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从本色到多元,草根明星的逆袭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20 11:47

微信又更新了,如果没加星标的话可能就看不到条姐了!请务必点击上方蓝字【电影头条】→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接受推送消息~

《棋士》播完,王宝强新赛季又上分了。'转型成功',是这次他收获的最多评价。从'傻根''许三多',好像只能本色出演。到一次次转型,登上百亿票房榜,解锁导演身份……大家都会说,他值得。

很少有演员能像这样一直获得大众的欣赏,乃至偏爱。一个看起来并不出众,甚至总是摆脱不了'土'的人,怎么练成了当今内娱的一座'不破金身'?

要回到演员王宝强,从'本色演出'说起。什么是他的本色?是像乡下的农民,双脚在泥水里浸泡,又在阳光下暴晒,如此往复后,龟裂的皮肤。走出柔软的泥土,踏上冰冷水泥地,他不挠痒,也不喊疼。土、纯、憨、傻。就是《盲井》。这时的他,未经雕琢,也根本不需要表演。他自带的乡土性就能完成叙事——黝黑皮肤、突兀的河北方言、躲闪的眼神。当然最土的,是他被二叔拎着进了既洗大头也洗小头的洗头店。跑出来都带着哭腔:二叔,我变成坏人了。

见过了外面的世界之后,本色自然也要逐渐消失了。《天下无贼》和《人在囧途》两部。虽然片中王宝强还是那样的农村人,但他已经开始演了。傻根敢捧着几万块的辛苦打工钱,当着一大群人的面高喊:你们谁是贼啊?站出来给俺老乡看看牛耿不服大瓶牛奶不能上车,竟能在闸口前一口气把一大桶牛奶喝完。别说是农村人,不管来自哪里的正常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此时的王宝强,全仰仗着'扮演本色',在真实的农村与想象的农村之间反复横跳。但成绩不会骗人。凭这几部影片,他被观众记住。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角色定位逐渐被定型。从小成本制作到港产片合拍,从影院大银幕到电视小屏幕。一下子,导演们都开始需要这样一个人——他不会轻易被世俗污染,会露出下眼白表示无辜,会有突兀的方言习惯。最重要的,他会用绝对的淳朴感化一切罪恶。王宝强式的乡土气息,开始脱离王宝强本人,成为人人都愿意买账的文化符号。

紧跟其后的,就是庞大的工业化时代。《泰囧》《唐探》进一步把王宝强提纯、加工,以前的'真傻'变成了刻意'卖傻'。再配个比他高一个维度的精英角色(徐峥、刘昊然)来打反差。一切变得可复制。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他们都会看到银幕上的王宝强是个'乡巴佬'。但他既不来自城市,也不属于农村。他就像是从城市化工厂流水线推出来,出厂设置为'夸张耍宝'的商品。

打造憨厚人设也好,出卖疯癫傻相也好,为什么都只能是王宝强?说到底,'本色演出'从来都是外界对他的评价。对于他本人来说。看了《少林寺》,义无反顾到少林寺学武,为的是有朝一日也能出现在大银幕上。装疯卖傻也好,扮乡巴佬也好,是电影就行。电影才是他的动力。后来,他改头换面,摆脱了故事里拿他逗乐取笑的'精英搭档'。一人走到聚光灯下,成了《Hello!树先生》里的树、《天注定》里的三儿。他自信地告诉大家:'不是我欺骗了世界,是世界真正认识我了'。王宝强演的角色也能惜字如金,王宝强也能遗世独立,不正眼看人。尤其是抽烟名场面镜头,当树夹起烟,朝镜头的一瞥,有傲气,同时也有自卑。

后来,不仅是这个镜头被'写进教材',就连他学习抽烟的故事都成为了江湖传说。一个原本不抽烟的演员为了演好抽烟,一天抽了六十多根也要继续揣摩动作,不仅如此,他还要观察村口的、田里的人们,加入他们,一起抽烟。外界当然又会传来新的声音——王宝强转型成功了。转型,成了他此时的主命题。树先生是第一次,三儿是第二次,接着还要有第三次,第四次。《大闹天竺》如期而至,导演王宝强问世。但这次的评价,不再是关于成功,而是一片谩骂。而他却敢于现身向观众道歉,当第一个领金扫帚奖的人。站在台上的他说:我爱电影,我尊重观众,我尊重电影。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下不会有人质疑,他对电影的感情是假的。给他时间,给他机会,每隔几年,他都会奉上诚意新作。

《八角笼中》,虽然没能完全展现山区孩童的苦难现实,只是点到为止,但观众还是会说,王宝强终于成为了合格的导演。《棋士》,虽然剧集在极力摆脱故事设定的争议,想要挖掘人性灰度,但比起这些,更多人还是在讨论'王宝强再次转型成功'、'王宝强值得信任'。每次转型,都算不上完全的颠覆,作品也有着多或少的瑕疵。而诚意无假,大家会说:这是宝强嘛。

