今,粉丝集资给偶像应援的现象十分普遍。热歌榜上排名前十的歌,很多都是粉丝打榜的歌曲;一些质量不高的流量电影,却也能够叫座叫好;一些品牌在起用代言人时,不仅考虑代言人的风格是否能代表品牌形象,还要考虑代言人的粉丝是否具有强大购买力,等等。
其实,粉丝集资应援是粉丝群体与偶像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通过一起看一场偶像的电影,粉丝们可以营造一场集体记忆。同时,粉丝群体的集资应援能够增加偶像参演电影的票房,体现偶像的票房号召力。
这是粉丝对偶像表达爱的自愿举动,并催生了“粉丝经济”、“流量电影”。粉丝愿意花钱为偶像打call,用消费去体现偶像的商业价值,这样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
为什么胡歌反“应援”能够成为新闻?其实也体现了大众对当下过多强调流量而忽略电影、音乐本身质量现象的反感。
吸引人们去观影的应该是作品本身的内容、质感和艺术水平,演员所需要的认可不能脱离作品本身而存在,否则,演员无法了解自己的真实表现,也无法接收到外界对自己作品的真实、客观评价。
决定电影口碑的并不是靠粉丝集资出来的高票房,而是演员真实的投入和演技,以及电影背后的剧本设计、导演编排等综合因素。
胡歌本人的表现的确可以是引人观影的因素之一,但如果作品质量不够,也不会因为有胡歌参演就能让大众买单。大众不支持粉丝的过分“应援”,其实是想为电影市场去魅,让对电影的欣赏回归到对艺术本身的探讨。
消费是粉丝对偶像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喜欢明星,应该始于才华,终于人品,喜欢他所塑造角色传递的温暖,更喜欢本人背后的品格和温度。
认同一个偶像,粉一个偶像,就要有直面他的勇气,不要用粉饰去制造虚幻的认同感。
文字:张雪瑜
图片:网络
朗诵:王茜
原标题:《胡歌拒绝了粉丝“应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