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靠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姐姐买房!
在演艺圈这个星光熠熠却又充满故事的世界里,每位演员的成名之路都有着各自的酸甜苦辣,于和伟也不例外。他的人生轨迹宛如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长篇剧集,从满是坎坷的起点,一步步走到如今的辉煌,其间蕴含的坚韧、亲情与奋斗,都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与探寻。
贫寒家境与艰难成长
1971 年,于和伟降生于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之中,那是一个生活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多子女的状况更是让这个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是母亲在 45 岁高龄时才生下的,上面还有 8 个哥哥姐姐。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维持,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常常为了柴米油盐发愁。
在于和伟 3 岁那年,命运无情地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沉重一击 —— 父亲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一下子变得极为有限,只能依靠母亲和大姐苦苦支撑。而他刚出生时,母亲由于年纪偏大,本身就没多少奶水,在那个物资匮乏、不像如今这般有各种奶粉可供选择的年代,饿了的于和伟时常只能靠喝一点稀饭勉强充饥,小小的人儿,常常饿得肚子咕咕叫,却也只能忍着。
好在命运还是给这个艰难的家庭送来了一丝转机,没过多久,于和伟的大姐生下了外甥女。大姐看着年幼的弟弟饿得可怜,在喂饱自己孩子后,只要还有多余的奶水,便会把于和伟抱过来,喂给他吃。于和伟那时还小,饿极了的他也顾不上别的,每次都是抱过来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就这样,他和外甥女一起,靠着大姐的奶水慢慢长大。或许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他与大姐之间建立起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大姐对于他而言,既是亲人,更是如同母亲一般的存在呀。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于和伟就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
小学时光与学业转折
那时候,可能是因为家里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于读书这件事并没有太深刻的认知,于和伟自己也没太把学习当回事儿。母亲的教育观念也比较简单,觉得孩子只要不是大字不识的 “睁眼瞎” 就行。所以在小学阶段,于和伟总是漫不经心的,放学之后也不着急回家写作业、复习功课,而是直接跑去帮母亲卖烤红薯。
在街边的烤红薯摊旁,小小的于和伟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些许稚嫩,一边帮着母亲吆喝,一边忙着给顾客称红薯、收钱找钱,手上、脸上常常被炭火熏得黑乎乎的。那烤红薯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却也掩盖不了生活的苦涩。靠着母亲卖烤红薯这点微薄的收入,于和伟才得以慢慢长大。
由于心思没怎么放在学习上,于和伟的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儿去。老师看着他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便给他提了个建议,说那年师范学校开始招收男生了,而且分数线不高,毕业后还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让他不妨去考考看。刚好于和伟本身就热爱文艺,对唱歌跳舞之类的有着浓厚的兴趣,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动了心,经过一番准备,他成功考入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院中专的音乐班。
然而,他那一届是学校刚开始招男生,整个班里男生寥寥无几,几乎全是女生。课堂上,于和伟常常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分心,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专业知识自然也就学得不扎实。等到毕业的时候,他心里想着自己这半吊子的水平,要是去当老师,怕是会误人子弟,便放弃了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打算。
踏入话剧舞台与逐梦之旅
正巧那时,抚顺市的话剧团来到学校招生,于和伟一看自己刚好是音乐专业的,觉得或许可以试一试,便报名参加了选拔。没想到,凭借着自己身上那股子对表演的热情和一些天赋,他还真就考上了,从此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开启了自己在表演领域的探索之路。
在话剧团里待的时间越久,于和伟心中的梦想就越发膨胀起来,他渴望着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在大姐的全力支持下,1992 年,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想要在专业表演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大学时光与爱情相伴
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后,于和伟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彻底告别了曾经 “不学无术” 的状态。校园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去操场练声、背台词,课堂上更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专业知识,课后还会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表演技巧,一有时间就跑去图书馆,翻阅各种与表演相关的书籍,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各种兼职,发传单、做家教、在餐厅打工等等,只要能挣钱的活儿,他都肯干。就这样,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勤工俭学地度过了那段虽辛苦却也无比充实的大学时光。
1996 年,于和伟毕业了,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的一个话剧团。刚进话剧团的时候,他只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给前辈们打打下手,偶尔有表演的机会,也大多是出演一些没什么戏份的龙套角色。
那段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候他忙前忙后一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演一天的戏下来,到手的报酬却只有区区 200 块钱。不过,好在命运待他不薄,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爱情悄然降临了。
