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之上,新人演员的培养需要一场“共识再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ID:EW-Entertainment),作者:金晶;36氪经授权转载。
过去的2018年,对于中国的影视产业来说,是跌宕起伏的。
这种跌宕起伏,不仅是说资本退潮和政策调控的双重压力下,影视产业在“补税风波”中度过大洗牌的一年,更是指当潮水褪去之际,影视产业在“去泡沫”过程中开始反思,回归新秩序的重建。
对于尚且初生的中国影视产业来说,过去几年资本的快速涌入让繁荣来得太快,一方面,这种在影视行业表现的“中国速度”让海外电影人都颇为惊叹。另一方面,热钱涌入下的影视行业滋生“天价片酬”等行业乱象,野蛮生长背后,驱动其下一轮增长的引擎已经失灵,行业被推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关口。
这种变革的方向,归结起来,从宏观上,可以归结为各种对中国影视产业“工业化”探讨的声音。反观好莱坞历经百年沉淀的发展,中国的影视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爆发期后的调整重塑,对于自有的“工业化”之路,行业共识亦是在不断增加的。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共识就是,影视产业的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支撑,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注入。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影视生产资料之一,演员的持续供给,应该回归常识。
在过去几年中,急功近利的影视大跃进下,对于演员的评判标准趋于模糊,对于好内容的评判标准在失焦,而现在,回归的时机正在到来。
国内影视人才供给的变化
一直以来,自带话题效应的演员是影视行业的热门话题。而频繁的政策监管,更进一步推动影视人才问题成为行业的焦点话题。
随着“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事件的爆发与不断发酵,过往几年影视行业积弊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一方面,少数明星的“天价片酬”,成为影视产业发展中的痛疾、顽疾,另一方面则是新人演员难出道,基本薪资难以保障。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影视行业人才供给的严重不平衡。
不过回顾过去一两年,也可以看到,随着政策监管和资本退潮的到来,当供需失衡,行业开始进入自我修正期。
对比过去被头部明星霸屏的时代,近一两年的影视市场格局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从去年热门的《你好,旧时光》《双世宠妃》,到今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忽而今夏》等,这些热门剧集在收获好口碑和高流量之余,也让一批新人演员走入大众视野。
比如去年暑期档,《河神》《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作品均未使用一线大咖或流量鲜肉,反而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网剧。制作精良、剧本严谨、演技在线是这几部口碑、播放成绩双高网剧的共有特质。相比之下,流量明星的表现则相对并不明显。
不过客观来说,“去明星化”的时代还未真正到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人演员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内地大部分新人演员都出身于以北电、中戏、上戏为代表的专业院校,今年各大艺术名校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比如北京电影学院总报考人次达45077人次,同比增长18.17%;中央戏剧学院6个专业共计划招生598人,招录比达到86:1;上海戏剧学院2018年的艺考人数同比增长41.99%增至30929人次,最先开考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招录比更是高达126:1。这些院校的高淘汰率,将多数影视新人拒之门外。
一直以来,国内都缺乏完备的新人演员培养体系。伴随影视产业的发展,对表演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在表演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对表演人才的争夺异常激烈,甚至等不到演员毕业,而是会前置到艺考或刚入学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表演的积累和沉淀,这样快消式的创作方式以短、平、快的流量路线为主,作品水平往往不如人意。
