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与新挑战:2023年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创作观察

发布时间:2025-05-18 02:55


·编者按·

2023年是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创作获得丰收的一年。一方面,这一年上映的作品不仅数量上提升,创作题材、类型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另一方面,这一年女导演们的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展现了女性导演群体的创作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专业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实现了创作的梦想。今天的女性创作者处于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她们得到了新的机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许航

2023年是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创作获得丰收的一年。一方面,这一年上映的作品不仅数量上提升,创作题材、类型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既有《脐带》《不虚此行》《普通男女》等现实题材作品,也有《我经过风暴》《洋子的困惑》等带有强烈女性视角、讨论性别议题的作品。既有商业化的制作包括《拯救嫌疑人》《这么多年》等,也有展现传统文化的电影如《吾爱敦煌》等。另一方面,这一年女导演们的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斩获多个奖项,展现了女性导演群体的创作实力。

处女作频现:新生力量的涌现

2023年上映的女性导演作品,大多出自“80后”“90后”之手,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批作品,或格调细致沉稳,或充满奇思妙想,叙事手法各有特色、视听语言的运用流畅自如,展现了新生力量不容小觑的实力。

乔思雪自编自导的《脐带》讲述了音乐人阿鲁斯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寻找她心目中的“家”的故事。初次掌镜的乔思雪表现颇为沉稳,《脐带》不太执拗于对疾病之痛的展现,而是将这一场苦难展现得更像是一场充满隐喻和反思的“人生之旅”。在电影中,阿鲁斯因为害怕患病的母亲走散,用一根绳子将母亲和自己拴在一起,就像是母子间的一根“脐带”。患病的母亲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她在寻找自己的家,这个家不是她和孩子们曾经的家,而是她和父母曾经的“树下的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忘掉了自己曾经身为妻子、母亲的身份,而执着地要当回自己,要当回父母的孩子。整部电影温暖、平和,镜头充满对草原的热爱和眷恋。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较好的表现。

李珏自编自导的《洋子的困惑》,将关注点放在对母女关系、母亲身份的反思上。剧中主要以洋子的母亲美惠为线索,展现洋子—美惠、美惠—洋子外婆两对母女间的爱憎以及各自的人生境遇。洋子偷了美惠的日记本,想搞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要她了”,电影通过洋子的声音来“阅读”美惠的过往,来了解她对婚姻、对爱情、对母亲的身份、对原生家庭的诸多困惑。电影的风格克制、细腻,不管是美惠被骗后的失落,还是结尾处母女暂时的和解,都处理得波澜不惊。

刘斯逸《三贵情史》试图以穿插其间的音乐片段来串起一个关于真爱的童话故事,其特别之处,在于其叙事和运镜时强烈的间离感。故事有很强的寓言性,也有一定解构的特征。主人公王三贵遇到的三位女性,是公主、女巫、真爱,但她们和传统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女巫和真爱又不一样,她们各自有各自的追求、遗憾。导演用童话般的镜头,对爱情、人生进行反思,是一部精巧、独特的作品。可惜的是,电影对于视听童话感的打造胜过了对故事的琢磨,使得“成人向”的童话有些过于概念化。

性别视角下的现实关怀

整体上看,导演们的故事片创作还是更倾向于现实题材,尤其是和性别议题相关的现实题材作品。在2023年上映的作品中,《脐带》《我经过风暴》《洋子的困惑》《普通男女》等,虽然创作风格各异,但在选题上依然体现了某种偏爱的存在。

《我经过风暴》的开场,家庭生活中的暖色调镜头和家暴发生时的冷色调镜头剪辑在一起,展现了世俗所谓完美家庭中触目惊心的阴戾的一面。家庭暴力是这部电影展现的主要社会议题,也引起了观众的多方讨论。《脐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护理的家人承受着巨大的护理压力和精神痛苦。疾病带来的身心创伤,挑战着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耐心。《普通男女》讲述中年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孩子上学需要的学区房、老家突然生病的父亲、到了一定年龄被公司的新人取代……

