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10 13:00

随着内容市场进入流量时代,访谈类节目仿佛忽然就从主流市场消失,或许是因为碎片化时代,主流观众已经不再对访谈节目保持耐心,或许是因为曾经作为访谈类节目素材宝库的明星们,已经不再需要依靠访谈节目来步入大众。

然而,在真人秀和观察类节目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依然有些访谈类节目顽强存活下来。尤其是紧扣热点话题的情感类访谈节目,借力“女性意识”的崛起,在头部综艺缺乏的档期,也释放出不可小觑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在今年Q1Vinkage网综一直排名靠前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用#30岁人生还能重新开始吗##如何看待成功女性被要求降低择偶标准#等话题,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代新风貌

借女性话题冒头,用小精尖维持格调

访谈类节目从传统电视节目中发展而来,在网络时代新技术、新理念支持下,它的变化如话题更垂直、场景更丰富、体量变小等特点都与文娱产业内容的发展轨迹密切相关。如今,访谈类节目主要以女性话题向访谈、纪实性访谈以及短视频单元式访谈等为主。

女性话题无论是影视剧创作还是综艺创新,都已成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灵感来源。从输出女性社会价值的真人秀类访谈《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到对话各行各业女性奋斗者的《你好,大女生》等,都验证着女性向话题兴久不衰的热度。

开播于2018年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如今已走到第五季。作为一部纪实向访谈节目,节目以主持人丁丁张的男性视角,呈现他与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女性之间的对话。与多数访谈类节目一对一静止对话的形式不同,节目深入到嘉宾的工作、生活场域,在车上、街边、火锅店等等,随时展开对话,力求寻得自然真实的状态,关注现代女性的困境与成长,击中当下社会种种痛点。可以说,几年的时间里,《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在开启女性访谈类节目新面貌同时,也见证着女性意识觉醒之路。

去年,杨澜出版新书《大女生》,深入洞察当下社会语境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对女性发展的限制。今年1月,女性纪实访谈节目《你好!大女生》正式上线,走出访谈间的杨澜在不同城市探访了十位深耕不同领域的女性,以寻求她们对各自境遇与社会生活的理解、思考。可惜的是,节目总体还是颇为中规中矩,采访人数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多数讨论停留在个体格局,不具备太强的普世性。

可以想象,伴随女性显著提升的消费力、对在线视频更强的黏性以及女性向内容相对垂直的话题度,或将助力此类访谈类节目走得更远。


纪实类访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近年来在豆瓣平台稳定于9.0评分的《十三邀》。节目诞生于传统访谈类节目走下坡路、国内文化类节目蓬勃发展的2016年,如今已做到第六季。《十三邀》的访谈对象中,有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也有导演、演员与商人,节目以去娱乐化、去流量化的制作理念,选择以主持人许知远的理想主义视角,制造“冲突式”叙事,去碰撞探索不同嘉宾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不少精英文化圈层的认可。

可以说,主持人许知远的“偏见”,例如他对大众娱乐与流行文化的不满,于当下的泛娱乐化时代,是不合拍的。他的“对立”视角与他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造就了访谈嘉宾输出观点之外,更大的看点,为访谈节目建立起“矛盾”与叙事主线。

此类深度访谈还有同样由腾讯新闻出品、由陈晓楠主持、于豆瓣平台平均分高达9.3分的《和陌生人说话》系列等,更草根的嘉宾,更贴近现实的内容,收获了一些观众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该节目评分较高,但几季节目参与打分人数均不过万。或许,同样以主持人与社会中不同人之间的对话为主线,同样深度思考带来的高观看门槛,是这一类小众精品的宿命。


采访短视频节目《透明人》诞生于短视频内容蓬勃发展的2017年,在豆瓣平台收获8.5分。每期节目不足十分钟,轻量化的传播方式迎合了当下受众的碎片化时间管理与手机使用习惯,也充分发挥着自身体量小、易传播的特性。

另一层面来看,强烈的个性色彩与视觉呈现,使《透明人》更贴近自媒体人产出视频的节目风格。在此情况之下,就决定了观众对于此类节目,十分鲜明的喜好判断。此外,聚焦前沿思想与深度思考的《透明人》目标受众为年轻人,这与当下短视频内容重娱乐化的风格有所出入,导致传播、影响力有限。

曲折流变史

从室内走向室外,“情怀”价值日益稀薄

传统访谈节目在电视媒体时代,往往以热点话题聚焦、接地气的表达,来输出多样化的情感思考。最早的访谈类节目从1998年杨澜推出首档高端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后更名为《杨澜访谈录》)开始。两年之后,《超级访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天下女人》等相继播出。