一直以来,国内都缺乏完备的新人演员培养体系。伴随影视产业的发展,对表演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在表演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对表演人才的争夺异常激烈,甚至等不到演员毕业,而是会前置到艺考或刚入学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表演的积累和沉淀,这样快消式的创作方式以短、平、快的流量路线为主,作品水平往往不如人意。
新人市场庞大的基数,也为其长效发展带来诸多难题。据了解,很多新人演员在签约经纪公司时,拿到的分成比例仅为一成,前三年的酬劳几乎如数上缴经纪公司。为了争取出镜机会,有些新人选择长期在横店当群演或低片酬出演边缘角色。培养人才需要时间的积淀,在“速成”、“高效益”的指标下培养出的新人演员,难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这对新人演员的长远发展来说,也并不友好。
相比之下,好莱坞的演员培养体系则要更加成熟和完善,且有演员工会为其提供薪资和权利方面的保障。
好莱坞的新人演员培养模式
从好莱坞的历史演进轨迹来看,目前业已形成的CAA模式经常被推举。这一模式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的体系变迁演变而来。
回顾好莱坞的演员培养体系,要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明星制说起。明星制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大制片厂时代。
这一时期,所有主要制片厂都有专门负责明星制造、培养和管理,并且发展出各自的整套系统:从寻找有明星潜力的新人演员选拔、培养、包装、潜力发掘,到明星市场管理等等,构成了独具好莱坞特色的明星制。各家都会有专门的星探机构,负责搜寻合适的演员,演员签订合同后,公司会给演员定制形象,类似于打造“人设”概念。
在明星制下,制片和经纪业务是合一的,电影明星是电影票房的首要保证,因此各大公司都会不惜成本,力邀明星加盟。在明星制的鼎盛时期,好莱坞的明星片酬可以占到总制作费的40%,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会保持在35%左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电影工业进入大萧条时期,明星制也随之发生变化。工作室为了维持经营,设法降低了与演员签订的排他性合同所带来的(高)成本,因此演员不再是工作室的“私有财产”,而能够自由进入其他工作室制作的电影中工作。
这也催生了一项新的职业——经纪人,他们会帮助演员安排工作,并从中收取部分报酬。从那时起,经纪公司开始成为演员与制片人或工作室之间的重要媒介。William Morris Agency一度是当时最大的电影经纪公司,其后还有CAA、ICM等公司。
而7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的涌现,明星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头部明星依然在电影中具备良好的票房号召力。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法律和好莱坞的各行业工会开始对经纪人和制片公司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划分,美国传统的大制片厂时代结束,制作与经纪的垂直垄断体系亦被打破,制作与经纪业务被严格分离开来。
对制作与经纪垂直垄断的制约同样表现在电视、戏剧、音乐、舞蹈、体育、出版等文化艺术领域,这形成了美国艺人经纪公司独特的成长环境。
其中影视制片人专职制片,是影视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经纪人专职居间、行纪或代理,帮助艺人获得工作或承诺提供工作机会;经理人专职咨询,为艺人在娱乐领域提供建议与咨询。经理人没有经纪执照不得开展经纪业务;经纪人与制片人泾渭分明,经纪人不得通过制片或发行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制片人、经纪人、经理人三者各司其职,制作业务与经纪业务的严格分离顺应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市场需求。
这一模式的结果是,艺人实现市场化定价(相关链接:好莱坞演员的片酬是怎么算的?)且走向分层,明星的片酬定价相对透明,而新人拥有更公平透明的出道机制。且演员权利背后还有工会体系的支撑,为其基本生活带来一定的保障。
一般来说,希望从事演员职业的对象会较早的接受相关演艺教育,或在大学时申请戏剧专业进入高校学习。在院校毕业后,演员一般都会采取试镜(auditions)的方式获得表演机会。
影视类试镜的表演者通常会在正式试镜前的1-3天收到试镜角色的短剧本,表演者需要根据试镜作品的场景进行表演,试镜过程将被录制下来,作为后期选角的参考。雇主会根据试镜人员的表现,评估个人表演水平和临场发挥能力。随着摄像机的普及,现在许多试镜也会以视频试镜的方式进行。
