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评价张爱玲:相貌可怕,也无家国大义,你们都太高看她了

发布时间:2024-06-23 15:26

2016年5月,享年105岁的杨绛先生因病离世。噩耗传来,众多文友悲天怆地,为杨先生的离世而痛心疾首。

恰在此时,钟书河先生拿出杨绛生前写的两封信,将它们刊登于报纸上。其中一封信里,杨绛特意谈及对已故华人女作家张爱玲的看法。

大致意思是:张爱玲举止不自然,相貌可怕,亦无家国大义,你们都太高看她了。

此信一出,“张迷”“文青”们开始对杨绛进行批评,捎带脚还扯上了她的丈夫钱钟书先生。

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许多文青还有网友的看法几乎“一边倒”。他(她)们认为杨绛这样的评价不是针对张爱玲的作品本身质量,而是切切实实的人身攻击,其中夹杂一丝“酸葡萄”的心理。

不过,我们从这封信的全文不难发现,杨绛之所以会对张爱玲有些“偏见”,其真实缘由或许没有那么浅显。

在信里,杨绛特意提到20世纪40年代,她与钱钟书生活于上海时,受到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残酷剥削。那时的上海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陷入水深火热中。

但即便如此,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皆抱团取暖,为抗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钱钟书、杨绛夫妇、傅雷、宋淇等爱国知识分子,经常会在上海谈论国内外战争形势和前景,且自发与那些投靠日伪的华人作家切断联系。

可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爱玲却委身于胡兰成。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文坛前辈希望张爱玲爱惜羽毛,用各种方式劝诫她不要与日伪产生任何联系,但结果还是未能如愿。

从情理上,杨绛包括钱钟书,是不能够接受张爱玲在祖国大陆重新热起来,这或许也是很多经历过日伪统治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共同感受。

他们看到年轻一代的读者对张爱玲这种有问题的作家进行狂热的崇拜,免不了会通过撰写文章或其他方式提醒年轻人张爱玲等人的“历史背景”。

其次便是二人的个性与身份背景大不相同。

杨绛年长张爱玲9岁,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但杨绛不止一次说过她的外甥女和张爱玲同为圣玛丽女校学生。

所以在杨绛眼里,显然不愿和张爱玲平起平坐,有意把她和自己当成两代人。

因此在寄给挚友的信中,杨绛毫不掩饰地对张爱玲提出了一些严苛的看法。譬如她说张爱玲相貌不佳,且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

这样的批评,是否很像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其核心内容是,让年轻一代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除此之外,张爱玲与杨绛个性相似但又大不相同。50年代离开祖国大陆后的张爱玲,辗转生活于西方国家,一直给人高冷的感觉,不愿见人,谢绝一切活动。

至于杨绛,前半生的她经历过诸多波折,晚年时深居简出,且经历了丧女失夫之痛,饱含血泪写下了《我们仨》。

耄耋之年的杨先生更是辞去桂冠头衔,谢绝各种邀约,为捍卫亲人的隐私名誉挺身而出。

这样一来,杨先生的做法和行为方式与许多中国老一辈人几乎一致,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尤其注意年轻读者的价值观。

张爱玲虽然性格高冷,不愿参加任何活动,不愿见人,但毕竟生活于西方多年,其思维方式包括个性难免会发生变化。相较于杨绛,则更为活泼和自由,不太在意外界对她的评价。

反倒能将这些波折充分化为养分,写入到今后的作品中,这就是杨绛与张爱玲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钱钟书先生曾经在美国当面表扬过张爱玲,张爱玲也曾赞扬过杨绛的著作《干校六记》。从这方面来看,反倒显得杨绛先生似乎有些“小家子气”。

不过转念一想,外界过分猜测或者驳斥杨绛与张爱玲之间的关系和评价时,她二人并无深仇大恨。

钱杨夫妇与张爱玲也有一些共同好友,譬如傅雷先生曾批评过张爱玲,后来又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柯灵先生亦是如此。

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杨绛与张爱玲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半个多世纪后,花开花落,一切物是人非,她二人显得那么淡然、洒脱且真实。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家中病逝,几天后,她的遗体才被房东发现。三年后的1998年12月,钱钟书在北京逝世,这对杨绛先生是一个重大打击。

晚年的杨绛彻底敞开心扉,在写给友人的诸多信中谈到了她对某些人或事情的看法,其中就包括张爱玲。

从目前来看,张爱玲生前保持了对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尊敬,杨绛批评张爱玲更多是从长辈对晚辈的角度,不是完全不认可张爱玲的一切。

杨绛逝世前,知道自己评价张爱玲的话已流布于世。在自撰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中,她生气于某位为她立传的作者将网上胡编乱传的所谓‘杨绛谈张爱玲’,想以此尽量挽回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柯贵文.1940年代中国小说物象论——以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04):115-119.

[2]张海波.描摹世俗之恋、探索人生人性[D].吉林大学:2009.

责任编辑:

网址:杨绛评价张爱玲:相貌可怕,也无家国大义,你们都太高看她了 http://c.mxgxt.com/news/view/12750

相关内容

杨绛先生的文字,怎么读都不够!
陈子善|新发现张爱玲致林玉手札初探
中年女人该明白的道理,杨绛、莫言、苏岑用三句话给我们讲得通透
杨绛留给女人的5条忠告,一生至少要读一次,牢记更好
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何为“新女性写作”?鲁奖评论家张莉:写出力量和辽阔
苦闷的意义:17岁的杨苡写给巴金的信|一叶识春秋
作家毕飞宇:要想“手高”,必须首先“眼高”|当代书评·专访
中国人的故事|愿每个青春的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看了董宇辉的“红薯干理论”,我顿悟什么是无用的力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