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志愿精神 传播文化事业
□记者 彭璐
“来,看我的示范,这个手势要这样做,眼神应该看向那边。”初次见到陈久梅,她正在剧场忙碌着,指导阳光戏剧社的成员排演沪剧。作为一名新松江人,陈久梅投身松江区文化事业已有十年,她服务市民群众,践行着一名志愿者的初心和使命。
图为陈久梅(中)在指导市民排演沪剧。
记者 张哲伦 摄
怀揣热爱,结缘松江
陈久梅是安徽六安人,自幼对黄梅戏有着浓厚兴趣。“小时候周围都是唱黄梅戏的,我就是泡在剧团里长大的。”陈久梅告诉记者。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陈久梅年仅28岁就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演员,并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学习。
2010年,陈久梅所在的剧团面临改制,她开始思考自己是继续留在剧团还是转行干别的。机缘巧合下,陈久梅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松江区文化馆,在文艺辅导部从事戏曲辅导工作。面向全区的黄梅戏爱好者,区文化馆会定期举办黄梅戏演唱及表演艺术培训班,陈久梅就负责向市民传授戏曲身段、基本功训练和黄梅戏唱腔表演等。
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没有表演基础的市民,这是陈久梅面临的新挑战,她坦言,从演员转型为教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很多人离开戏剧团就改行了,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文化馆提供了让我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平台,在大众文化艺术普及方面作一点贡献。”陈久梅说。
除了培训班的课程,陈久梅也经常为社区的戏曲爱好者提供义务指导。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展开,陈久梅接触到许多对戏曲感兴趣的青少年,感受到松江中小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热情。陈久梅表示,“唱念做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虽然她不会唱沪剧,但会教授学生们戏曲的基本功,例如发声、台步和圆场等,他们也乐于接受。
在陈久梅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她曾经辅导过的学生王怡萱的写真,照片中王怡萱的扮相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眉梢眼角皆是戏。王怡萱从小热爱传统文化艺术,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和戏曲,曾在香港“两岸四地亚洲青少年艺术人才盛典”上荣获戏曲金奖,也曾入围松江区“百姓明星”评选。“小姑娘现在有机会去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我很看好她。”提起这位得意门生,陈久梅很是自豪。
不畏艰难,服务群众
自2011年起,松江区发起了“百姓明星”评选活动,如今这项活动已成为松江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百姓明星”和文化志愿者。陈久梅以“百姓明星”评选大赛为契机,将扎根基层的社区文化带头人吸纳进志愿者队伍,践行“来自百姓,服务百姓”的群文活动理念和志愿者精神。
2014年,陈久梅开始负责文化志愿者团队工作。志愿者队伍管理有规范化的体系和制度,在日常工作中陈久梅还需要经常与文明办沟通对接。为了建设和管理好这支文化志愿者队伍,陈久梅积极参加上海志愿者总队的平台操作培训,从零基础起步,逐步掌握了志愿者网上平台的操作流程,如今她已经能够熟练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者注册等工作。陈久梅告诉记者,目前松江文化志愿者总队共有177名注册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都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艺术特长。
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为了呈现精彩的舞台表演效果,文化志愿者付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相对更高,化妆品、演出服和道具等都需要花钱购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难度不言而喻。作为队伍负责人,陈久梅始终坚定服务百姓的志愿精神。她常年坚持上台参与志愿巡演,带领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或主持节目,或演唱黄梅戏、折子戏等,有时还兼职为志愿者们化妆。“我们带着认真准备的节目去往民工子弟学校、企业等地演出,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很受欢迎。”陈久梅表示,是观众的支持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1月,松江文化志愿者总队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陈久梅本人获评2020年12月“最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称号。“明年我们将组建‘百姓明星’艺术团,文化志愿者队伍又将进一步壮大。”对未来的工作,陈久梅有了更多期待,在传播文化事业的道路上,她越走越有信心。
网址:坚定志愿精神 传播文化事业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6178
相关内容
坚定志愿精神 传播文化事业传播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传承非遗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弘扬志愿精神,助力体育梦想
焦裕禄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
王志文:坚守自我,拒绝商业诱惑的传奇人生
多地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 弘扬志愿精神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是我们的荣誉”
冰墩墩将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传播得更广泛
深耕跨语言文化传播 传神语联探寻“讲好中国故事”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