且值得注意的是, 在美国,戏剧、电影和电视工作者可以寻求成为演员工会(现为电影演员协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术家联合会,简称SAG-AFTRA)的会员,工会可为艺人提供底薪和各种权利保障。
举例来说,演员们在戏剧作品的日常工作中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根据SAG-AFTRA 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戏剧工资表标准,从事标准预算制作(预算超过250万美元)的表演者和特技表演者每天至少收入980美元,在低预算制作中,这些表演者每天最低收入335美元。这些费率只是必须支付的最低费用,一些参演者甚至可以就更高的费用进行谈判。
国内模式的新人培养
与好莱坞历经半个多世纪形成的经纪模式不同的是,对于日渐崛起的中国娱乐业来说,艺人经纪尚未进入到一个成熟状态。其繁荣的表象下,也不过是随着中国影视行业近十几年的异军突起而历经迭代。
依托制作资源帮助艺人发展的制片人、经纪人、经理人三位一体模式,是我国传统的艺人经纪模式。影视制作公司依托其独有的制作资源,有针对性地发掘新人,参演公司作品,制作影视作品的同时推广公司艺人。最早一批的传统经纪公司如荣信达、华谊兄弟等均为这一模式的产物。这种模式在影视发展的现阶段,对新人较具吸引力。
在传统经纪模式下,作品是将新人成功引入市场的重要渠道,由于公司拥有制作资源,引入期艺人多会选择该经纪模式,如荣信达时期的周迅、华谊兄弟时期的范冰冰。
可以发现,三位一体模式虽然有利于发掘新人、打造明星,但在市场多元化竞争环境下,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艺人的流动性,也较易损害艺人权益,不利于艺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新人签约往往比较弱势,在片酬、合同的利润分配、权利责任等方面均呈现较强的不公平性。这也往往导致随着艺人一旦走红,往往解约单独成立艺人经纪公司。
自2005年范冰冰创立自己的工作室以及王京花带着大批艺人离开华谊兄弟开始,影视行业的“黄金十年”让艺人解约单飞自立门户时有发生。
不过与美国比较讲究分业经营因而针对经纪人这一职业会设置一定的准入限制不同,国内很多艺人工作室并未走向专业化经营,反而由此形成较为分散的格局。由于国内影视资源也较为分散,明星相对拥有较高的议价权,所以许多艺人工作室价格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随着艺人商业价值快速拔升,市场对艺人经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进入推动国内艺人经纪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阶段。更专业的资源被注入进公司中,团队也不再只是为一个艺人服务,签约新人、开发影视制作业务都让小体量的工作室更为专业化。这一阶段涌现了包括嘉行传媒、壹心娱乐、泰洋川禾等公司。
国内艺人经纪公司由此形成分化。不过,至今为止,依然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并未形成话语权的集中。(相关链接:EW研究|本土艺人经纪后3.0时代关键词:机构资本、工业化流程、工种细分)
尽管影视公司与艺人经纪公司在片酬上天然目标相矛盾,但基于国内的娱乐产业发展环境,从法律层面上制片与经纪业务也不会严格分离,艺人经纪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状态仍将继续维系。
且在短期内,由于影视需求旺盛且资源比较分散,而专业艺人经纪公司仍在成长过程中,艺人相对供不应求,制片与经纪合一的艺人经纪模式仍然具备一定优势。这也造成短期内,演员培养依然呈现很大的惯性:资源进一步向头部艺人倾斜,新人供给乏力。
展望:新契机新角色
从国内外的模式对比,可以发现,相比海外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国内的影视产业虽然历史较短,但在经历前几年的飞速发展后,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关口。
从产业发展轨迹来看,当前疾速发展后的电影产业遇到的资本退潮,有点类似美国电影产业的大萧条期,能否对产业产生资源配置优化的推动作用,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寒冬造就了规则重塑的契机。
在这过程中,上至政策监管层,下至高校、影视公司等各个环节的参与方,都在合力促进影视工业化流程的打造。作为影视产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艺人经纪模式亦在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共调整,不断迭代。
