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改=自由的“粉丝”医生

发布时间:2024-12-10 21:04

时下,作为中国社会群体的医生。“互联网+”和“医改”这两个字眼进入视野的频率绝对不低。今天就结合这两个字眼我谈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中国卫生医疗的建设,政府的目标很多。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两个。一是建立高质量的医疗体系(各种级别和层次的医院,满足看病)。第二个就是提高全民医保比例。最终能实现基本医疗100%报销。第一个目标。就是建立和运营医院。这个得花钱,花的是财政的钱。为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医院建设中。而且投入必须有效。杜绝重复建设和行政手段建设医院中产生的各种腐败漏洞。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社会办医就是三种医院形态:民营医院(比如福建莆田系)。公立医院的改制(国有或者民间资本入股公立医院)。外资医院(如建设中的中国上海自贸区阿特蒙医院)。用财政体系外的钱,运用市场配置的手段建立起中国的非公有制医院。而且,和当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非公有制医院将成为医院体系的主体。第二个目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财政资金为国民的医疗支出买单。还是政府花钱。医保成本里边最大的一块是药。而高药价盛行多年,所以政府必须实行医药分家。接下来,政府会依靠互联网得出的真实的患者的大数据,让医保支出的每一分钱是为真实的诊疗发生的合理的药价买单。所以,医药分家目的就是挤掉高药价的水分,减少医保支出的水分。除此以外医改领域还有一些其他字眼。比如分级诊疗,医患矛盾,医疗腐败。本应该让靠着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诊疗获取劳动报酬的医生,最后的收入因为现在的体制以药品回扣体现了出来,而不是以合理的劳动所得体现。实在是医生的无奈和冤枉。但是,我相信,政府不是瞎子,也不是聋子。一切不合理的现象,都会逐步调整。

先说第一个目标。民营医院建了那么多,很多房子盖的和五星级酒店一样。护士的长相和培训和空姐一样。医疗设备也是花巨资买全球最先进的。但病人还是稀少。病人还是挤在那些公立医院。原因只有一点,民营医院引进不了目标医生。因为现行的医院体制,稍微优秀和专业的医生都被公立医院因为身份捆绑着。没办法出来。即使出来也是偷偷的走穴。所以国家出台“多点执业”。目的就是解放医生的人身自由。让医生以自由的“资源”在医院之间按需自由配置。目前的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关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隶属关系。而医生和医院的关系,应该是契约关系。医生取得执业资格后,是独立的法人。其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属于医生自己的知识产权。医生有选择医院的权利,同样医院也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只有医生能够自由流动。作为资源,像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一样自由。医生资源才可以在医院之间优化配置。多点执业是大势所趋。虽然推进艰难。只能说全面开花的政策条件还在逐步完善中。北京深圳上海,已经走在了改革前沿。全国落实多点执业,已经近在眼前。第二个目标,医药分家。已经在逐步实行。医药电商化也是大势所趋。医药分家彻底实现得有个前提,就是患者的病历和相关信息,患者支付了诊疗费用后,患者有权利知悉并带走,这是患者的知情权,也是患者支付诊疗费用后本应得到的结论信息。患者根据医生的处方,有权利自由选择价格最优惠的购买渠道。接下来病人的病历会以电子病历的形式被患者拥有。这就是国家大力推行并且强行要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原因之一,医药分家后,会让目前医生靠医药获取收入的途径断掉。大大影响一些医生的收入。按照目前的薪酬体制,经历了5年到10年的大学学习才取得行医资格的高知群体,而且面临医患矛盾的高压,有可能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低收入群体。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政府我相信也考虑到了。

我们展望和推演一下,多点执业的政策彻底落实了,医生的就业形态会分为3种。第一种,同时和几家医院签订合约,约定上班的时间,地点,劳务报酬。第二种就是医生自己开诊所。第三种,医生加入医生集团(张强已经成立第一个医生集团,有点像演员和演艺公司的合作形式),一些和医院之间的合作事宜 ,全部由经纪人打理。诊疗费双方商定。接下来会出现门诊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都不等的挂号费。而且医生有权利筛选病人。因为目前,病人是有权利选择医生的。将来的体制,选择是双向的。这同时为国家解决了分诊机制。国家在医保范围内,会报销真实的诊疗开销和核准的挂号费。一个头疼感冒的患者,非要挂一个大牌的专家号。这样就占用了一个大病患者就医的机会,比如核准大病的挂号费是50块钱。那这个专家就有权利在核准范围外挂号费外加1000元。一是知识产权的货币体现,另外一个也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手段。

这样的体制,在移动互联网,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上。国家的政策,才有加速落实的可能性。并且正在加速实现。因为移动互联网和医院信息化作为技术,已经成熟。在条件催化政策落地形成的新的医疗体制下,真正有才干的医生,会获得和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匹配的收入。比如挂号费用,根据专业知识技能的增长,从十块,可以慢慢涨到100,200。除了专业知识技能以外,医生的个人价值要把专业知识技能以转化成给患者的治疗效果体现出来,同时也会以劳动报酬的货币价值体现出其经济价值。

