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为何感慨今天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乌有之乡

发布时间:2025-05-20 16:29

周光召为何感慨今天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

  最近,“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科院前院长周光召在接受《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专访时说: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越来越少,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周光召的这番由衷的感慨,耐人寻味,令人深思。(12月6日《南方周末》)

  “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得益于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然而,时至今天,这样的氛围确是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了”。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笔者以为,除了周老指出的当今科学研究领域“交流太少”、学术民主氛围不浓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缺乏过去那种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名与利的思想占据了主流。现在,有的虽然也进行一些学术交流或争鸣,但不是为了在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争论中得出真理性的认识,而是固执已见、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自己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被肯定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上的成就和在学术界的地位;而一旦被否定、推翻,则意味着学术上的无能,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和进步。学术争鸣走了调、变了味――争鸣成了“争名”。难怪周老一番感慨!

  “水尝无华,相荡方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科学研究领域,最可贵的就是争鸣。只有争鸣才能激发出思想火花,只有争鸣才能吹散理论雾霭。

  周光召的一番感慨,深刻揭示了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的弊端。要知道,学术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须臾不可或缺,名与利的缠绕须臾不可容留。改变这种状况,应当首先端正学术研究中的“争名”思想和不良风气,大力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使“争论”成为一种常态;要积极建立鼓励和保护“争论”的有效机制,使大家在争鸣中做到不惟上,不惟书,敢讲真话,敢进真言;同时,作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对涉及自己学术观点的争论,应有积极的心态,不怕别人质疑和否定,对的要坚持并不断完善,错的要勇于承认,决不可碍于情面或为了私利而固执己见。

网址:周光召为何感慨今天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乌有之乡 http://c.mxgxt.com/news/view/1314021

相关内容

东西问丨乌奇捷利:中俄如何在光影世界中寻找情感共鸣?
观澜丨遥远的回响——读周蓬桦新作《乌乡薄暮之书》
刘德华返乡聚餐闹乌龙 米其林餐厅被当蜡像馆围观
红丝绒晚宴妆教程:氛围感调色技巧
科比往事:和MJ是好友 曾感慨后者比自己更努力
让市民和游客感受长春电影节氛围 “城市之光”电影展映拉开帷幕
光照氛围感照片 天秤座
天津蓟州鼓楼音乐汇启幕 千年古城激荡文旅科技新潮
利路修景甜首度跨界合作大片,氛围感有点甜
明薇公主在雪中寻觅太傅的这段情节真是太有氛围感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