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合唱,近80人参与,80年代的台湾乐坛,真的是单纯而美好
此前曾介绍过港乐巅峰的名场面,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次群星合唱,莫过于1987年TVB20周年台庆,36位知名歌手和3组乐队组合共同参与的《地球大合唱》。
但说到场面之大、参与艺人之多,《让世界充满爱》、《北京欢迎你》、《北京祝福你》等内地乐坛制作歌曲,歌手艺人的数量都上了3位数。
不说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的内地,台湾乐坛的一次合唱活动,其参与人数就接近《地球大合唱》的翻倍了。
或许有朋友已知晓笔者要提及的这首歌,没错,它就是1985年集齐一众台湾乐坛知名歌手的合唱——《明天会更好》。
为纪念非洲大饥荒,为呼应世界和平的主题,在M.J的《We are the world》之后,华语乐坛两岸三地诞生了3首应景公益歌曲,它们按时间排序依次是《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和《地球大合唱》。
最先呼应世界文化界互动的是台湾乐坛,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内地乐坛,制作最精良的是香港乐坛。
然而30多年过去后,《让世界充满爱》与《地球大合唱》已少被提起,《明天会更好》却成了一首经久传唱的合唱歌曲流传至今。
这是一首行动较快但制作比较粗糙的合唱,70多位歌手在录音棚拿着歌词纸对唱,录音棚外就是制作团队,没有精心布局的场景,没有统一的服装安排,参与的歌手艺人也没有精致的妆容。
一句话,这是一首简单的歌,如同80年代台湾乐坛流行的民歌民谣那样,简单纯朴。
其实,这也不是一首简单的歌,因为它的大格局,因为创作该歌曲的豪华音乐人班底,因为演唱这首歌的那些当时的歌手后来的传奇,平平无奇的外貌下蕴藏着的是高贵雍容的灵魂。
也是这一首合唱,可以看出台湾乐与港乐的不同,港乐热衷娱乐,台湾乐更注重音乐本身。
下面走进1985年群星版的《明天会更好》。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已讲,再说歌曲的创作过程。
《明天会更好》聚集了当时台湾乐坛的顶级音乐人,由罗大佑作词作曲,一代作曲编曲大师陈志远编曲,当时台湾乐坛最好的制作人李寿全制作统筹。
而这首歌的总发起人,就是一代才女、影视歌三栖明星张艾嘉。
在张美人的呼吁下,黄莺莺从新加坡赶回来,文章从马来西亚过来,李珮菁摇着轮椅过来,詹宏志跨界来投,罗大佑也放下自己与“小妹”的感情纠葛全情创作。
制作这首歌的,是知名音乐人李寿全,他可是当时台湾乐坛的“大佬”,那么多的歌手,谁先唱谁后唱、谁领唱谁合唱、谁多唱谁少唱,李大佬一安排,众人服服贴贴。
这首歌最难产的,就是歌词部分,本来是罗大佑作曲填词的,奈何歌词一出来,就直接被李寿全与张艾嘉否定了,因为这样一首呼吁和平、呼吁团结、呼吁友爱的公益歌曲中,还是“愤青”阶段的罗大佑没有按捺住自己的批判现实主义。
“轻轻抚摸麻木的身体 无奈闭上你的眼睛,这个荒谬的世界 依然黑白不分的转个不停。春风已解风情 刺痛少女的心,那旧时撕裂的伤痕 永不会愈合了。”
这样的歌词,怎么唱给童心未泯的小朋友呢?怎么唱给“又红又专”的有为青年呢?怎么让已近夕阳红的老人们安享晚年呢?
于是,张艾嘉、张大春、邱复生、詹宏志、徐乃胜、李寿全等文化传媒界的名人,对着罗教父的歌词就是一阵“改造”。
歌词的改动也拂了罗大佑的“逆鳞”,加上歌名后来被台湾的政客们当作口号来争取选票,罗教父也无辜“躺枪”,最后他愤怒离开台湾,辗转美国后,最终去香港发展自己的“音乐工厂”。
再说歌手的演唱排序与独唱合唱安排,一首只有五分多钟的歌曲,是不可能让57位歌手与三组组合一人一句的,牌面小一点的歌手,只能出现在合唱部分。
于是,有20位歌手获得了独唱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合唱参与,参与合唱的当时的“非著名”歌手后来的华语乐坛实力派音乐人都有谁呢,光大名鼎鼎的就有巫启贤、文章、李宗盛、童安格、罗吉镇、张清芳、李碧华、邰肇玫、蓝心湄等。
获得独唱机会的艺人中,有6男14女,如果把刚从部队复员回来加盟综一唱片的担任和音的齐秦也算在内的话。
这样的安排,也凸显出台湾乐坛80年代“阴盛阳衰”的局面。
70、80年代,台湾乐坛流传着“男学刘文正,女听邓丽君”的说法,如果二人参与,大抵领唱的机会不做它选。但当时的刘文正已经退出歌坛正在筹备自己的飞鹰唱片,所以没有参与。原本答应参与的已在日本发展的邓丽君,最终也没有赶上录制。
所以男女领唱只能从其他歌手中选择。
看过许多电影,往往先出场的演员都不一定是男女一号,只有戏份最多的演员才是主角。
除了齐秦,独唱的男艺人有余天、李建复、费玉清、王梦麟和洪荣宏。
独唱的女歌手有蔡琴、苏芮、潘越云、甄妮、林慧萍、王芷蕾、黄莺莺、陈淑桦、金智娟(娃娃)、李珮菁、齐豫、郑怡、江蕙和杨林。
盘点整首歌,男艺人中唱的部分最多、镜头最多的是余天,女艺人中唱的部分最多、镜头最多的是苏芮。独唱句子最多的男歌手是费玉清、女歌手是黄莺莺。
