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典型人物的设定和职场新人启示录

发布时间:2025-05-19 11:58

     “The devil wears Prada” 《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包含了都市、职场、时尚、白领等多个话题,也包含了励志、爱情、友情、亲情等多种元素,方方面面紧贴生活。这部电影是万千都市职场新人的生活琐事、工作里外各种典型问题的高度浓缩精华。也许你不会经历这当中包含的所有问题与机遇,但也许有些地方能够感同身受并且获得一些启发。

     首先,从人物的设定来看,Andrea(Anne Hathaway)出身普通,学业优秀,在学生领域内小有成就,但是就业的现实让她不得不曲线救国。Andrea代表了现当代诸多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的状况:在校内即参与了诸多社会活动,也取得了一些让自己沾沾自喜的成绩,能力有所培养,但远远未达到突出的地步,家境一般,男友(女友)社会地位一般,朋友圈较为狭窄而安逸;期间大多数人会面对现实所困而平凡一生,不起波澜;但电影的艺术性赋予了主人公进阶时尚界的机会,于是有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在这里尤其注意到Andrea在影片中所传达出的进取心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在进取心的同时要少一些嫉妒心多一些隐忍和任劳任怨,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关键;而从主动要求穿时装、在酒会上扩大交际圈、提前想到boss的需求这些进阶行为来看,这都是主动、积极的态度的结果。

     而Emily(Emily Blunt)的设定,是为了体现真正当代职场大多数女性小白领的真实情况,有一颗真心,愿意帮助他人,本性善良,但却又少不了嫉妒、愤世嫉俗和对新人颐气指使发泄压力,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身处都市高节奏的生活中,难免会心理压力巨大,思绪混乱,此时要做到女主角那样充满正能量、不疾不徐、履险如夷是很难的,Emily最终因为自身原因(感冒)、对手原因(女主抓住了boss的心),于是资历的作用削弱,说明助理这样的工作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替代性非常高(比如刚开始时候boss将助理统一称呼为Emily,看似是一种极缺乏关注和尊重的行为,但同时也印证了“你如果像草一样的活着,人们踩过你,但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这句话),所以职场新人在没有主角光环的情况下,更应当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我们将在很早的起步阶段就得到Emily被替换时的那个结果,现实将给你毫不留情的一击。

     再将其他所有转瞬即逝的女职员,包括开始时笑话女主的、后来顶替女主的称为一体面孔,她们在影片中代表着初入职场时的各种羁绊,女主若心智不强将很快被这种压迫而扰乱身心或者被替换,而其实真正打破这一切不顺心的根源都来自于自己能力的提升,生活层次和重心不同了,自然也会缩小而非放大这种不愉快。职场新人常常抱怨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着长舌妇或者心机表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利己的,站在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没有错,我们很难顾全所有人的心态,所以我们只能够尽量调整自己,顺其自然。正所谓“接受恐惧,想或做些美好的事情,恐惧自然会消散”,这也许会是当代职场新人克服这种来自于外界的敌意的方法之一。

     而本片的女王 Miranda(Meryl Streep),在这部影片里设定为一个“职场目标”的存在,Andrea的生活是被Miranda所带动的,所以女魔头是全片的剧情线索,而Andrea是传达给观众的表达线索。女魔头代表着职场的高权、代表着年轻人眼中的职场强人,但影片在后半段写出了其家庭琐事包括离婚和养育孩子的问题,很好地将强人塑造的更加丰满,有现实的意味。而后最后时刻女魔头的力挽狂澜,又将强人拉回深深的城府的世界,突出表达了一种高不可攀的朦胧性——其实又何谓高不可攀呢?当女主最后离开了时尚圈,两人之间再无从属关系,潇洒走一回而已。而影片将Andrea设定为Miranda助理而不是普通员工,是因为助理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一个职场新人通过观众感兴趣的人际交往的方式一步步向上爬,也更能够接触到女魔头的生活,而普通职员虽然有实际技术更安稳,但向上晋升需要更长时间也更需要技术,而这是在影片短篇幅中难以传达的,倘若那样设定也可能会缺乏娱乐性;这样的角色关系设定,更是迎合了现在的一部分观众有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欲望想要寄托在电影当中,这和急功近利、浮躁、不踏实的心态有关。