此类节目多以睿智、知性、包容度强的女性主持人为主,例如鲁豫、杨澜等,这也成为后续此类题材创新的突破点。

例如《金星秀》节目作为脱口秀式访谈节目,对主持人金星的个人色彩进行了强化。节目借用金星语言犀利、十分敢想敢言的性格设定,在播出期间取得较高的热度。彼时观众都十分期待自己喜欢的明星艺人录制《金星秀》与主持人“过招”,以收获更多其他节目没有的访谈内容。


互联网时代来临,各类题材综艺层出不穷。在诸多新节目的冲击与访谈节目多年不变的形式疲态下,2016年开播十六年的《超级访问》宣布停播,转年,《康熙来了》停播。传统访谈节目的问答形式,需要观众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去体会嘉宾与主持人之间的思想交锋。

在新技术支持下,传统访谈节目开始寻求变革,由棚内录制走向室外,展开对更丰富场景、更真实氛围感的创作尝试。2016年,《鲁豫有约》从周播改为季播,以棚外版《鲁豫有约一日行》与观众见面。2021年,《非常静距离》走出摄影棚,从明星访谈转型为针对更广泛人群的各领域达人、素人的多方位访谈。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访谈节目进行的多维探索中,不变的是对节目品牌打造的追求。我们发现,大部分节目转型后,依旧沿用拥有多年影响力的节目名称,希望借助早前节目的“情怀”来吸引观众。

然而,在打出“情怀牌”之后,老牌访谈节目并未带来太大的火花。正如开篇提到,如今对于观众来说,了解明星嘉宾的渠道有诸如真人秀、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多种选择,因此访谈节目便不再是“稀有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如全新改版后的《非常静距离》选择于去年年底登陆短视频平台,每集体量保持在30分钟左右,以更小的体量重回大众视野,尝试寻求更高的话题传播。借用“情怀”热度,从棚内访谈录制到棚外互动谈话,老牌访谈节目在压力中不断求新求变,但收效甚微。


生命力探究

成本小,话题属性显著,受众黏性高

二十多年来,以品质见长的访谈节目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对于播出平台来说,有几点益处:访谈类节目适合话题发酵,更便于拉动话题效应,为平台带来热度;此类节目成本小、便于平台开展多题材试水;访谈节目品牌与视频平台之间可以实现品牌价值联动,助力平台文化调性的建立,便于招商以达成更大的商业价值。

我们注意到,访谈类节目诸多讨论中,有不少观众认为“被启发”“被点亮”的评价。因此,此类节目虽然相对小众,但受众黏性较高。在社会价值方面,泛娱乐化时代,具有深度思考特质的访谈节目,为观众带来了更宽广的视野、更多元的生活样本参考与价值理念,促使人们在繁复的信息中保留自我思考,带来积极、正向的情感能量。


多年来,访谈节目的兴起与衰退,一方面意味着大众表达对精英文化的消解,另一方面,媒介环境变化与受众的成长,也在重塑此类节目的格局,访谈节目的未来应当有更大的空间。

首先,伴随文娱产业发展,不同圈层话题将于访谈类节目中得到深化。泛文化背景下,访谈节目也将逐步走向垂直化和圈层化。访谈节目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输出观点,铸造节目核心,那么选择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便可凭借不同圈层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节目内涵与商业价值。

其次,连麦等形式不断出新,更多自媒体人结合访谈展开联动。近来“微博连麦”展开以对话形式为主的直播连麦,不少自媒体人在此达成信息交换与观点交锋,将观点产出的过程可视化。可以说,是将访谈节目的形式录制过程进行了直播尝试。

一方面达成与受众之间更及时的信息互动,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嘉宾于线上聚集,打破了录制节目的地域局限性,便于展开不同文化方向的交流。

总体来看,访谈类节目伴随文娱产业更迭走向分众圈层发展,也在形式方向上有所尝新,但多元价值传递、思想深度依旧是此类节目的标签,也是快节奏生活节奏下,内容创作中最珍贵的部分。未来,在技术更迭下,形式更灵活的访谈类节目,或许能以更为惊喜的形态出现,为垂直受众带来更多惊喜。

网址:访谈节目观察 http://c.mxgxt.com/news/view/124734

相关内容

林心如最新访谈节目观察,深度探讨演艺生涯与生活点滴的旅程
好看的访谈节目(有深度的访谈类节目)
国内知名的访谈类节目有哪些?十大访谈类节目你喜欢哪个?
电视访谈节目你知道多少?
中国十大最好看的访谈节目(著名的访谈节目有哪些)
网络访谈节目“谈话场”的构成与思辨
访谈节目的特点.doc
中国娱乐访谈节目的现状
50 万的明星访谈高价,为何让访谈节目陷入困境?
我国综艺这十年(二):访谈节目沉浮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