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大涨91%,中国ADC明星企业今日成功IPO
2025年4月15日,ADC明星企业映恩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映恩生物全球发售股份定价为每股94.6港元,开盘价为181港元,涨幅逾91%,总市值超150亿港元。截至发稿,映恩生物交易价格为209港元,涨幅超过121%。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ADC领域的明星企业。自成立以来,映恩生物经历了4轮融资,2022年9月完成交表前的最后一轮B+轮融资,摊薄后投后估值2.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通和毓承、礼来亚洲、华盖资本、阿斯利康中金、中新创投等不少知名创投机构和产业资本。
在三年多的投资过程中,华盖医疗早期基金对映恩生物的成功上市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对此介绍到:映恩生物作为华盖医疗早期基金布局的项目之一,迅速发展成为ADC领域的全球领跑者。其多项临床阶段的ADC,在17个国家230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7项全球临床试验。公司利用“平台技术输出+全球临床协同”的飞轮模式,既加速研发进程,又降低资金压力,目前合作已带来约5亿美元前期收入,总交易价值达到60亿美金,迄今为止已建立数个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及Avenzo Therapeutics等。
四大ADC技术平台
据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的ADC资产并非完全依赖内部研发,而是通过从国内企业购买抗体,并结合公司自身技术平台进行开发,这种模式为其快速扩展管线提供了特殊优势。
目前,映恩生物构建了四大全球化创新ADC技术平台,包括DITAC(免疫毒素抗体偶联平台)、DIBAC(双特异性ADC平台)、DIMAC(免疫调节有效载荷平台)和DUPAC(新型连接子-有效载荷复合物平台)。
四大技术平台 图源:映恩生物招股书
其中,DITAC(免疫毒素抗体偶联平台)是映恩生物主打的基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ADC平台,获得了来自美国、中国、欧洲、澳大利亚及其他主要市场超1000名患者的全球临床数据的验证,专注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亮点是映喜树碱类毒素,对标第一三共的Dxd技术平台。该平台的开发是基于对专有ADC成分库的重要技术改进、筛选及优化,包括其专有的有效载荷P1003及P1021。因此,DITAC使得映恩生物设计ADC具有关键灵活性,能获得更好系统稳定性、肿瘤特异性有效载荷释放、旁观者杀伤效应及快速毒素载荷清除能力。
DIBAC平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特异性ADC平台之一。相较于普通ADC药物,通过在单药中整合两个不同的结合部分,双特异性ADC可能较传统的单特异性ADC及联合疗法具有重要优势。尽管前景广阔,但双特异性ADC的复杂性给抗体工程、稳定性及生产带来了挑战。DIBAC平台在双特异性抗体工程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靶点选择及抗体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DIMAC平台则搭载了映恩生物专有的免疫调节有效载荷,打开了ADC药物形式在自身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的重要空白市场的潜力。目前,许多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通常会导致严重副作用。ADC则可以通过提供系统性暴露更低、疗效更强及安全性更好的靶向治疗以重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DIMAC平台开发的分子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了有效及广泛的抗炎活性,药物作用时间长、稳定性高及系统性暴露低。
DUPAC平台用于开发优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且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连接子-有效载荷复合物,以应对越来越多的耐药性及难以治疗的肿瘤。目前,映恩生物已在许多独特的有效载荷机制方面取得了积极性进展,并获得了针对多种实体瘤具有广泛抗肿瘤活性的候选毒素载荷,这些毒素载荷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了强有力的直接及旁观者杀伤效应。
对于ADC企业来说,技术平台是扩充管线深度和厚度的关键。映恩生物这一模式的成功,便是依靠四大ADC平台的内生价值。比如,映恩生物的HER3/EGFR双抗DB-1418,便是映恩生物花费125万美元首付款买下HER3抗体,再凭借DIBAC平台开发而成。2025年1月,Avenzo以5000万美元首付款拿下这款药物。此后,映恩生物又相继从达石药业、和铂医药、药明生物手中低价买入了B7-H3/PD-L1、B7-H4、B7-H3等单抗。
手握12款ADC候选药物
凭借四大全球化创新ADC技术平台,映恩生物构建了覆盖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元化管线,包括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7款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其中两款核心产品分别为DB-1303/BNT323和DB-1311/BNT324。
