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进校园学者去哪儿
日前,范冰冰被劝离华中师大,至今余波未平,随着争论不断升级,讨论者甚至将之上升到大学与娱乐圈天然对立的层面。
越来越多的明星进入高校,演讲、宣传、做公益……但对此也一直都有批评的声音,认为校园应该和商业活动、尤其是娱乐化的商业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
正方
大学教什么?
过度追星要警惕
理想中的校园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校园应该是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可以放得下书桌的地方。
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全世界都有,也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明星进入校园和学生互动,也早已有之,完全禁止显然不可能,也没必要。我们行政学院前不久就曾经有过一个纪念大庆的活动,在电影《铁人》中出演过角色的明星刘烨、黄渤都去了,我觉得也是一次很好的活动。
值得讨论的是,明星进校园,究竟是做什么,内容很重要,是否有益身心健康,是否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乃至于是否适合学校本身,都需要思考,比如说艺术院校,邀请明星聊创作、演艺,这都没问题,不是艺术院校的,来聊文艺作品,尤其是流行的作品,意义就不大。
至于说商业活动,则更要谨慎,学生追星是天性使然,但如果不加引导,就可能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现在有不少年轻的学生,对明星履历比历史还熟,哪个明星哪年哪月做过什么,如数家珍,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过度地追星,显然不值得提倡。
明星往往具有巨大的社会示范效应,尤其是对年轻人,影响更大,但现在的明星,究竟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示范作用呢?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批评演艺圈是一个名利圈。黄晓明结婚,听说花了上亿,但屠呦呦获奖,奖金甚至买不起一间80平米的房子。王宝强一件离婚案,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不可否认,王宝强确实很有奋斗精神,但哪个科学家不奋斗?
当然,明星收入更高,是社会分工使然,不独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在国外,明星比总统收入高,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发达国家对于高收入者,往往有更高的税收比例,以此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不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我们目前的税收,在调节收入的方面做得还不够,我想,应该有更积极的办法,来均衡社会财富,并由此建立一种更理性的“名利观”。现在很多小孩子,做梦都想当明星,为什么?当了明星,就可以名利双收,哪怕犯了错误,也有一大堆粉丝维护,这显然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应当警惕。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年轻的学生,追星应该适当,适可而止。固然,年轻人喜欢明星,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无限度地迁就学生的喜好,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科学家、文学家来学校演讲,学生们挤破门槛,那就是一件足以让人欣慰的事情了。如果相反,科学家来了,门庭冷落,明星一来,群情汹涌,这就值得反思,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
处在转型时代,各种各样的价值同时存在于社会中,有些不那么积极、甚至是负面的价值,也趁机大行其道。所以,在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必须得慎重。明星进校园是否合适,还是要看内容,到底去学校做什么?如果是为了公益,或者宣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自然可以,但也不宜多搞。至于商业活动,应该能少则少,能不做就不做,拒绝商业宣传,这是一个大学应该有的气度,大学不应该被利益影响甚至捆绑。
反方
高贵和高雅
并不妨碍喜欢明星
明星进校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是七八届的大学生,那时候我们在大学里,就有名人明星到校园里举办活动,有歌星也有体育明星,比如叶佩英,比如罗天婵,再如女排的运动员,我记忆犹新的是1981年,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后到我们学校和同学交流,确实盛况空前。
这些年来,明星进校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大体来说有几种,第一,到学校做活动,比如《我去上学啦》这种真人秀节目,到校园里拍摄。第二种是到学校进修,近年来许多明星到各大高校的商学院就读,拿个EMBA的文凭。第三种也是最普遍的,就是到学校进行推广、宣传等商业化、市场化的活动。
不少人觉得,明星到校园进行商业宣传,是对大学高雅风范的亵渎,是对纯洁的象牙塔的冲击,我觉得也未必如此,不必这么紧张。之所以有这样激烈的态度,可能是对大学精神回归的一种误解。
什么样的精神才是大学精神?可能有的人觉得,一进校园,人人穿长袍马褂,开口就之乎者也,那种民国范儿,才是大学精神,我觉得也未必,大学是包容的,也是多元的,觉得当红的明星进入校园,就是给大学抹黑,我想这样的想法,多少有点儿落伍。我们不可能回到民国,甚至不可能回到三十年前,因此必须正视现实,跟随时代的脚步,在新的环境中,考虑如何教育学生,而不是拒绝变化,用老一套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
不可否认,演艺圈里的名利色彩,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拒绝明星入校,就能杜绝影响吗?显然不可能。在今天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学生们接触明星的渠道太多了,随时随地就能网上了解明星的动态,即便是现实中的接触,也不难,大学是学校,不可能关住学生,学生们在学校见不到明星,难道他们不会去看演唱会,去参加粉丝见面会吗?
所以,我觉得,真正重要的在于,我们的大学,究竟如何教育学生,我们教给学生什么,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前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人很少,大学培养的目的,也是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艺术家等高端人才。今天的大学教育则不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批判思维的能力,能够认清自我,知道自己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大学应该有高雅的姿态、高贵的修养,但高贵和高雅如何培养?不是拒绝明星、拒绝商业活动就可以。而是要让学生在内心建立起自律、自信、自尊,这样才有高贵的精神,才有大学的气象。大学的教育者,应该从为人师者的角度,去应对当前舆论传播的现实,应对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固然可以拒绝明星进校园,但却不可能拒绝学生们在网上、在校园外追星。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也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社会,明星是一种社会现象,追星是年轻人的爱好之一,明星进校园,往往在学生间引起轰动,应者云集,这就更要求教育者,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既宽容明星进入校园的现象,又不必担心我们的学生在追星中迷失自己,甚至被那些不好的价值观所误导,那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我们的大学,也就真的具备了高贵的气质。
记者手记
高校才应是明星
几年前,明星们扎堆儿进高校,有人当学生,进修拿学历,有人当老师,做荣誉教授,教书育人。
现在,明星们开始进校园做宣传,张艺谋、陈凯歌、徐静蕾、成龙、李连杰……从电影宣传,到新歌推广,到大学演讲,无所不包。不仅是演艺明星,作家们也喜欢校园,不过,偶尔也会有负面的传闻,今年刚获得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几年前曾被批评在小学卖自己的书,后来曹文轩辟谣称只是讲课,并未收费,更没有宣传作品。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学校依然是最独特的地方,对于普通人来说,明星是值得追逐的对象,但对明星来说,学校则是值得他们追逐的地方。那些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明星梦想进入,就连政要高官,也同样想渴望进去。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实不仅为政如此,为学、为人也如此,大学之大,就好像北极星,它岿然不动,自然群星拱卫,管他是恒星还是流星,管他是来还是去,谁又能动摇它呢?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网址:明星进校园学者去哪儿 http://c.mxgxt.com/news/view/1286726
相关内容
分析篇!明星子女都去哪里读书?国际学校到底哪里吸引明星娃扎堆进校?明星子女都去哪几所北京国际学校读书?能吸引明星娃扎堆进校?
启明星双语学校幼儿园靠谱吗?
体育明星接连走进中小学校园
小明星幼儿园仙村学校是什么意思
武汉市明星艺术学校幼儿园
明星重返青春校园《我去上学啦》7月1日首发
启明星双语学校(北皋校区)国际幼儿园招生简章
启明星双语学校幼儿园学都学什么课程,全用英文教吗?
启明星双语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入学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