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宝台镇:深化院地合作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红薯产业全链条发展
近年来,雁江区宝台镇坚持以下好产业先手棋为主导,依托雁江区宝台红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持续深化院地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红薯产业全链条发展。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进入了栽种食用苕尖的最佳时节。近日,在宝台红薯现代农业园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正抢抓利好天气,加紧清理土地里干枯的红薯藤蔓,为接下来的土地翻整和栽种食用苕尖做准备。在距离红薯种植基地不远的现代农业温室大棚里,培育栽种的食用苕尖种苗长势良好。
大棚内培育的食用苕尖种苗。
“为进一步提高育苗效率和质量,我们红薯产业园也在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提升配套设施。”春天沟村村主任刘官银介绍,作为雁江区宝台红薯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该村通过争取乡村振兴相关项目资金,于去年建成投用了一个占地6200余平方米的现代农业温室大棚。
园区的现代农业温室大棚。
“温室大棚建成投用,一年四季都能培育红薯种苗。”刘官银表示,温室大棚为红薯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实现了冬季种苗提前培育,同时也能有效把控种苗质量和产量。
据了解,今年宝台镇将继续以春天沟村为核心,在周边的石牛村、转龙村等4个村扩面发展食用苕尖种植面积至300亩左右,并确保在5个月的盛产期期间,日产量达1万斤左右。目前,园区的食用苕尖已经与成都销售商签订了初步订单协议。
园区内的红薯实验室。
此外,为持续深化院地合作,强化科技赋能,实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园区还依托落户于春天沟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资阳市甘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站,建设了一个占地约100平米的红薯实验室,主要用于红薯种苗的组培、脱毒及其他技术研究。目前,该红薯实验室的主体及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用于实验研究的配套器材也已送达,待专家指导安装完成后,便可投入试运行。
红薯实验室内待安装的设备。
“园区有300亩红薯种植基地已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全覆盖,同时便于红薯储存的冻库主体也建设完成了,预计9月可投入使用。”刘官银介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宝台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持续做大做强红薯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广红薯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有机化。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并在红薯现代农业园区内初步实现了红薯种植过程全机械化,注册有“蜀色薯香”“清水凤尖”等有机红薯产品商标。
完成主体建设的红薯冻库。
如今,宝台镇红薯产业已步入集红薯育苗、科研、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轨道。接下来,宝台镇将围绕“一带一核四区多节点”的总体谋划,着力开发红薯特色精品农业,力争形成小型农业综合体,以“小微”规模探索实现丘区农业现代化,持续推动红薯产业提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朱涛 魏雨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雁江宝台镇:深化院地合作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红薯产业全链条发展 http://c.mxgxt.com/news/view/1246465
相关内容
华立科技:深耕全维度精品化互动娱乐产业链安徽濉溪:强化“双招双引”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链条协同融合发展
对话综研院前海分院院长曲建:深港合作迈入3.0阶段,前海将赋能香港科创发展
上线首个水产食品溯源平台,恒兴集团与京东再联手,数字化赋能产业链
农业农村科技持续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央地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沿着足迹看变化】皖西白鹅,产业链上展翅飞
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影视产业,新桥影视产业基地分会场开幕
庄浪中药材产业:从单一种植迈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