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平台产品

发布时间:2025-05-21 01:59

打造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平台产品

陈邓

欢聚时代100教育产品经理。擅长产品战略策划、项目管理,对在线教育有一定研究。

从高中起保持伪追星族状态,大学起做高校BBS运营4年有余,自诩与年轻一代无代沟。2013年起加入微软追星必应产品,经历战略策划、用户调研、产品设计、线上运营全流程,从产品、用研、交互、运营多角度审视产品历程。2012年加入微软,曾任MSN新闻门户评论平台产品经理,独立带领中方8人研发团队,有一年跨国项目合作经验。

【精彩观点】

要将1000名一般粉丝转变为1000名铁杆粉丝,关键的难题在于,你必须与这1000名铁杆粉丝保持直接联系。他们会直接支持你。你要尽可能地保留粉丝对你的全部经济支持。你也能从这种直接反馈和喜爱中获益。网络连接技术和小规模制造技术让这种圈子成为可能。

铁杆粉丝模式的本质在于,粉丝能够让艺术家脱离长尾的边缘,使其达到高于粉丝数量通常所能代表的销量。粉丝能通过3种方式做到这一点:每个人购买更多作品;直接从创作者那里购买作品,从而让创作者在每笔销售中获得更高分成;启用新的支持模式。

真正连接明星和“一千铁杆粉丝”,发挥粉丝力量的产品,才是有效的明星产品。

其一,真正连接明星和“一千铁杆粉丝”。首先要定位一千铁杆粉丝。无论是娱乐明星、公众账号,甚至是品牌营销,都需要先找到这些铁杆粉丝,也就是支撑明星的中坚力量。

其二,需要发挥粉丝力量。铁杆粉丝怀有对明星的爱,但现实是粉丝很难找到有效方式发挥自己的力量,也就是缺少“参与感”。一款凝聚粉丝力量的产品,实现的是明星和粉丝之间的高效价值交换。

在互联网大举渗入生活的今天,许多产品的主体和用户,会演化为“明星”与“粉丝”形式。

例如,小米手机是明星产品,米粉是其粉丝;雕爷牛腩是宣称“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明星品牌,慕名而来的食客转化成为其粉丝;C2C的在线教学平台中,瑜伽、插花、做菜……人人皆可成为老师,追随老师的学生听众,也是粉丝。如何用平台产品构建明星和粉丝共赢的生态圈?在追星必应产品中的调研和实践,让我从最直白的“明星”和“粉丝”入口,领悟到这点:

粉丝经济的关键难题,在于明星必须与1000名铁杆粉丝保持直接联系。第一,要定位到铁杆粉丝,真实全面的展现明星,拉近明星和粉丝的距离;第二,要有渠道有效发挥粉丝力量。

广义的“粉丝”(如米粉)和广义的“明星”(如小米)之间的关系是:粉丝需要明星,满足其崇拜(品牌崇拜、理念崇拜、偶像崇拜)的精神需求;明星需要粉丝,因为粉丝不仅是明星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明星在粉丝中的影响力,标志了明星的热门程度和发展潜力。而粉丝崇拜明星,明星需要粉丝证明其实力,本质上是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强连接。

一款连接粉丝和明星的平台产品,必会围绕强连接打造平台功能、业务逻辑,甚至商业模式。关键的两点和追星平台甚为类似,第一,平台能够方便地定位到铁杆粉丝,为粉丝提供到明星的有效连接。第二,粉丝能够在平台发挥力量。以小米为例,小米论坛的信息结构非常清晰,小米系列产品、小米官方公告、刷机玩机、资源下载等分类,完全贴合小米手机发烧友所需的信息分类,查找资源和答疑解惑非常方便,对于米粉是信息呈现合理的有效连接。

而更为可贵的是,小米和小米论坛做到了上述第二点,让粉丝在平台上发挥价值。小米手机、小米论坛有明显的用户反馈入口,而这些用户反馈不是石沉大海,而是被汇入反馈统计渠道,高效地纳入产品迭代,如MIUI的每周内测更新,以及每月一次的正式版本更新。这种产品和运营共同打造的粉丝参与感,让小米成功地打造了明星到粉丝的连接,增加了粉丝黏性和归属感。

回到最基本的追星层面,在产品策划和运营过程中,我同样感受到了建立信息有效的连接对粉丝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粉丝迫切希望有这样一种平台和模式,能够为偶像贡献自身力量。

【实践案例】

加入“追星必应”产品时我的想法是:哎呀,终于可以为当年的自己做产品了,咱要是能带着产品穿越回去,就能安慰当年那个苦苦攒《当代歌坛》的小可怜啦。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除了美好的愿景,我们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做什么样的追星产品?