当时,于和伟结识了宋林静,宋林静那时已经是一个话剧团里的台柱子了,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备受瞩目,而于和伟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渐渐发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最终,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同为演员的宋林静,深知于和伟的不易,在生活中,她总是默默地站在于和伟的身后,给予他无尽的支持与力量。每当于和伟因为事业上的不顺而感到沮丧、迷茫的时候,宋林静都会耐心地鼓励他、开导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
演艺生涯的崛起与辉煌
1999 年,对于于和伟来说,是演艺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曹操》,正式踏入了演艺圈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说来也巧,他在南京军区的三位老师刚好是这部剧的编剧,老师们十分欣赏于和伟的表演才华,便把他推荐给了导演高希希。
之后,于和伟在《历史的天空》中出演了自私卑鄙的反叛角色 “万古碑”。虽然这个角色在剧中的戏份并不多,但于和伟却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演技,将角色那种复杂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给高希希导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于和伟开始和高希希导演频繁合作,陆续出演了不少由南京军区主导的军旅剧,在演艺圈逐渐站稳了脚跟。
2008 年,于和伟凭借电视剧《纸醉金迷》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这无疑是对他演技的一种高度认可,也让他开始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
时间来到 2010 年,这一年对于于和伟来说可谓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他与陈建斌、倪大红、陆毅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合作主演的《三国》一经播出,便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视率一路居高不下,最终成为了年度古装剧收视之冠。于和伟在剧中饰演的刘备一角,更是深入人心,他将刘备的仁义、隐忍以及那种心怀天下的王者气度演绎得恰到好处,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一时间,他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同样是在 2010 年,他又凭借电视剧《幸福在路上》中饰演的马刚一角,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这一个个荣誉,就像一级级坚实的台阶,助力他在演艺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登。
此后,于和伟继续在演艺道路上深耕,陆续出演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每一个角色他都用心去诠释,反响都很不错,他的演技也越发精湛,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终于,在 2021 年,于和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第 27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这一刻,他的事业迎来了巅峰时期,站在了演艺生涯的高光点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成名之后的感恩与坚守
于和伟从曾经那个懵懂、“不学无术” 的穷小子,一步步成长为如今备受瞩目的大明星,其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而在他成名之后,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宠爱他、支持他的家人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只要手里一赚到钱,他就会立刻汇给家里人,想着法子改善他们的生活。不仅如此,当他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后,更是给 8 个哥哥姐姐都买了房子,让他们能住得更加舒适。
而于和伟的哥哥姐姐们也都十分朴实善良,他们从不会主动向于和伟索取什么,即便于和伟给他们汇钱,他们也只是默默地攒起来,心里想着万一哪天弟弟急需要用钱了,还能把这些钱还给他。他们依旧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本本分分地经营着各自的小日子。
于和伟的五姐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小小的店面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五姐每天都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三哥则开着一家包子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食材,和面、调馅、包包子,那蒸笼里冒出的腾腾热气,弥漫着生活的烟火气。每当于和伟有空回家看望他们时,他都会放下明星的架子,像小时候一样,跑到店里帮忙,或是帮着五姐整理货架,或是帮三哥擀面皮、包包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些简单却又幸福的日子。
只是,那个曾经把他 “奶” 大的大姐,却早已离世了,这成了于和伟心中永远的遗憾。为了寄托对大姐的思念,他便把这份情感都倾注在了照顾大姐夫和外甥女身上,尽自己所能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于和伟心里明白,只有自己过得好,不断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才能让大姐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他带着大姐和家人们满满的爱,继续在演艺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回报着那些曾经的付出与支持呀。
网址:3岁丧父,靠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姐姐买房!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0073
相关内容
3岁丧父吃姐奶长大,成名后给8个哥姐买房的大明星!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草根逆袭成大明星,助8个哥姐圆梦
唯二出身底层的3金影帝,被全家托举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姐买房
丧父三岁,吃姐姐奶水成长,草根逆袭成明星,买房回报亲人
3岁丧父,吃大姐奶水长大于和伟终于红了成名后甘愿给8个姊妹买房
姐弟情深一奶同胞,马天宇姐姐疼爱弟弟如“儿子”
他从小被姐姐呵护长大,成名后亲自照顾姐姐坐月子,为其买房
何家劲:攒钱给哥哥姐姐及离异的父母买房,他64岁单身漂泊在外
翟志刚:被大姐当“儿子”养,成功后给她买房,为何结婚却瞒着她
当上航天员给姐姐买房,从小被长姐抚养,翟志刚的姐姐这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