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18 05:30

— PAGE \* Arabic 1 — 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_从_中国好声音_到_我是歌手_江南 摘 要:自2000年前后电视荧屏刮起娱乐之风至今,音乐选秀节目一直是娱乐节目形式的主流。然而,草根选秀节目在各大荧屏是换汤不换药,收视率逐年走低。就在娱乐节目缺乏创新,即将“走投无路”之际,《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中国音乐综艺节目送来了一股春风。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成功模式,以期为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见解与启发。 方式表现音乐。”大腕云集的真唱,殿堂级乐队的伴奏,8 台机位同时录播,来自5 个不同年代的500 名听审,无论从视觉和听觉都与以往的选秀差异明显。节目组还善打心理牌,选择各个年龄段的歌手,演唱经典怀旧、通俗歌曲,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 4、完美的舞台,艺术的效果 《我是歌手》栏目组力邀全国最具实力的七位“音乐大国手”共同参与,配置了全国最顶级的演唱会现场音响设备,启用了世界顶级乐队、音响、调音师、灯光师,使受众享受到绝无仅有的超震撼豪华演出。 5、巧设悬念,剪辑精妙 首期节目中,每个参赛歌手都不知道其余歌手是谁,节目组对他们出入演播室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另外,由于这500位听审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票选结果无法预测,这更增加了比赛的紧张程度。而替代淘汰歌手上来的未知新晋歌手又为节目增添了神秘感。比赛之外,《我是歌手》在内容编排上对半加入了参赛明星的心路历程全记录,由此将充满神秘感的明星瞬间拉回到普通人的境遇——赛前的忐忑,对细节的苛求,排练时的失误,观战时的复杂心理,成功卫冕时隐藏不住的狂喜和放松,离开擂台时的不舍和失落——这样一种静观的记录,有意拉近了观众和明星的距离,弱化了比赛本身的机械竞技,恰如其分地增补了节目的情感元素,达成了一种技艺和精神的中和。观众不仅仅是“刽子手”,亦是明星重新被锻造的见证者。 6、主持人扮经纪人,增加节目看点 节目中还有一个特别环节,就是湖南卫视的7位主持人组成的经纪团队。这七位经纪人的工作就是在歌手比赛期间,分别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为自己的歌手说话、争夺资源、选歌等等。七位“经纪人”的欢乐出场调节了节目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让刚从舞台上下来,紧张未消的歌手们释放出来。如果演唱完就立刻投票,宣布排名,别说歌手,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看得喘不过气。 二、节目成功的启示 1、 在这个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能够抓住大众心理,迎合大众口味是电视节目胜利的王道。一味地跟风、模仿、因循,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大胆创新,做出差异化的节目才能引领潮流,走在发展的前列。后选秀时代,媒体需要探寻节目模式的蓝海地带,借助“全球在地化”的节目制作趋势,引进国外优秀的节目模式,将其中国化,甚至在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中国创造的原创精品。 2、台网联动激活电视和网络两部分受众人群已经被电视节目所重视。这次《我是歌手》亦如《中国好声音》一样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响。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后,社交媒体传播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口碑传播的一个绝佳途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当顺应三网融合的发展大势,借助融合的春风旗开得胜。 3、后期剪辑和制作也是影响外购节目模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的叙事结构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期创造出来的。通过后期剪辑,将那些看似不重要但是有看点的花絮,按照中国观众视觉习惯的戏剧冲突和节奏进行组合、创新,讲述背后的精彩。这样的悬念设置,直接引导出预测、评论等话题内容,而这正是社交媒体传播的热点。 4、有《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落寞的前车之鉴,在声声赞叹《我是歌手》的同时,我们也不妨早作提防,避免其成为第二个“一人一首成名曲”的实验室,进而借助搭积木式的演唱会求取金钱的回馈,这是应当警钟长鸣的误区之一。 5、全产业链的盈利模式值得借鉴,但切勿为利弃质,打造真诚的、受欢迎的节目才能成为收视排行的常青树。

网址: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 http://c.mxgxt.com/news/view/1255609

相关内容

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
综艺节目案例分析报告.docx
综艺节目分析案例.docx
广电考研必备:9类综艺节目案例分析
综艺类娱乐电视节目分析
中国综艺节目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动态分析报告2024
综艺节目投资分析
综艺节目分析报告.docx
综艺节目分析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风格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