时至今日,明星粉丝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是年轻一代的品位爱好逐渐走向多元个性化,另一方面明星总数显著增加,选秀、微博达人、网络自制剧、国外明星都来狠抓中国市场……诸多新兴来源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明星。

在这种情况下,明星如何脱颖而出?粉丝如何与明星建立最直接的关系?网络媒体方面,常用社交平台已经被逐个尝试,衍生出许多产品形式,如微博主页、微信公众号、明星专属App,等等,效果褒贬不一。彼时我正读到《技术元素》中“一千铁杆粉丝”章节,作者凯文·凯利在国外的访谈和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带着书中的观点和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加入追星必应的策划环节。

1.用户痛点

明星和粉丝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被解决?对比凯文·凯利(下文简称KK)的明星粉丝平台观点,我们调研了大量粉丝正在使用的明星产品,结合用户访谈我们发现,明星平台现存的问题与KK所著不谋而合,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1)明星粉丝连接不足。具体表现为明星本人发布内容少,三天更新一条微博已经是更新频率前10%的艺人了。

2)花边新闻泛滥,而真正对于粉丝有价值的信息太少。

3)粉丝缺少为其偶像做贡献的有效途径。买20张偶像专辑送给别人、追随偶像全国巡演、刷偶像有关的微博热门话题、至多去百度搜索含偶像名字的内容,等等,这些外人看来可能有些不可理解的举动,是目前粉丝常用的支援偶像方式。

对应的“一千粉丝”理论中,前两个痛点正是没有做到“真正连接明星和粉丝”,而第三个痛点也就是没有途径去“发挥粉丝力量”。

传统造星观念会倾向于明星不接地气化,甚至有意识地隔绝明星和粉丝的连接,想想20世纪80年代的天王天后,确实连八卦消息都不太多。而今,明星和经纪公司真的愿意去连接明星和粉丝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接洽了若干明星经纪公司,发现的确缺少这样的渠道。尤其对于二三线明星而言,一方面是明星和经纪公司想利用互联网圈住更多粉丝,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是明星的更新和新闻太少,粉丝泡在贴吧、QQ群里,迫切地想第一时间知道明星的动态。

2.产品定位

追星必应定位于首先解决粉丝的痛点,利用粉丝口碑传播,聚集人气,从而吸引明星和经纪公司共同合作。而什么样的产品会区别于贴吧、微博、公众号、专属App等现有产品形式,吸引粉丝呢?团队的产品和运营合力开展了系列用户访谈,联系了拥有30万团员的李敏镐粉丝团团长、华晨宇粉丝团骨干成员,每个用户访谈超过1小时,通过与这些粉丝中意见领袖的交流,探究粉丝用户的普遍心理。调研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发现了以下几种形式的粉丝平台都会得到粉丝的垂青:

1)不仅是明星第一人称发布信息,也包括明星的朋友、权威粉丝眼中的明星,全面塑造的明星网络形象会比镁光灯下的明星更真实。

2)经纪公司联合粉丝,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让粉丝有办法接近明星。

3)发售包括作品在内的明星官方物品,让粉丝真正有效地为明星做出贡献。

3.产品示例

追星必应是微软“必应影响力”系列产品中的移动端产品,旨在借助搜索技术优势,展现智能和精准挖掘信息的特色,从而成为年轻人喜欢用的追星平台。截止到2014年5月,用户量已过百万,且与多家明星经纪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虽然7月从微软离职,后续信息更新有限,但截至当时,追星必应是一款把握粉丝痛点的追星产品。

在追星必应App中,从粉丝痛点出发,着重于以下两点,构建了这款追星产品。

1)在定位铁杆粉丝基础上,全面真实地展现明星,拉近明星与粉丝的距离。

2)产品运营结合,构建发挥粉丝力量的渠道。

第一点对应建立明星到粉丝的渠道,全面真实化展示信息;第二点对应构建贡献粉丝力量的有力平台。在产品层面,我更多参与第一点展示明星信息的移动端产品构建。针对全面展示明星信息,且展示对粉丝有价值含量信息的出发点,我们创新地构建了信息组织方法,和产品界面交互。

