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不好找》每晚11点播出,欢迎收听!
《老歌不好找》听友微信群
继续欢迎新朋友加入,
今晚,继续我们昨天的话题“70、80、90年代的粤语歌(二)”
此后好些年,“四大天王”几乎把香港乐坛垄断。1992年的十大劲歌金曲里,有7首来自四大天王,剩下的3首才分别是林忆莲、叶倩文和王菲。
这种垄断的局面到第二年更甚,十大劲歌金曲四大天王占了8首,另外两首才是Beyond的《海阔天空》和王菲的《执迷不悔》。
四大天王在“天王效应”下,唱片销量节节攀升,张学友甚至跻身世界十大销量歌手,香港乐坛进入巅峰时期,追星现象也狂热到了顶点。
这种狂热势必造成当年“谭张争霸”的悲剧。
1994年,四大天王同时入选十大中文金曲最佳男歌手,歌迷蜂拥而至,颁奖典礼成了四拨歌迷的战场,这边高喊刘德华,那边高喊黎明……当金庸把最佳男歌手奖杯颁给张学友时,现场的混乱达到白热化……
一片嘘声中,只见张学友缓缓走上舞台,淡定地接过奖杯,然后邀其他三位天王上台合唱了谭咏麟的《朋友》,再然后他发表了获奖感言:
当年谭咏麟同张国荣的歌迷相互斗气,最后受伤的是歌手,我同其他歌手都不希望再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在那之后,四大天王尽量避开了合作和同台,后来我们所能看到的,一次是香港回归,一次便是2003年缅怀张国荣意外离世,四人合唱了《英雄本色》的主题曲《当年情》。当时郭富城因为哽咽而走音了,但没有人笑话他。
1999年,黎明率先宣布不再领音乐奖项,张学友随后也退出领奖,刘德华和郭富城虽然没有公开声明,但颁奖礼上再也没有他们的身影。
黎明效仿谭咏麟的举动,被认为是香港乐坛由盛转衰的一个标记。在那之后,乐坛再没出现四大天王时期的盛况。
黄霑曾说,四大天王的出现,让香港乐坛晚衰落了十年。
但也有人认为,四大天王的“刷榜”,给香港乐坛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拿张学友和刘德华来说,巅峰时期唱片销量动辄两三百万,而一般的歌手能有5万销量已是不俗,同时期的优秀歌手被笼罩在天王的阴霾之下,新人的出头之日更是遥遥无期。
1996年,陈奕迅在他的首张专辑里,第一次跟黄伟文合作了一首《时代曲》,可以说是道尽了当时乐坛新人的悲凉心态:故事尾声方进场,时代还留有我的位置吗?
故事尾声,黄金年代不再,但随着四大天王的“退位让贤”,乐坛新人得以崛起,比如陈奕迅、谢霆锋、陈慧琳、容祖儿等;当年活在天王光环下的老将们也终于熬到头了,比如许志安、郑秀文、苏永康和梁汉文等。
在那期间,颇为“郁闷”的还有陈百强,他在70年代末进入乐坛之后,以“健康阳光”的形象迅速成长,但后来碰上“谭张争霸”,风头全被盖过;
80年代末谭张的事情过去后,他带来了《一生何求》,却又碰上了“四大天王”……1992年5月18日,陈百强在家中离奇昏迷,此后他再没有醒过来,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第二年,1993年10月25日,这位乐坛闪耀的明星,停止了呼吸,享年35岁。
17年后,香港乐坛追颁陈百强以最高荣誉——金针奖,头发花白的陈爸爸上台领奖时说:百强遗留下来的歌曲,今天依然有很多歌迷喜欢听、喜欢唱,我感到很欣慰……
梅艳芳任性地坐在陈百强和张国荣腿上
唱功不错的李克勤,唱现场和CD一样稳定,被人称为“CD勤”,谭咏麟更称他为自己的接班人,但因为四大天王的出现,只能坐着“第五天王”的尴尬位置。
1995年,张学友、刘德华和黎明在红馆的演唱会开得如火如荼,李克勤也信心满满地登上了红馆,结果台下一片空空荡荡……
演唱会的最后,“第五天王”终于忍不住发表了一番感言:
天降四个大神,每年的“最受欢迎男歌手颁奖典礼”我都能站在台上做陪衬……后来我想通了,我比他们年轻,我能等!
李克勤就这样等啊等,等啊等,等到了2002年,他终于等到了“最受欢迎男歌手”。
那年,他已经35岁了。
从70年代开始到世纪末,香港流行音乐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史,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创作人,词曲作者和制作人。
许冠杰、顾嘉辉、黄霑、林振强、潘源良、林夕、黄伟文……
其中,鬼才黄霑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八十年代初,周润发和赵雅芝的《上海滩》风靡内地,内地粉丝即使不会讲粤语,也能哼出《上海滩》。
据说有天夜里黄霑闹肚子,蹲坑时有了“浪奔,浪流”的灵感,他提上裤子,用20分钟填完词,天亮他就接到录音棚的电话:“黄霑,很好,这个词很好!”
1982年,黄霑写了《我的中国心》,央视导演偶然听到这首歌,把它带到了1984年的春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瞬间抓住了所有中华同胞的心,轰动一时。
1988年,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风靡东南亚。其中,由黄霑作词、张国荣演唱的同名电影主题曲也红遍两岸三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