随着艺人经纪公司的规模化竞争,不少艺人经纪公司都在重金投入新人演员选拔培养、后续梯队搭建上。更不乏集结资源优势合力打造新人厂牌,比如喜天影视、圈内知名经纪人贾士凯创办的悦凯娱乐和著名编剧白一骢创办的灵河文化联合成立的创星力量,去年壹心娱乐推出的“壹加壹”计划等,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新人演员的培养上。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综、网剧或网络大电影正成为新人出道的重要方式之一,实现对包括演员在内的各类新人的培养。而这背后原因其实是,从发展阶段上来看,不同于好莱坞传统六大相对封闭的形成过程,互联网较早参与本土影视产业进程,平台方在其中起到了一个独到的角色。
包括爱奇艺在内的视频平台,在过去几年的内容竞争中产生了大量的原创内容需求,大量的网综、网剧和网大等网络自制内容成为影视新人的孵化器。且2C的视频平台天然具有检验市场需求的效果,也便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正成为造星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内制片与经纪合一的模式下,影视背景的经纪公司往往面临着对于片酬目标的相左,且其他收入来源往往较为单一。而作为平台方的视频平台,并不依赖片酬收入,具有更大的资源链接性,可以开拓广告代言、商业活动等更多收入来源,有利于实现艺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直面消费者的视频平台,更可以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的聚合效应,检验影视内容的热度,比如基于AI为剧本找到更为适合某一角色的演员,同时在对接上游剧本、下游宣发上,相较传统艺人经纪公司更有优势。
正基于此,针对行业内优质演员稀缺、片酬高等痛点,爱奇艺联合刘天池表演工坊,于2017年推出了“天鹅计划”,旨在对有潜力的艺人进行培训,打造影视行业未来之星。此外,平台此前还发布了针对影视项目的“海豚计划”、针对制片人和导演的“幼虎计划”,对各类专业人才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扶持体系。
此外,爱奇艺今年以来还通过《偶像练习生》、《中国新说唱》、《中国音乐公告牌》等一系列网综不断推出新人。爱奇艺近期推出的年轻演员品训节目《演员的品格》,更是聚焦新人演员行业,且通过节目中多位新人演员的出色表现,重新定义新人演员的“演值”和“品格”,刷新用户及行业对演员这一职业的固有认知。
对于新人演员而言,可以通过节目100天的封闭式训练期提升自我,也可以通过综艺的曝光获得更多关注;对于经纪公司而言,则可以借势检验新人用户基础与发展潜力,获得更多宣发渠道,借助节目热度最大化营销效果。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演员的品格》最后胜出的8位优秀新人演员将参与爱奇艺为其定制的5集真人IP剧的拍摄,后续也有机会参演爱奇艺出品的综艺、剧集、电影等。这种“剧综联动”的模式,对制作公司而言可以更多起用新人,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制作中去,优化投入配比;对艺人经纪公司而言,则大大缓解了演艺资源有限的缺陷,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行业趋向良性生态循环。
在中国特色的娱乐生态环境下,视频平台间的竞争早已进入生态势能的对抗阶段。对于定位为“Netflix Plus”的爱奇艺而言,依托平台自身生态资源,通过打造多档现象级超级网综不断向行业输送新生力量,且推动新人的长效发展已经成为基本诉求和能力。如何打破现有中国模式在培养影视新人上的桎梏,并推动中国娱乐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参与方共同驶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并成功试验出有别于“好莱坞模式”的“中国特色模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另外,作为行业摒弃高片酬流量明星、低质量等不良现象的一个标杆案例,爱奇艺参与出品的《延禧攻略》在今年暑期成为行业正反馈的积极案例。正如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庆功宴上所说,“只有优秀的演员与高质量的制作才能打造好作品。观众不是随波逐流,每个人有自己准确的价值观判断,好的作品一定会博得观众的喜欢。”
而随着新人演员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行业常识回归,共识再造,影视生态的正循环才能回归,行业才能走向更远。
网址:“品格”之上,新人演员的培养需要一场“共识再造” http://c.mxgxt.com/news/view/132988
相关内容
揭秘音乐选秀造星产业链 培养创作歌手你看了吗? 倒计时两天,西炎王再次登场 素人 演员培养
什么是演员的自我修养?一次大学作业让国家一级演员记了70年
北京娱乐公司面向全球招募签约艺人演员练习生重点培养
造型师职业怎么样?造型师培训、考证、工作等相关问题解答
演员和作品、演员和角色之间,你认为是什么关系?
全能艺人培训
培育人才打造非遗“年轻态”
浅析演员与剧中人物的关系
演员打造人设如何包装(明星正面形象怎么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