在信息组织上,用户痛点是明星相关信息过于繁多,要采用多种方法去多个站点才能获取明星相关信息。比如,一个典型的明星重度粉丝,要关注明星微博,明星贴吧,明星微吧,明星粉丝团微博(一般是多个粉丝团微博),要在贴吧关注明星相关贴吧、作品贴吧,要在多个娱乐站点查看是否有明星美图新闻和最新通告。而实际上,粉丝也愿意关注偶像的亲密友人的动态,得知明星当下的动态(如明星拍戏时探班粉丝发布的片花,明星演唱会时现场粉丝发布的微博),只是苦于没有有效方式获得信息。

定位于这些问题,借助技术优势,我们获得了几方面粉丝获取有难度的信息:明星粉丝团微博;明星的媒体新闻;明星相关人士的微博,从而完整化对粉丝有帮助的信息来源。

对于这些海量信息,需要按照信息对粉丝的重要性归纳组织。根据访谈和粉丝行为研究结果,我们将信息分类排序为:明星本人言论、明星粉丝团动态、明星相关人士与明星有关动态、明星的媒体新闻(媒体指门户媒体娱乐版面,如新浪娱乐)。

在展现信息方面,产品的定位是符合年轻人阅读偏好,同时定位“偶像崇拜”心理,界面设计活泼且高端,使用方法有新意。可以在以下截图中看到产品的发力点:

1)信息呈现。如下图,明星相关的信息分类清楚整合在功能菜单中,按信息优先程度和时间综合排序,且用户可以方便地选择某一信息分类。(由于版权问题,隐去一部分图片,且明星动态为转载,请谅解。)

2)杂志风格,突出图片视频,全面展现明星动态信息。大气且活泼的界面,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偶像瞬间高端起来了呢?

在产品发布后,我们邀请了TFBOYS的一位粉丝团团长参与试用,团长小美女给出的反馈是:首先App高端大气上档次,拿出来和小伙伴分享也很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偶像本人的信息,其他明星对他们的评价,媒体对他们的报道,感觉自己的偶像身边非常热闹(当时TFBOYS刚红起来,粉丝并不多)。另外,即使不能参加偶像通告,也不会太遗憾了,因为可以看到粉丝团和权威粉丝的实时更新。

【总结分析】

在策划运营追星必应的过程中,结合一千粉丝理论我们验证了以下观点:

1)粉丝和明星都需要一个连接彼此的渠道。

2)明星方缺少全面传达信息的方式。

3)粉丝希望有效获得信息,愿意尽自己的力量支援明星。

追星必应App改版后,不仅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我们的信息组织和呈现方法也得到了明星经纪公司的普遍认同,达成了多起初步合作意向。

经历一款明星粉丝产品,收获的不仅是对粉丝的同理心,更是对明星粉丝经济的理解。尤其此后进入教育行业打造平台类产品,平台的双方用户“老师”和“学生”,其关系与明星粉丝有许多共性。学生喜欢追随明星老师报课,而老师也希望平台为自己带来更多学生。学生愿意为喜欢的老师付费听课,老师提取听课收入,也是类似粉丝为明星贡献力量的连接。教育类平台可以尝试的模式,也可以是充分建立老师到学生的高黏性连接,充分展示老师的学习类相关信息(不仅是课程,也可以是老师的讲义、观点文章、个人动态),凸显老师的特点,从而吸引学生关注老师。譬如机构入驻模式的腾讯课堂,当报班人数达到一定指标时,平台将提供专门的产品和运营帮助机构推广,打造明星机构。明星粉丝模式的应用方法一定还有许多,期待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网址:打造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平台产品 http://c.mxgxt.com/news/view/1326507

相关内容

打造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平台产品
繁星平台打造“明星+粉丝”长尾效应
《明星与粉丝共同打造互动家园,情感连接更紧密》
粉丝群运营:打造高效粉丝互动平台
明星周边app开发为粉丝打造周边商城平台
粉丝社群运营:为品牌打造黏性强、活跃度高的互动平台
明星app定制开发开发应如何打造一站式粉丝互动平台?
全民造星(粉丝明星互动平台)
虚拟粉丝社群互动平台:打造沉浸式的明星效应营销策略
「明星粉丝地推」粉丝推广平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