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原标题:澎湃新闻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
世界读书日,当然要号召大家多读书,特别是纸质书。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短视频正在强势争夺国民的读书时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人均每天看短视频两个半小时,读书不到半小时,在短视频面前,阅读似乎已经“败下阵来”。就连作家莫言也表示,“其实我也刷短视频,但每次刷完了都会批评自己,怎么又刷了一小时。”
读书是一项很奇异的活动:它有意思,让人有收获;但它也并不轻松,甚至痛苦。在对人注意力的争夺上,读书确实不占优势。除了短视频,任何一种放松的娱乐活动,都有可能取代人们读书的兴致,捕获人们更多的时间。
司马光说自己写完《资治通鉴》后,“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这和今天很多读者的读书困境一样。读书如果很轻松,历史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劝学的文章,也不会有“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说法了。
身处如今的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多读书?刷几条段子、追几集微短剧,它不香吗?
有一个成语叫“折节读书”,意思是“改变旧习,发愤读书”。对于今天的普通人来说,或许没有这么夸张,但是当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也需要作出某种改变:放下傲慢与自满,去承认自己的无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也正因如此,娱乐或许能带给人一时的精神愉悦,但读书却能赋予一个人深邃开阔的精神世界。读书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也正因为“痛苦”,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打破偏见、消除迷思、培植理性、超越自我。当最后一页翻过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经是一个新的自己。
可喜的是,即便娱乐方式日益丰富,读书并没有被人们忘记。“人均每天读纸质书23.38分钟”,数据虽然看着不长,但依然比2023年增加了0.25分钟——在短视频疯狂抢占人们注意力的情况下,这一增长并不容易。而且,如今的读书场景也早已超越了纸质阅读的范畴,网络阅读、数字阅读已成生活常态。
各种有关读书的数据,或许不会像各类App的日活、月活一样增长明显,但每一个小数点数字的增加,意义却是指数级的。哪怕只是多读了那么几页纸、几行字,一个人的灵魂可能就获得了新的启迪。
这两天,澎湃新闻报道了上海地铁上的阅读者,有人在读《周易》,有人在读马尔克斯的遗作《我们八月见》,有人在读《平凡的世界》,也有人在读《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在疾速行驶的地铁里,上班族沉浸式读书的一幕让人感到美好:读书是最直接的通道,带我们去见识无边无际和异彩纷呈的知识世界。
“多读读书吧”,这句话说千百遍也不会过时。正如千百年来读书本身所证明的那样,无论周遭如何纷繁变化,你可以随时拿起一本书,去获得一种沉静、力量和方向感。
责任编辑:
网址:澎湃新闻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http://c.mxgxt.com/news/view/1322
相关内容
“一起‘悦’读”短视频征集活动专访|路明:上海特产一种有腔调的爷叔,其实是吃过苦头挺过来的
以书为媒,阅读新业态如何创造新体验
视频荐书|《我们活着的理由》
李公明︱一周书记:当代艺术中的“呼/吸”与……社会疗伤
为什么要阅读?
广西师大出版社第三届书评大赛在厦门鼓浪屿启动
盛行数千年!古代人与现代人,究竟谁更爱读书?
新时代文学理想的中国式表达——读彭学明长篇纪实散文《娘》和长篇小说《爹》|书评
世界读书日|作为方法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