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资深评委”的专家——评委点评似闹剧,观众迷惑似懂非懂
娱乐圈的导师之辩
近期,关于娱乐圈中导师资格的问题引发了热议,尤其是张学友的一番话,更是给这一现象加了一把火。
你听说过那句俗话吗?“半瓶水响叮当。”那么,作为导师的他们,能否真正教导出优秀的学员呢?
张学友的“谦逊”
张学友,这个名字在华语乐坛响当当,然而,他自己却选择不去当导师。
在被节目组邀请的时候,张学友坦言:“我觉得自己不够格。“
如果你问我为啥会有这种感觉?答案其实很简单。
他曾是竞赛出道的选手,清楚那些年轻人的艰辛,因此他不忍心对他们说“你不行”。你要明白,真正的高手从来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他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职场哲学:谦虚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刘德华的慎重
另一位天王刘德华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当导师时,也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他强调自己还没有达到“导师”的水平,觉得自己不够专业。
这样的态度让我不禁联想到职场中的新手们,他们可能拥有不小的勇气在某个领域大展拳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刘德华和张学友一样保持那份谦卑与自省呢?
在当今的娱乐圈,有些人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多年的积累就可以教导别人。
但现实是,即使你成就非凡,却不一定能化身为教学的引导者。是不是有点道理呢?
新“导师”的崛起
不同于张学友和刘德华坚守自我的选择,章子怡的出现颇有些让人诧异。
从“谋女郎”到“国际章”,她的演技毋庸置疑,但突然转身当上音乐节目的导师,这无疑让人感到困惑。
要知道,她最擅长的是表演,然而在音乐领域,她的经验显得十分薄弱。如果说“半瓶水响叮当”只是个比喻,那如今的娱乐圈,无疑是个众多空瓶搅动的舞台。
有时候,评委的存在更像是一场闹剧,观众看得似懂非懂,你说这种现象合理吗?
导师的适配性
再说说孟美岐。
她因参加女团出道,也有一定的舞蹈和唱歌能力,但她的“导师”资格却引人质疑。
周传雄这样的实力派坐在台下,孟美岐竟然被称为“老师”。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职场上那些刚入门的员工却频繁指导老员工的情景——你们觉得可笑吗?而最扎心的是,有些情况下,明显失败的“表演”也被包裹成“教学示范”。
我看着孟美岐在节目中自信满满地点评学员,虽然频频出错,但她的表现总像是在演一出话剧,让饱受折磨的观众内心感叹——“这是个什么时代?”。
韩雪的“低调”
至于韩雪,作为一位低调的演员,她在《无限超越班》中的表现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
许多观众在观看她的表演后,纷纷表示“这哪里是演戏,简直是个冰山”。
为何年复一年,演技却出现了退步?道理自有其因,毕竟一个演员的成长需要不断磨砺,光凭一张面孔和几部戏是很难保持住演技的。
有人曾说:“一朝一夕成不了大器。”若众人果真都为自己加冕,结果只会让娱乐圈成了一个花里胡哨的伪导师秀场。
郭麒麟的自信
不过,有一位年轻的评委却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那就是郭麒麟。
自从他获得越来越多观众认可的同时,他的点评风格也引发了不少赞誉。
用心倾听他人的表现并给予真诚的评价,正是他赢得心声的秘诀。不像某些导师只是表面上光鲜,而实则空洞无物。
他的谦逊和真诚给年轻学员增添了自信。此外,他的那句“在舞台上你要有自己的风格”,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建议。
可见,无论多年轻,只要用心去做,总能在这个狂热的娱乐圈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新时代的标准
讲到这里,我不禁思考:娱乐圈的“导师”究竟该具备哪些资格才能教导他人?如果只是以名气为主,恐怕许多选手都要长叹一声“天哪”。
显然,具备实际经验与真才实学无疑是最重要的,胜过空洞的理论和花哨的外表。
这样的情况反映到其他行业同样适用,职场上,很多人都应该看清楚自身的定位,别把自己当掌舵者,但在你没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时,别轻言教导,因为旁观者清,旁人听得也许会感到不适。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作为选手或职场新人,你们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真正有资格指导你们的人呢?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无论是师徒之间的真正交流,还是那些“评委”们的真心相待,你的评论值得一言。
所以,娱乐圈的评委们,别让“半瓶水”的名声继续响当当。真正的实力与诚意,才是这个舞台上最值得珍惜的宝藏。
网址:自称“资深评委”的专家——评委点评似闹剧,观众迷惑似懂非懂 http://c.mxgxt.com/news/view/1235422
相关内容
年近60的张学友说:评委懂音乐吗?郑中基:过气歌手来评价我?评论:“明星评委”你究竟对彩铃懂几分?
综艺评委席上的“非专业”现象:无代表作,却能高高在上的当评委
辩论赛评委如何点评
辩论赛评委点评万能稿
【我是大明星】不懂乐理的评委选歌手,这不扯淡嘛!
《舞动奇迹》“毒舌”评委杨扬被称翻版杨二
艺人做评委风格各异,有人将“评委”发展成第二职业
不适合当“评委”的3位明星,她因做评委遭骂,恐晚节不保!
群众想要哪样的综艺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