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我迷故我在
我迷故我在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
对粉丝群体的出现,一些人不解,一些人不屑,甚至还有一些人鄙弃。然而,青少年粉丝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娱乐文化空前繁荣、身心压力日趋沉重所带来的时代冲击,并被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所左右。
“我想,没有人会像我一样,为了一个从不认识的人做同一个梦,反反复复。这些话你也许永远看不到,这些付出你也许永远体会不到,这些爱你永远想象不到,可是不论你与我擦肩而过或是消失在霓虹的尽头,亲爱的,我都会念着你的名字,一直一直……”
这是“百度春吧”上,一名“玉米”留下的深情寄语,更多的青少年粉丝把这种对偶像的喜爱和思念化为种种被旁观者视作疯狂的行为:买机票飞往遥远的城市只为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省下吃饭的钱,奔赴不同的音像店买多张偶像的CD,以此改变唱片销量的统计数字;花大把的时间,与偶像所在的经济公司谈判,为偶像争取利益。粉丝群体,以前所未有的行动力,引来了无数的关注目光,同样,也引来了旁观群体的集体不解甚至蔑视。
“我觉得他们追星就是因为生活太好了,被家长惯的。”“让他们了解了解那些吃不上饭、上不起学的农村孩子,看他们还追不追星?”“有这样的时间做点什么不好,国家算白培养他们了。”“如果我的孩子也这样,我就打死他!”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上一代人对青少年追星行为的主流看法。“疯狂”、“扭曲”、“败类”等词汇也不断出现在一些受访者略带情绪的观点陈述中。然而当下看似让人无法理解的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否真的如一些人认为的那么无知与盲目?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副教授岳晓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了十年之久。在他看来,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不应只从道德角度进行分析,更应探寻这一群体偶像崇拜的心理动机。他说:“青少年通过对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
“什么是偶像?偶像就是自己站在哈哈镜前照出的那个影像。青少年偶像崇拜投射出的是崇拜者心中的某种潜在欲望。”岳晓东认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首先源于心理上的“自我映射”需求。每一个人都有璀璨的梦想,青少年更是对梦想有着无限的追求,但是当他们发现理想和梦幻难以实现时,往往会痴迷于某一偶像,将自己的梦想交由偶像代替完成。正如记者采访的一位“玉米”所言,“我把我的梦想交给她,让她带着我的梦想飞翔”。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起到了心理补偿作用的观点也被一些专家提出。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心理会经历由极度依赖父母到个性逐渐独立的变化过程,在心理学上,此种现象被称为由“即亲感”向“遥亲感”过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逐渐下降,青少年开始寻找假想性和虚幻性的精神支撑,因而会出现对某一偶像的极度崇拜,作为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安慰作用降低的心理补偿。同时,反叛的心理让他们希望由别人代替父母对其进行引导。一个中学生给赵薇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也想成为一名演员,可我的父母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在“全国玉米圈QQ群”的管理员月月看来,成为一名“玉米”让她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她说:“打理这样的一个QQ群,与伙伴们讨论和支持同一个人,很幸福。”更多“玉米”也纷纷在网络上表达:“‘玉米’群体更像一个兴趣小组,可以在一起探讨各种事情。”“在枯燥乏味的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是件很棒的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总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张嫱认为,偶像崇拜是对青少年孤独心灵的安慰,给他们带来了群体的温暖。她说:“事实上,很多粉丝平常在现实世界很可能是被压抑的,因为普遍的观念认为迷恋偶像是肤浅、幼稚的事。因此在网络上的粉丝可以轻易地找到同好,而且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或对他们的行为加以价值判断。”
此外,青少年偶像崇拜,也可以让青少年得到有益的发泄和释放。学者何小忠分析说,在偶像崇拜的队伍中,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性心理迅速发展、膨胀,急于寻找一个目标来附着和释放,当他们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异性明星身上时,他们可以为“星”动情、为“星”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对他们来说,偶像就像“天上的星”,只能盼和看却永远摘不到,使这种感情被宣泄得既彻底,又安全。最后,由于追星梦不可能实现,他们会自动放弃,并带着追星过程中获得的满足,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因此,岳晓东指出,偶像崇拜表达的是青少年对梦想和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其发泄不满和倦怠情绪的大胆呐喊,也是对传统价值体系与教化内容的叛逆表达。其终极目标是在寻找自我,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我们既不应采取淡化态度或者不干预态度,也不应该把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纯品德行为,简单粗暴地加以排斥和否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址: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我迷故我在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4398
相关内容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心理健康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原因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青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影响与理性思考
崇拜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
心理问题偶像崇拜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我爱明星比爱父母重要:极端偶像崇拜的人物心理
当我们崇拜偶像时,我们在崇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