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肥歌鸡舞贱!求你滚出娱乐圈!”这句怒吼来自69岁的香港导演王晶,他在今年4月12日的凌晨时分,愤怒地通过社交媒体用粤语对新生代顶流姜涛进行了猛烈抨击,瞬间引发轩然大波。这场激烈的言辞交锋,不仅揭开了香港娱乐圈光鲜外表下的阴暗面,更将“流量至上”的崇拜与“实力优先”的追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冲突。
王晶的愤怒并非无缘无故,姜涛的粉丝们在铜锣湾街头发起的大规模应援让他忍无可忍——街道被五光十色的广告牌淹没,数万人聚集在街头高声呼喊“姜涛BB”,这场景甚至导致了交通瘫痪达六个小时。但深层次的愤怒是对资本操控下“人造顶流”的绝望:“如果姜涛都能成为顶流,那么香港娱乐圈还剩下多少真实的才华呢?”
姜涛的迅速崛起几乎可以被视作是资本造星的“完美范本”。他在2018年的选秀节目《全民造星》中获得冠军,从此开启了他的明星之路。其经纪公司ViuTV(背后的大股东是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养成系”人设:从一名清瘦的少年到逐渐“发福的偶像”,他的每一步成长都被包装成“普通人的逆袭”,仿佛是一场励志的故事。
王晶毫不留情地批评道:“资本将姜涛捧到了荒谬的高度,这正是香港娱乐圈的悲哀!”这场骂战,根本上是两代娱乐人的生死较量:当“努力”被“流量”替代,当“作品”沦为“数据游戏”,香港娱乐圈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在悄然崩溃。数据显示,从1990年代每年有超过200部影片的港产电影,如今降至不足30部,60%的娱乐资源流向了“数据型艺人”,实力派演员的收入也因此下降了17%。
对于王晶的猛烈指责,姜涛则用一张侧脸照回应,并配上“得啖笑”(粤语中意为“一笑置之”)的文字,表现得既轻蔑又戏谑。这种回应实际上与心理学中的“自我呈现理论”相吻合——通过控制公众形象传递自信,从而避免嵌入负面舆论的漩涡。然而,姜涛能够稳坐顶流宝座的,除了他自身的表现外,还有那群支持他的“妈妈粉”:她们在这场狂欢中,成为了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作品似乎已沦为次要的装饰。
王晶的愤怒和姜涛的轻佻,正是当今娱乐产业荒诞困境的缩影。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一条明晰的道路:唯有真正的作品与诚挚的努力,才能穿越时代的洪流。这个话题瞬间引爆了网络,评论区里热闹非凡,热烈讨论着香港娱乐圈的危机与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