DB-1303/BNT323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候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HER2表达的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该产品已获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目前正在进行两项注册性临床试验(包括一项全球试验和一项中国试验),同时开展一项潜在的全球注册研究。该产品的首个适应症为HER2阳性子宫内膜癌(EC),预计最早将于2025年向FDA提交加速批准申请。此外,DB-1303计划于2025年向FDA递交针对HER2表达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有望成为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国产ADC创新药物。
DB-1311/BNT324是一款靶向B7-H3分子的ADC候选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等。映恩生物通过与BioNTech合作,正积极开展一项全面的临床开发计划,以释放DB-1311作为单药疗法及联合疗法的全部潜力。DB-1311在其I/IIa期临床试验中,包括在晚期SCLC、CRPC以及多种其他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及可控的安全性。
除核心产品外,映恩生物还拥有五款其他临床阶段ADC(DB-1310、DB-1305/BNT325、DB-1312/BG-C9074、DB-1419及DB-2304)、两款双特异性ADC(DB-1418/ AVZO-1418及DB-1421)以及多款其他临床前ADC,覆盖多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BD总价值达6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映恩生物的候选药物还没获批上市,但其ADC资产吸引了众多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并已建立数个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2023年4月,映恩生物产品首次获得海外药企的认可。BioNTech以1.7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金额超1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拿下了映恩生物HER2 ADC产品DB-1303和B7H3 ADC产品DB-1311。此次引进是BioNTech首度涉足ADC领域,但却选择了ADC最卷的HER2靶点,不难看出其对映恩生物的产品寄予厚望。
此后,映恩生物又先后达成了多项授权交易,研发管线中已进入临床的ADC资产几乎被一扫而光。映恩生物通过与BioNTech、Adcendo、百济神州、先通药业、和铂医药等各大药企合作,获得了不菲的首付款以及后续源源不断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价值超60亿美元(包含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付款)。
通过招股书也可以看到,BD交易是映恩生物的核心收入来源。映恩生物2024年营收达19.41亿元,同比增长8.6%(2023年为17.87亿元),主要来源于license-out的收入,包括预付款、里程碑付款及研发报销费用。
虽然公司license out交易不断,但目前拿到的大部分是首付款。而映恩生物的管线推进,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根据招股书,2023年至2024年,映恩生物研发成本及开支分别为9.87亿元和19.93亿元。
在ADC药物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映恩生物未来价值的关键,在于如何尽快将BD管线的潜力兑现。例如,与BioNTech合作的两款ADC药物首付款达1.7亿美元,后续潜在里程碑付款则超15亿美元。再比如,与Avenzo合作的DB-1418首付款5000万美元,总交易额可达11.5亿美元。能否拿到后续里程碑付款,能否实现这些付款将直接影响映恩生物的未来发展。
此外,其核心产品DB-1303预计2025年向FDA申报加速批准,能否成功上市并实现销售亦是扭亏关键。未来,映恩生物若能在临床推进、商业化落地及国际合作中持续突破,或有望成为ADC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网址:开盘大涨91%,中国ADC明星企业今日成功IPO http://c.mxgxt.com/news/view/1244489
相关内容
ADC“当红炸子鸡”涨幅趋缓背后,科伦博泰这公司登陆创业板IPO,收涨220%市值64亿
中国育儿网络(01736.HK)12月12日收盘上涨11.84%,成交5.64万港元
被明星网红带火的“减肥针”,捧出一家中国药企IPO
明星企业扎堆IPO,背后隐藏的资本逻辑与市场趋势
国内美妆上市企业Top10盘点
2021年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家 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 中国知名企业家盘点
正大企业国际(3839.HK)连续第二日暴涨,两日累涨245%,马云香港再晤泰国首富谢国民
50亿,北京明星企业要IPO了
港交所迎来IPO大年,明星股闪耀,下周继续演绎缺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