互联网+医改的形式下,医生的口碑建立也会发生改变,传统时代,一个医生的口碑,是要靠数十年,甚至二十年,在一个划定的区域,比如洛阳,靠诊后患者之间口口相传建立起来。而且这个医生一般情况下会在一个医院执业到退休为止。很容易找到。但是如果多点职业后呢,怎么去找这个口碑医生。只能在该“粉丝医生”和众多的“粉丝患者”之间建立一个可以实现顺畅沟通的信息通道。互联网,特别是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实现了这个通道的建立,而且缩短了一个“粉丝医生”升级的 周期。因为传统的就医方式,一个患者门诊看完病以后,即使获得很好的疗效。但是诊疗结束以后 ,病人会逐渐对医生遗忘。即使有什么事情想咨询医生,也要冒着麻烦的排队挂号去医院找医生,或者因为担心麻烦就断绝了联系和沟通的想法。而且逐渐还会淡忘医生的名字。所以,医生其实丧失了很多的潜在的“粉丝患者”。在多点职业实现以后,患者或者其亲朋好友再次有诊疗需求想联系该医生的时候,有可能无法找到这个医生。那个时候这个医生已经多点执业了。你不知道这个医生在哪里?很多连姓名都想不起来。所以应用掌上医疗,医生和真实诊疗过的患者可以延续沟通和联系。通过医生的个人空间,患者可以看到这个医生的动态和最新的诊疗技术信息,可以看到其他患者对医生的评价。这样,日积月累,医生可以积累到成千上万的患者群体。我们继续展望,如果你的医术获得了高质量的口碑,在掌上医院有数十万的粉丝患者。这些都能通过掌上医院给你带来新的患者。接下来你去和一个民营医院谈合作,可不是按现在出一个上午的门诊拿多少钱的工资。你谈判的砝码加大了。你应该是这样去谈的 ,你告诉医院,你一个上午可以带50个患者来门诊,(因为可以提前用掌上医院预约,患者是冲着医生来的,不是这个医院),同时下午会带10个病人用医院的手术室进行手术。那么个人的收入报酬绝对不是现在这样。而这种合作方式,也会倒逼民营医院,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和服务,相匹配的合作条件,吸引这样高口碑的医生来医院坐诊。所以我坚信以后绝对会出现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医生”群体。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医院已经这样做了。以期权和股份吸引了大批国内眼科大腕。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互联网+医改形势下的医生,应该有做“粉丝医生”的想法和行动。用移动医疗互联网的专业管理工具去实现(微信实现不了,微信只能加2000人。微信公众号也实现不了,微信公众号不能发电子病历,不能和某个患者私聊)

掌上医院医生版本-<<桃谷医生>>,目前就是这样一款合适你做“粉丝医生”的工具,与其他一些app比如春雨医生等不同的是:

1 医生和患者是有过现实诊疗过程而认识的。不是网上那种互相不认识的咨询。可以让一次诊疗以后,在掌上医院互相关注。或者患者单方面关注医生。所以,一旦诊疗效果患者满意,会形成真实而高质量的口碑,而且这样的患者和医生都在同一个区域内,因为口碑又会带动患者身边其他的人成为医生的下次诊疗的潜在患者。

2,可以实现预约挂号,电子病历读取,检验报告读取,影像报告读取。医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调取。方便管理病人,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如果以后政策放开,医生有权力决定是否同意某个患者的挂号预约,也就是筛选病人。

3,因为医生都是实名制,可以方便和同行的医生交流。也方便和国内或者省内的大牌专家联系。

4,给患者制作的app,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医院名称冠名量身定做的app。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一个模式。所以桃谷和医院,也是真实的合作。院内安装桃谷的服务器与医院系统对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工程师负责维护,医生对app有任何需求,都能通过现实中真实的人反应上来并得到反馈。这样最大化地满足了医院和医生的需求。就好比我们让裁缝做的衣服,比在店里边买的衣服合适。而且你能随时随地找到这个设计师根据新的需求给你修改衣服。虽然这样人力成本非常高(上百个工程师为一个医院的app进行研发)。但是没有办法,中国的医院需求是不一样的,目前这样的模式只有桃谷在做。因为这样的特点,作为移动互联网公司,这样尽最大化努力去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坚信用户会认可和习惯这个工具。桃谷,两年之内,一定会覆盖到全中国几千家医院。成为掌上医院领域里边的“微信”。

5,桃谷的创始人张守川先生,凭借创建京东商城,创建阿里巴巴的阿里健康。具备丰富的互联网经验,加之精英团队的协作和广泛的资本方投资认可度。已经获得了很多大牌资本的投资意向。准备用互联网免费的形式,快速覆盖全中国。所以,虽然成本巨大,但是背后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这个划时代的产品。

对医生来说,在掌上医院是大形势的前提下。其他的人,从一开始都在用这个医疗领域里面的“微信”。而某个医生如果一开始用的是一个其他的工具。几年以后,想把这个工具上的患者,转移到桃谷医生上,很费事。而且患者和同行,大多的也是在用桃谷医生。和你的沟通和关注势必会打折扣。

移动医疗互联网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国家医疗改革的意志也是坚定不移,两者碰撞所形成的新的体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但是也会很快。回想微信不到2年就产生了众多微商。让大家都有点措手不及。所以有移动互联网性质的“粉丝医生”,肯定会成为常态。

关注“互联网+”第一自媒体:易观李雷,官方微信:yiguanlilei,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网址:互联网+医改=自由的“粉丝”医生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081

相关内容

独立调查|“网红医生”背后的“流量经”
每位医生都可以成为自明星
医美直播营销,怎样找到靠谱的网红?
互联网造星背景下的粉丝行为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粉丝身份认同与转换
互联网直播行业 网红经济=粉丝经济?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14集预告法医终于露馅了,医生帮杨光耀查他,查出他原来改过名字…
怎么把医生包装成明星?
卫计委:2015年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