这种对于现实关怀,经常和创作者关于性别议题的体会和反思紧紧联系在一起。《我经过风暴》的海报上,将剧中各色人等对于因无法承受家暴之痛而打算离婚的徐敏的“规劝”罗列在一起:“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离婚,说出去多丢人。”“这事归根到底,他在乎你。”……一句句“过来人”的“感言”,使得原本就因为孩子一次次忍耐的徐敏更加摇摆、顾虑、怀疑自我。这正是女性视角下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创作者不仅展现了家暴的残酷,更关心身处其中的女性为何会一次次忍让、妥协。而对于徐敏,使我触动很大的地方在于她意识到,自己将成为女儿理解世界的一面镜子。当她发现幼小的女儿在大人的谎言下,将“爸爸推妈妈”理解为“爸爸喜欢妈妈”时,她意识到不能让自己的忍让成为女儿未来的行为依据。她必须进行反抗,她不能让女儿也像自己一样,为了某种身份标签和温馨家庭的假象忍耐,甚至纵容了犯罪的发生。

《洋子的困惑》《脐带》等对母亲身份的反思,延续近年来女性导演在《春潮》《妈妈!》等影片中对传统母亲形象刻板印象的质疑。成为母亲的女性,并不一定能够天然接受这一身份,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在《洋子的困惑》中,美惠已经有了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然而对婚姻、对爱情、对母亲这一身份、对自己年迈的母亲,依然充满了诸多的困惑。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更多像是一种小心翼翼地试探,不知自己当妈妈是否合格?不知自己能给予孩子什么?想当好母亲,自己的生活依然一团糟。女性视角揭开了母亲的不完美,使得银幕上母亲的形象更加多元,从而更加完整。

时代的召唤:女性导演面对的新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的创作一直得到理论界的呼应和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专业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实现了创作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专业电影节给予了女性导演崭露头角的空间。相较之下,今天的女性创作者处于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她们得到了新的机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我们能够观察到女性导演在创作题材、主题上比较集中。纵观近年来的作品,亲子关系、母亲身份、家庭和生育、青春恋情、女性成长等,一直是女性导演创作最关心的话题。不管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都有些“画地为牢”地讲述这些题材相关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正是女性创作者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创作反映生活,正是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关于性别经验、性别问题的体会和思考,才会让创作者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另一方面,为了在电影工业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女性创作者也应主动走出舒适区,挑战更多样的题材和类型创作。

其次,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塑造“社会性别”的重要媒介渠道之一。作为创作者来说,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主动提高性别认知方面的修养,意识到电影作品对于社会性别观念的引导意义。在创作中,一方面以平等的姿态在电影业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展现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反思社会性别偏见。以作品推动两性对话、促进社会行动。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导演的数量和作品有所增加,新作者新作品不断涌现,也看到一些公司一直坚持扶持青年女性导演的创作,也能看到各大电影节、影展等文化活动对于女性导演的扶植。相信只有不断扩展、不断突破,才能真正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展示电影创作中的“她力量”。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2)阶段性成果之一。

网址:新力量与新挑战:2023年中国女性导演电影创作观察 http://c.mxgxt.com/news/view/1253421

相关内容

青年导演的挑战与成长:探索中国电影创投的未来
“创造中的她”中国女性电影人峰会上海举办,共话女性创作力量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洞察
2023年中国最火动作电影大全
2023年综艺市场趋势观察|稳中求新 深耕优势赛道
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电视剧导演创作论坛
女性潮流席卷电影圈:赵丽颖与女导演的崛起与新时代女性故事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票房达到549.15亿元 观影人次12.99亿
导演胡玫:中国女性领导力正在不断发展与彰显|2024读懂中国
柠萌影业:努力创新、对抗与洞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