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戏剧节
2019年11月28日上午,来自中戏表演系的姜若瑜教授(《激昂的幻梦》的译者)和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的院长潘惠森先生,在大凉山戏剧节的剧谈单元,对谈了21世纪戏剧教育与舞台实践的路向。
潘教授先是介绍了香港戏剧的发展,包括教学时所使用的方法,从斯坦尼到方法派(《激昂的幻梦》)到迈克尔·契诃夫(《表演的技术》)和迈斯纳,包括导演和演员从分工清晰到跨界集体创作,再到受后戏剧剧场影响开始有戏剧构作(香港称剧场构建),并讲了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们毕业后是不能被动等待工作的,而是需要为自己寻找和创造机会。
姜若瑜教授则提到,内地演员现在表演中的常见问题是理性大于感性,忽略包围着人的规定情境,导致演起戏来千人一面,有点干巴巴的。
因而她强调,我们除了要行动(理性地挖掘),还要重视规定情境(感性的建立),这个规定情境来自演员五感五觉的敏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我们需有意识地重视这五种感觉的真实体验。
因为演员在饰演角色之前,首先是一个有存在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对规定情境的鲜活感受,可以让观众看到真情实感的表露,尽管这实际上是演员的真实感,观众看到的却是角色的真实感。在这一点上,某种程度情感的”替代“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潘教授则提到,身体也是一种文化,我们虽然可以参考和借鉴很多国外的方法,但却不能生硬地移植,而需要照顾本土的文化与水土。比如就身体这块来说,华人似乎很擅长蹲这个动作,但很多欧美的朋友却未必可以轻松做到。所以香港演艺学院那边,也在尝试从太极、武术中寻求养分,以与表演相结合。
姜若瑜教授则提到,让演员建立存在感,对于当今时代来说,首要的是解决眼睛到手机的距离,人的五感不能只局限于眼睛的视窗到手机的屏幕之间,而应该更充分地感知外界和身体的连接,通过五感五觉来建立身体的存在感。
有观众提问姜若瑜教授,除了表演训练,演员建立存在感的方法还有哪些?
姜老师答,演员文化阅读的缺失也是当下常见的问题,演员可以通过阅读来了解和理解剧作家笔下人物情感的经历,她还会在课堂上使用唐诗宋词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力。
演员需要一辈子都跟文字打交道,从文字中获得想象、刺激、感悟,就像方法派的创始人李·斯特拉斯伯格说的,演员必须像诗人一样,敏锐地感知周遭对自己的影响。因此,阅读非常重要!
对谈结束,后浪剧场与大凉山戏剧节一起为姜老师举办了关于《激昂的幻梦》的小小签售会,现场读者十分踊跃,很多读者告诉姜老师,今天的讲座解决了他们一直以来在表演或者观赏表演上的困惑。
《激昂的幻梦》是方法派创始人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开山之作。关于这部书的引进与出版,背后还有一段持续了近20年的“浪漫故事”。
1994年,姜若瑜老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习方法派,她几乎是华人世界最早一批学习方法派的学者。
回国后姜老师便试图将所学引入中国,于是开始翻译这部方法派的开山之作A DREAM OF PASS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并用它做为其在中戏教书的参考教材。
这期间,姜老师也一直试图寻找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书一直无缘引进中国。
直到2014年,经过毕业于中戏的李浩先生的推荐,以及同样是中戏校友的孟晖、陈海华的引介,后浪剧场找到了姜老师,并签下了这部书的英文版权和中文译稿版权。此时,距姜老师翻译这部书稿,已过去十余年。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出版这部书时,姜老师提出希望再修订校对一遍,以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与创作经验,重新审视一遍自己的译稿。这一审校,便又是两三年。
于是等到2018年这部中文版的《激昂的幻梦》首次面市时,距离姜老师当初提笔翻译,已经过去了18年。
如今,这部书终于可以被摆到书店,被读者带回家,并拥有了自己的版式、封面与包装,而逐渐取代了原来姜老师的课堂上代代相传的复印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们再目睹读者拿着书请姜老师签字并与她交流其中的内容时,我们会更加理解其中的意义。
网址:大凉山戏剧节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6303
相关内容
大凉山戏剧节六年仍在养成阶段 濮存昕:让山民都来买票看戏,还没到这一步跑图、连打、刷戏剧节……你是“戏剧特种兵”吗
大凉山彝族的姑娘能娶吗?
赵本山澳门戏剧节亮相,喜剧界大咖...@智趣周评的动态
凉凉对小花死缠烂打?喜剧女星大碗扬眉吐气?手机二公主被四字弟弟拒绝?
从山东走出的“老戏骨”,为娶初恋费尽心思,吕凉为爱付出太多
竟是她!张一山恋情疑曝光,杨紫周冬雨都“凉凉”了!
八大戏剧矩阵,潮流戏剧全景:2025阿那亚戏剧节剧目全揭晓
明星拍戏避暑妙招:从自制凉茶到移动空调
凉山州出名的明星多少人,彝族明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