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严锋:从“谱系特质”的父亲那,学会了养育自闭症儿子

发布时间:2025-05-20 20:45


VOL 3377

很多中国家庭里,“父亲”的角色一直是缺席的。“丧偶式育儿”,多年来一直占据着育儿领域中热点话题的位置。

有自闭症谱系娃或其他特殊孩子的家庭中,单亲妈妈独自抚育孩子,或者即便没有离婚,父亲一直缺位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在大米和小米历年来举办的各类大大小小的讲座中,现场也是妈妈居多,爸爸经常成为“稀有物种”,因此讲师们经常会把非常珍贵的现场提问机会优先给到爸爸,以此来鼓励爸爸们参与到孩子的干预和生活中。

作为一位微博大V,复旦大学知名教授,严锋可以说是少数勇于站出来,亮出“自闭症孩子爸爸”的身份,来为“自闭症孩子”和“爸爸们”代言的人。

2024年12月29日,我和严锋面对面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入地聊了聊“如何做父亲”这个话题,聊到了他的父亲辛丰年,当年如何对待他,以及他如何对待他的自闭症儿子。

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爸爸”,尤其是做一个合格的“谱系孩子的爸爸”,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人生课题。

严锋说,“做家长”不是一件天然的事。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不合格的。我们现在都应该去读一读鲁迅 1919年11月1日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虽然这篇文章写于一百多年前,现在读来依然不过时。

下文根据采访整理而成。

采访|大米

编辑|米飞飞


我父亲和我儿子的共同点:“谱系”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发现:我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医生诊断自闭症的条件的。明显的特征是,他有强烈的兴趣,甚至是癖好,比如说看书,他看书废寝忘食——就真的不吃饭。我就想我孩子也不喜欢吃饭。

这是第一个,我发现我爸跟我儿子的共同点: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这个世界其他的东西,甚至维持生存的东西他都不是那么在意。他觉得,在其他东西上花时间,是巨大的浪费。这个强烈的、执着的兴趣,甚至影响了他其他的生活。

原来我以为我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真正讲道德的人。我跟他相处了几十年,他真的从来没有把那些物质的东西放在眼里。

但今天有一个新的维度,新的眼睛来看他——我找到了他这种道德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就是用自闭症的眼睛看世界,看谁都像自闭症。

我这个看法有一点主观,但也有一些合理性。

为什么我要把我爸拉到这个“谱系”当中来?其实是要为了去羞耻化,这是我的一个策略。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曾经觉得“自闭症”好像很羞耻,不想跟人家讲,不想让人家知道,是一种原罪。甚至我觉得,有个自闭症的孩子,好像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因为孩子可能会在公共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或者在课堂上破坏纪律、不听老师的指令,我觉得这都是给别人增加麻烦。我们做人的准则就是不要给别人制造麻烦。

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又特别讲究规范礼仪,所以特别容易为这个东西感到羞耻。

不光是我儿子,自闭症是千千万万的,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特质,就是社交障碍。

所以,我就需要拉一些人过来,比如我爸。我觉得他这个“谱系”的状态,比我要厉害得多。


谱系的力量 帮助我父亲渡过了低谷

我的父亲辛丰年,1945年参加新四军,在部队里一直做得很好。


文革期间,他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撤销一切职务,然后被发配到农村的砖瓦厂进行劳动改造,搬砖。是真的搬砖——都是强体力劳动。

白天搬砖,晚上回来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有他的乐趣。

他喜欢的东西很多,最喜欢的,一个是书,一个是音乐——他喜欢各种各样的乐器,什么乐器都会一点点,不是很精。他喜欢的东西都想跟我分享,有跟孩子一起玩的那种分享欲。

尽管精神上很痛苦,但他没有把这种痛苦投射、转移到孩子身上,我觉得这是最了不起的, 一般人做不到。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什么自杀啊、抑郁啊,都有可能——他完全没有。