先说男子独唱艺人,余天是歌手和主持人,他早期做歌手,参与合唱时是叱咤台视、中视与华视的主持人,知名度较高,号召力较强,相对于其他人,他可以说是“流量担当”。
在台湾金曲奖还没有诞生前,台湾电视金钟奖男女歌唱演员奖就是歌王歌后的象征,在刘文正退出后,费玉清成了后刘文正时期的第一个金钟奖男歌唱演员奖,让他来唱男歌手独唱句子最多的部分,再合适不过。
李建复是民歌运动的知名歌手,在许多歌手转幕后后,李建复是一个“名片”;洪荣宏是台语歌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代表台语歌的男子代表,安排独唱十分合理;王梦麟也是民歌派的骁将,一首《雨中即景》更是被刘文正翻唱成自己的代表作,在台湾四大天王他们还没有崛起前,比之其他歌手,王梦麟也算实至名归。
来说女子独唱阵营,80年代的蔡琴、苏芮、潘越云、齐豫被誉为四大天后,她们入选是必须的;甄妮虽然已定居香港,但毕竟是台湾妹子又是第二届金钟奖女歌唱演员奖,入选合理,又能体现台湾乐不忘本的纯朴。
黄莺莺是成名多年的天后,还是第一位代表台湾乐坛入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的女歌手,入选没毛病;陈淑桦年少成名,又在这首歌录制后的一个月内斩获金钟奖女歌唱演员奖,得入选。
郑怡与金智娟是民歌运动女唱将,江蕙是台语歌的女子代表,她们入选别人也服;王芷蕾成名多年,有作品有实力,又在陈淑桦后获得1986年金钟奖女歌唱演员奖,入选合适。
林慧萍是情歌派代表又是华视力捧歌手,入选打勾;杨林是青春玉女偶像,她代表着台湾乐坛的未来,入选在情理之中;李珮菁成名多年,有着“月亮歌后”的美誉,参与录制时已经因脊椎软化坐轮椅多年,让她独唱是对公益事业的支持,也能给到她继续战斗的勇气,这个入选太赞了!
14位歌手,选择苏芮担任“女主角”,原因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苏芮是“人文唱将”,她与罗大佑等人“革”了民歌运动的“命”,相对来说其余13位女歌手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二是苏芮的唱功了得,歌曲的高音张力部分,只有苏芮能完全驾驭;三是苏芮与李寿全、罗大佑、陈志远等主创关系不错,这些人都是《搭错车.原声大碟》的制作者,对苏芮非常认可;四是苏芮的励志属性,14位歌手中,只有苏芮是“大龄成名歌手”,她的人生足够激励更多人。
70年代成名的歌手中,邓丽君、凤飞飞没来,银霞已经淡出,萧丽珠已嫁到新加坡,甄妮重心在香港,陈淑桦相对年轻,按照资历和歌坛地位,让黄莺莺独唱部分安排为苏芮之后的第二人,这选择十分要得。
至于蔡琴领唱,这个也说得过去,作为民歌运动走出来的金曲天后,她与齐豫谁领唱都没问题。
而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不出风头、不贪功的张艾嘉,化身合唱团的一员,连个独立镜头都没有,她的奉献精神值得赞扬。
于是,在张艾嘉的号召下,在罗大佑、陈志远的词曲编曲支持下,在李寿全的安排下,一首《明天会更好》用最短的周期、最少的制作预算录制完毕,歌曲由才成立不久的蓝与白唱片公司发行。
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蓝与白唱片破产并入滚石,歌曲《明天会更好》的版权最终到了滚石唱片的名下。
2019年,时隔34年,滚石唱片将修复版的《明天会更好》MV传到网络上,引发亿万歌迷的一波回忆杀,经典就是经典,尘封再久也无法掩盖它的灼灼光辉。
台湾乐坛,远没有港乐浮躁与功利,许许多多歌手与音乐人,只安分于音乐本身,近80人的参与数量,大家不分“戏份”多少,以参与为荣,不争C位、不抢镜头、不计报酬、不PK牌面,这样的状况随着港乐的崛起被慢慢渗透,大家计较的东西越来越多,纯粹的音乐渐渐沾染了金钱的气息,不再单纯而又美好了。
怀念《明天会更好》,怀念当年参与的众多歌手,怀念那个传统而纯粹的华语流行乐80、90年代。
愿我十二分努力,换取您的一个关注与点赞!
网址:一首合唱,近80人参与,80年代的台湾乐坛,真的是单纯而美好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5231
相关内容
台湾乐坛80年代十大女歌手 十大台湾80年代著名女歌手 八十年代台湾歌坛十大实力女歌手台湾流行乐坛编年史,从1980到1989,台湾乐坛80年代十大女歌手
十大台湾乐坛七八十年代女歌手 台湾7080年代十大著名女歌手 台湾70一80年代十大实力女歌手→买购网
十大台湾80年代著名歌手 台湾歌坛八十年代十大实力歌手 十大台湾八十年代歌星→买购网
十大80年代港台歌坛巨星 十大80年代港台著名歌手 八十年代港台乐坛十大实力歌手→买购网
乐坛众明星聚首 向80年代乐坛致敬
华语乐坛80年代十大巨星及其辉煌时代
台湾流行乐坛编年史,从1990到1999,台湾乐坛90年代十大女歌手
80年代叱咤乐坛的十大女星,全部认识的人都已经老了!
80年代华语乐坛天后金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