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买衣服的那些困惑:
冬天商场最便宜的一件羽绒服打过折都要上千,夏天一条裙子几百块也很正常,现在百元山寨网红店大行其道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我既不想去实体店被坑,也不想去膜拜假脸假身材以及不输咪蒙ps团队的网红店,就没法买衣服了么?
百货商场的现状
1、大众审美偏low?
商场里的衣服再丑却依然有人买单,其实也就间接证明了大众审美的水平。这也难怪,毕竟我们从小穿的衣服长这样:
从小吃到大的食堂长这样:
爸妈最爱的“简欧”装潢风格是这样的:
打开拼多多,销量最好的爆款长这样:
我国数量庞大的年轻男士认为这才是他们需要的女孩:
与之对应,就不难理解商城里这些衣服有人买了:
但也不能单纯的批判网红太low,因为有大批的网友爱看啊;不能嫌弃商场里的衣服丑,因为有人愿意买啊!
我们正处在一个审美水平跌入深谷的时代。数千年积淀、传承的中华文明,太多太多都在这几十年被抛弃、被消耗殆尽,而审美就是其中的牺牲品之一。
百货商场里卖最贵的,往往也是最丑的亮片串珠羊绒衫和五颜六色的貂皮...
真正有购买力的那些70前的人,形成他们审美观的时代,并不是我们现在这种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他们评价一件东西的好坏,往往是通过价格、看上去是不是上档次、质量等方面评价。毕竟,中年人会更注意自己是否暖和,在丑和冷之间也更容易选择“丑”。
2、国产大牌=抄袭?
没有很多钱的普通年轻人们,他们更盲目追求潮流,导致现在的衣服趋同化非常明显。
充满标语的T恤...
各种所谓oversized的不合身剪裁...
还有捡大师们玩剩的解构主义...
不要以为只有网红设计师偷懒,在国内抄袭的普遍性超出了我们对品牌价值的肯定。国内一线的抄国际一线的,国内二线的又抄国内一线的,三线的又抄二线的,等等如是。
▲哥弟:¥450
CHANEL 原版:¥5,700
▲哥弟:¥450
Gucci原版:¥4,900
连二三线城市的女干部最爱的国产大牌--哥弟,居然也光明正大的抄袭。更可怕的是消费者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销量非常好!
还记得,被「乔丹体育」的狡辩拖了4年之久的侵权案么,连中国人都支持美国人乔丹这边。
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国产品牌都或多或少的借鉴or抄袭国际大牌,就不能自己创作么?
浅析原因:
我们在百货商场里看到的衣服都不便宜,并且基本上完全自主设计的东西少得可怜。究其原因不过有以下几点:
1、潮流趋势这件事,我们没有发言权
虽然欧洲和亚洲都有服装史,而形成品牌这个东西确确实实是在欧洲。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
时装离不开消费,而且是过度消费,这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资本主义最早诞生在欧洲。
被称为时装之父的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靠自己的人脉(主顾都是些明星)发明了时装表演,和以往的靠贵族吃饭有点区别。
随着社会的变革,CHANEL爱穿男装,就设计出得体好看又舒适的服装给当时的女孩子们穿上,可以说是时装界的二次革命。
那个时候的Balenciaga,为女装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战后经济复苏,Christian Dior的new look唤醒了人们对审美更多的需求。
因此,在法国贵妇挑选面料的时候,中国人在抵御外辱;在英国绅士savile row调整礼服松紧的时候,中国人在8年抗战。
虽然欧洲的商场也不都是Balenciaga、Christian Dior的,但这对他们整个时装的影响,无疑是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头作用的!
直到今天,每年两场的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四大时装周,来自中国的设计师不到十分之一...
而那些引领潮流的大秀:Gucci、Prada等等,往往也跟中国品牌没有关系。对于大部分国产品牌,为了迎合市场,就出现了以上所说的各类不伦不类的中二设计。
2、没有尊重原创的环境
为什么有奢侈品明明很贵,但很多人都为之疯狂。它靠的不仅仅是品牌,还有的是产品本身。毕竟,产品被认可才会有品牌。
欧洲对于文化的保护非常重视,尤其是本土文化。奢侈品,不单单是一个卖衣服的品牌了,已经是欧洲文化发展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更何况他们带来的经济发展对国家GDP的影响之大,所以他们这些品牌就是代表了国家经济和文化,国家当然会不竭余力的保护他们!