我就在想,是不是自闭症谱系的特质拯救了他?在那种可怕的逆境当中,他能够找到自己的乐趣,在任何空间、时间,任何一种境遇下,还能够保持一种松弛。

那时候,我都不知道我们家遭难了。甚至现在回想一下,那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物质当然非常匮乏,我们就经常吃厂里面五分钱打回来的青菜跟饭,但这种情况下,他还很快乐,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对我打打骂骂,(如果那样的话)我肯定觉得童年生不如死了。我现在对童年满满的都是幸福回忆,真的特别感谢我爸。他那种生活态度,我觉得非常关键。我非常相信这一点,人一生真的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所以后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自闭症人士才能够做到这样,这就是谱系的力量。


我爸怎么对我,我也怎么对我孩子


有了儿子之后,我就把我爸的做法原盘复制。我爸怎么对我,我也怎么对我孩子。

所以我也把我喜欢的东西展示给儿子看,陪着他一起玩:“我们一起弹琴好不好?”“我们一起做一个什么吧”“这个书很好看,我们一起看一看”……

在谱系孩子早期的康复或者是疗愈方法中,都非常强调父母的陪伴、游戏的作用。游戏的意义,就是一起玩。游戏的关键词就是交互性,互相建设,不是单向的,例如,RDI(人际关系建立干预)里面强调的就是父母跟孩子一起游戏和共舞。

一段美好的关系,它永远是相互的,不是父母给孩子,也不是孩子给父母。但现实当中,很多人就是一个单向的要求,孩子对父母是索求,父母对孩子也是索求,而且孩子对父母的索求,往往就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索求。

如果没有孩子,我们原来也是一个stupid(愚蠢的)的家长,说话、做事、教育方式都会有很多的问题。

恰恰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来关注“怎么做家长”。“做家长”不是一件天然的事,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不合格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再重新学习,真的是一次再出发。

所以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去看看鲁迅那篇文章,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是鲁迅在“五四”的时候写的,现在看绝对不过时。


教育是“身体力行” 不是“口说无凭”


我们很多大人,甚至学校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一种规训,通过语言、比较强制性的纪律——家规、校规,来发出指令,控制、约束、限定孩子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爸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不合格的:他不管我。

很多人觉得这是不负责任。但我反而觉得,他给我更多的是支持、信任。

比如说,大概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爸把家里抽屉一开,说家里的钱都在里面,要用就从这里面取。当时家里买菜做饭都是我的事,但我还是小学生,他就把家里财务大权全部交给我了。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是有一种感动的,对,就是一种完全的(被)信任!

我那时候就觉得,哪怕再小,你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一种信任——这钱,我就不会乱用了。

有的时候不管反而更好,叫放手。

而且,正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对待孩子是像朋友一样的。他从小对我的陪伴,就是带我玩。比如说,他买飞机模型的材料回来,就跟我一起做,我也很喜欢,我们就一起去放飞机。

这个我在文章《我的父亲辛丰年》里面也写到过。

另外一方面是影响,是他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的那种善良。他不会嘴巴说“你要做个好人”,“要帮助别人”,但他就是那样做的,我看在眼里面,就属于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影响了我后来对教育的看法,很多东西嘴巴说是没有用的,而是要身体力行。

听完严锋的分享

让我们也来听一听其他爸爸的心声,请爸爸们来投一票:

参考资料:

1、《时间的滋味》/ 严锋 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1.6

2、《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鲁迅 ——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

更多关于严峰的报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网址:复旦教授严锋:从“谱系特质”的父亲那,学会了养育自闭症儿子 http://c.mxgxt.com/news/view/1319619

相关内容

复旦教授严锋:自闭症孩子有当今社会非常稀缺的能力,我骄傲
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学生教育康复从培训家长开始
专家说自闭症孩子不能打!我不听,结果太爽了……
如何科学应对孤独症谱系障碍(1)?
不同年龄段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障碍
那些自闭症儿童的明星父母,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启明星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介绍自闭症儿童的几大强化物?
父亲用生命教会自闭症二子该么活下去
比尔·盖茨首部自传说自己也是自闭症谱系人士?
怀化早期密集干预就找星爸星妈 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湖南星爸星妈健康科技供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