在观众眼里,他塑造不同的角色,尝试不同的方式来创作,更多的是像一则励志故事——一个出身底层的人通过努力,变成了一名成功的演员/导演。就像班里经常考倒数,但从不闯祸的孩子,老师会说他老实,没有坏心眼。归根结底,大家都认为他是无害的。此时,王宝强的银幕形象和他的真实形象就已融为了一体。银幕内外,他都足够真诚,足够讨人欢心。于是,他成为了农村底层人渴望通过奋斗成为的榜样。同时,他也满足了城市人对底层群体的美好想象。王宝强从乡土农村再次提纯、固化,变成了'诚实、奋斗的底层代言人'。

然而通常,草根逆袭的叙事只存在于故事里。在现实中,逆袭成功不是故事的结局。大家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默认还有下集:塌房。但宝强怎么会塌房呢?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对王宝强的评价,能称得上负面的消息寥寥无几。除了当年抢了里约奥运会头条的离婚风波。他面对狠话、威胁,选择沉默,只在声明中反复强调'交给法律'。再就是《八角笼中》大获成功之后,王宝强深陷的诈骗风波。而这次,他依然选择'冷处理'。

在花边新闻能比天大的时代,他从没有反击,没有煽情,甚至没有一滴公开的眼泪。人们看惯了他在银幕上嘻嘻哈哈。可遇上真的变故,他却只有近乎笨拙的克制,一点也不像娱乐圈里的人。就算要说他的'污点',还只有《大闹天竺》。虽然很容易看出,这部片里处处透露着他的小聪明。一旦当小聪明被看穿,他就立马承认错误。在他身上,大家看不到明星的公关策略,而是又见到了一个'农民'最朴素的应对方式:家丑不外扬,挨打要立正。

反观当年金扫帚的另一个'最让人失望导演奖'得主,毕志飞。一个出道就甩出'北电硕士'、'北大博士'名头的导演。他的回应,和他的电影一样抽象。一个自我标榜出身在罗马,一个毫不掩饰愿意当牛马。对比之下,王宝强的'真实感'才显得珍贵。因为这份知错就改的真实远比不会犯错的完美人设更牢不可破。

但,这也是王宝强奇怪的地方。怪就怪在,为什么他总是那么真诚,并且,只要他努力,就会有收获?在别人身上,这条规律很难应验。但王宝强,就是这样活成了许多后来人的模板。就像在他成名之后,家乡村里许多人说,后悔当初没有让自家孩子也去少林寺。也像如今,横店的群演们会幻想自己将会是下一个王宝强。但归根结底,大多数人想要复制王宝强,是要让自己的成名之路足够'好看'。而只有王宝强本人清楚,他的来时路,充满了真实的血与泪。他的一路走来的轨迹,完美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面貌: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的三级跳,一直在往上爬。他的角色形象,又像是社会发展轨迹里一直在被书写的小人物缩影。要么是被逼到悬崖边,才知道出拳反抗。要么是坚持内心的本真,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正如《士兵突击》里,一直瞧不起许三多的七连长高城讲出的一段话:我认识一个人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而为什么不会再有第二个王宝强出现呢?因为再让另一个人重走这条路,就会有妥协,会有让步,会有同流合污。但好在,我们已经有了这个王宝强。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幻想里构建出来的形象成真。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王宝强是怎么炼成'的答案是什么。只是愿不愿意相信,愿不愿意承认的问题。或许,他只知道自己是草根,却从没想过要在自己身上书写逆袭的故事。就算出身乡土、底层,也必须当个'干净的泥腿子'——可以沾染尘土,但绝不能陷入淤泥。因为,他还要用这双腿,继续向上爬。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论区和我们聊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王宝强:从本色到多元,草根明星的逆袭之路 http://c.mxgxt.com/news/view/1308116

相关内容

王宝强:从草根到明星的逆袭之路
王宝强:从草根到巨星的逆袭之路
从草根到影帝:王宝强的逆袭之路,仅靠被捧能行吗?
从被指脑子有问题,到草根逆袭典范,王宝强逆袭之路充满传奇色彩
王宝强逆袭之路:从草根到影帝,连星爷都佩服
王宝强的逆袭之路:从草根到导演的华丽转身
从草根到巨星:王宝强的隐秘成长与命运逆袭之路
王宝强:从草根到明星的逆袭之路,不拍戏就消失?
王宝强:从草根到明星的辉煌之路
王宝强逆袭传奇,草根到巨星的励志之路,感动你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