而在中国,大舆论环境都表现出了对原创的不尊重,比如以前的下载盗版歌曲看盗版书籍玩盗版游戏。
淘宝网红张大奕光明正大的骂被抄袭者为“版权婊”,还有一大批粉丝支持...正是因为在抄袭设计易如反掌,造成真正原创的中国设计越来越难。
试想,山寨一下大牌多么容易,接受度多么高,哪个公司还会冒险接受新晋的设计师的设计?山寨越来越繁荣的同时,原创的设计和品牌会越来越落寞。
真的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但它有可能破产可能消失,不论你看上的是它的外形,品质,还是品牌,但你买了抄袭作品就是一步一步的瓦解你喜欢的东西。
3、价格居高不下
再说说定价,服装的商场价基本上是成本价乘以八倍到十倍来算,也就是说一件1000块的衣服成本也就百来块。
把零散的布料配件组合,做成一件产品不是那么简单的,面料、设计、制作、库存、运输、宣传、销售,这些过程都需要分成。
就拿中国的销售来说,从工厂商—批发商—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慢慢转嫁,一层一层的都得赚点儿。
这么一想,商场动辄百元上千的衣服真是不算贵了。百货商场里的国产品牌况且如此,国外品牌在国内的价格更是贵的离谱!其中,关税问题占主要原因。
中国的各种税相对较高,6.5%-18%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30%的所得税等等。高出澳大利亚、美国平均税率一倍。
对比国外,新加坡只有5%的营业税;加拿大算是税收最高的国家了吧,国税和省税加起来一共5%-15%。
另外,贵不贵这个问题跟我们的收入息息相关。比如,美国人均收入3000,一件衣服十几美金到三四百美金;中国人均收入3000,一件衣服几十块到几千块。
由此可见,人民币购买力太弱了!那我们周围就没有买得起的好设计么?有的。
买得起的好设计
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对于大牌设计师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电视上贵的要死的奢侈品。
但时尚圈内人真正喜欢的设计师,往往小众得多,比如这位被誉为时尚界的毕加索:Hussein Chalayan。
1、好设计:Chalayan
卡拉扬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但与同学亚历山大·麦昆 、斯特拉·麦卡特尼相比,他要低调得多。
1994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2008年-2013年曾担任Puma的创意总监,2015年曾担任法国时装屋Vionnet的设计师。
Hussein Chalayan的设计和毕加索的画作一样,他善于打破不同领域的边界,将服装结合科技、建筑、影像等元素,让服装不设限于面料和织物及剪裁。
Chalayan是时尚界唯一一位连续两年问鼎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大奖的先锋设计师,这个奖项被看作时尚界的奥斯卡。
2006年他被授予代表英国最高荣誉的MBE皇家勋章,仅有为数不多的顶级设计师(Celine前设计总监Phoebe Philo等)获得过这一殊荣。
他的作品也是众多好莱坞明星眼中的首选战袍,Victoria Beckham、Lady Gaga、Kim Kardashian、Rhianna、Katy Perry都是他的脑残粉。
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他的名字相对陌生。毕竟Hussein Chalayan的作品一直没有在国内上市,上周五上海时装周期间,蔚来却把他请来献上Chalayan在中国的处女秀。
2、NIO X Chalayan
蔚来和Chalayan看似两者与时尚并没有多大关系,却都在各自领域突破边界,寻求在极致中完成超越想象的创作。
10月12日,蔚来携手传奇设计鬼才Hussein Chalaya正式发布“NIO X Chalayan”联名限量系列,同时宣布为蔚来用户开启Chalayan大师品牌高级订制服务。
3、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
这次时装秀打出了“Born to Push Limits”的主题,以蔚来车队和赛车为灵感诠释对速度、极限与未来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圆形的秀场空间用四块数码显示屏分割成了四瓣,四块屏幕会有“折射和反射的镜面”效果,让整个舞台的立体感更强。
卡拉扬先是展示了个人同名品牌 Chalayan 2019 春夏女装,该系列在一个月前在伦敦时装周展示过,立体的剪裁让这系列非常有未来感。
和卡拉扬的女装系列比,NIO X Chalayan 联名系列更为实穿。联名限量系列分为两个部分:Speed“速度”系列,基于一个抽象概念里的超速运动体,并将其运动进程在衣物上得以形象呈现;
Movement “运动”系列,灵感源于超越自我的信念,在该系列服装中,总会出现层层重叠的设计,寓意快进的倍速动画,由于速度过快,所有的画面都以侧影呈现。
最后,知名维密超模Bruna Lírio身着“shell”3D 打印概念作品惊艳亮相发布会。该作品在侧边加入相对坚固的“外壳”,与裙装的垂坠里衬相呼应,意在表达硬与软、身与形、风骨与灵魂、科技与身心间的平衡。
除去超模,蔚来的车主们也来走秀。他们身材也许不敌超模,但气场却一点都不输。这正是蔚来倡导的将艺术拉下神坛,贴近生活才能满足用户的态度。
“NIO X Chalayan”联名系列共有18款成衣时装,秀款改良版的设计更简约实穿,适合我们日常穿着。
日常秀款售价为大几千上万的Chalayan,这次联名款的价格仅为199 元-980 元,简直不要太划算啦。
10月12日开始在蔚来APP及NIO Life概念店同步发售。现在,限量的卡拉扬的签名版已经开始发售,随后会作为常规产品常年销售。
对啦,在蔚来的商城里,除了自有产品背包、马克杯、FE 车队 polo 衫之外,还有各种数码产品、咖啡、野兽派的花等生活杂货。
蔚来用户可以用积分换这些产品,非车主们也可以去逛逛get高质量的生活单品。
编辑:森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