     而男性角色除了代表着旧日生活和理想的Nate之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奈杰尔的设定,这就像是一个职场的引路人,代表着职场里的各种真知灼见。而现实生活中这些真知灼见只能够由自己去不断摸索形成,而影片为了表达方便和剧情的进展,便设定了这样一个能够解决种种麻烦提供主角一定帮助的导师角色。而克里斯蒂安的设定,代表着上流社会的情感诱惑,深陷其中,看起来十分迷人,而实际上并无多少共同语言,只有一时之快和靡靡之乐。每一种人物的设定都代表着一种现实的现状,非常真实,非常精辟,也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从剧情上来看,且不论其他专业性的技术问题,本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其设定的种种现实化的职场新人的矛盾与冲突,女主与男友、女主与朋友、女主与旧日的生活、与理想的冲突和难以避免的物质的诱惑性。

     Andrea最后选择背离了车门走向旧日的生活,这也是她真正理想的生活,其实时尚界与记者并没有高下之分,只凭理想安在何处,何处就是对的,就是应当坚持的,Andrea的理想安插在旧日,安插在记者梦上,所以当Andrea最后选择离开的时候,影片也传达了满满的正能量,回过头去看原来的生活,男友获得了更好的工作,自己也能够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这样的生活其实也很不错啊。

   换一种角度看,如果Andrea继续干下去,也许只是一个优秀的助理,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代女魔头,但更有可能她会因为自己选择看似更好的地方深陷物质漩涡而又缺乏专业技能而无法走得更远,而离开不是为了影片的个人英雄主义,很多人说这烂俗套不符合现实,但是你所抱有的偏见其实就代表着你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你可能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不是吗?可以想想,女主走后,女魔头也许会更加佩服她,事实也是如此,这样一来,试想她要是再和女魔头有交集的话,是否会有更深厚的交集呢,是否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也说不定,也是很有可能的。不过归根结底,女主选择了她自己热爱的生活,这也许就是真正成功的地方。

     都市职场的新人,为了晋升常常也不得不狠心使些小手段挤掉平日里友好相对的竞争中的,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迫不得已,自己最终的选择其实都代表着潜意识里的真实想法,现实当然是很残酷的,但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为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付出代价是正常的,但不是必要的,全在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为这样做值不值。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爱人,个人的提升有时候会缩减与爱人的共处时间或者共同语言,当年的海誓山盟也会随着眼界的不同有新的看法,但是一定不能失去一颗纯净的真心,影片中也很好的传达了这一点,时尚界的男人能够给予Andrea更多未知天地里的需求,她当时的情况下心动也很正常,这是人类本身的冲动。如果影片拍出Andrea拒绝克里斯蒂安那才叫做虚伪,但是女主最后回到了男友的身边,完成了从对职场的抗拒到适应到野心勃勃到回归本真的一个过程,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其中要么受伤要么迷失自我,也有了许许多多的意外唏嘘和感慨,构成了真实社会。而之于亲情,本片描写的笔墨不多,但Andrea当时在面对父亲对于高材生就做打杂之事的不满,也选择了坚持,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那么,“如何在面对挚爱之人坚持自我,又不失本心”也许也是本片想要传达的一个主题。

     归根结底概括,本片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对都市职场新人的有益的启发: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个人踏实肯干为人着想的性格的培养、积极主动拓宽生活半径的勇气、初入职场有任劳任怨不怕做琐事的态度、找到一个起步的工作曲线实现梦想的能力(先去当时尚杂志的助理再实现记者梦)、为一个目标有挤掉他人的勇气、培养“自己人”的早期准备(女魔头最后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步)、用利他的行为做利己的事情(最好不过是双赢)……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繁华都市里,面对爱人,面对自己,面对机遇,面对诱惑——“我不会介意你在外面跳舞跳通宵,只要你的心依然清澈诚实。”

网址:《穿普拉达的女王》——典型人物的设定和职场新人启示录 http://c.mxgxt.com/news/view/1282528

相关内容

《穿普拉达的女王》:人在职场,要经历这三次蜕变
时尚教科书《穿普拉达的女王》:跟着女王学服装礼仪
穿普拉达的女王∶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传记
塞尔达无双海拉尔全明星和灾厄启示录
穿普拉达的女王, 风格尽显
时尚解读《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十六年再续前缘:何炅与鬼鬼的职场共生启示录
穿普拉达的女王玛琳达扮演者
明星预言:赵丽颖的人设批判启示录
从女明星私服到职场新规:董洁的风格蜕变与职场启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