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逼之王”我就服靳东,还公然叫板中国人民大学…

之前,被称为中年妇女之友的靳东在推广新电视剧《突围》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在采访时靳东被问到业余时间玩不玩摩托车,靳东说自己很喜欢骑摩托车,从不间断。
甚至还说明年春天可能打算搞一个骑行活动。可不是普通的骑行啊!他说了要搞一个一万公里的骑行活动。
记者当场被这个数字惊呆了,问他这次骑行会不会拍纪录片,靳东表示还在设计。
看起来好像真的有打算付诸行动的。
但看了采访后不少网友觉得靳东估计对这一万公里没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曾母暗沙才5500多公里,北京到英国8000多公里,一万公里直线距离大概就是覆盖大半个地球。
而且,骑行的越久,难度越大。
也有经历过的网友评论道:连续骑个10天,人都能抖散架,全程下来老十岁。很多老男人到最后都坚持不下去。
虽然也有实现过的案例,但最少也要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啊!
对于常年拍戏的靳东,一场骑行活动,就要“一万公里”?未免有点信口开河了?靳东是吹牛都不打草稿的?
靳东说骑行一万公里之所以会被群嘲吹牛,大概是基于他以前的言论,人设崩塌的后遗症吧!
而靳东平常就给人一种“老干部”的感觉,演的角色也都是一些成功的商人或者精英。
所以大家都觉得他知识渊博,靳东可能就为了维持住形象,也顺应立了个知识分子的“人设”。
在为《外科医生》做宣传时,有记者问他做了哪些功课?他说:“为了拍戏每晚看七八页医学专业书籍,又去看了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的小文章。”
不过要知道诺贝尔的奖中,是没有数学奖的。也不知道靳东是从哪里看到的“诺贝尔数学奖”的文章的呢?
一向喜欢装文化人的靳东开始翻车,这一句话也是引起了各大网友的炮轰。
如果说一次翻车是意外,那么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呢?
当时振云先生的“茅盾文学奖”小说要改编成电视剧,靳东在微博发文的时候就将“茅盾文学奖”写成了“矛盾文学奖”。
还曾在微博中引用过梵高说的一句话...梵高表示:??
发微博也非要发繁体字,说要延续繁体字的传承。可是又屡屡的打错...
而且靳东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一直都以喜欢看书的文化人自居,还号召大家多看书。
不过后来被网友曝光,很多都是摆拍的。
之前采访说自己看了一本叫《思考,快与慢》的书,他说现在的人连思考、讨论的时间都没有了。
但是,很快又被打脸,因为这本书讲的内容根本不是这个,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讲的是对大脑思考速度的看法,并不是他说的那样。
还在采访里他又说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是西点军校的《没有任何借口》。说自己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
但这竟然是一本伪书,在正版出版之前就换了n个作者n个出版社。
而且正版原著也和西点军校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就是采访他的记者心理素质要很好,因为你提一个问题,他总是能扯到很远,就是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
你问他工作计划,他和你讨论人性和现实主义手法。
你问他旅行的意义,他能扯到国家发展…
说看过很多书,可是又在一次和李健一起参加某座谈会上。
台下当时就有粉丝问他最近看了什么书的时候,靳东竟然支支吾吾一本书名字也没有说出来。
接下来的迷惑发言才是最让人瞠目结舌的。在人大座谈,中戏毕业的靳东:我觉得你们起码比我的那些学弟学妹们要真!
这样说话未免有点得罪人吧?
李健一听,赶紧打圆场:其实一样的,都很真!
可是靳东并没有完,还接着说:事实上戏剧学院肯定还是比人大要好的,这是肯定的。
还说道他的经纪人,就是你们人民大学来的,最后还不是成为了我的经纪人。
这句话说出口真的是又得罪母校,又得罪了人民大学...
说真靳东一次次的翻车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路人缘的好感也败过好几轮,翻车翻到这份上,叫人还怎么相信他呢?
如果说还想挽回点信任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希望他说到做到,一万公里骑行真的能行动起来吧!
不然以后估计说啥别人也只会觉得靳东又在吹牛逼了…
易友们怎么看,就问你服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