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美妆巨头“冰火两重天”:资生堂断臂求生,爱茉莉靠欧美市场逆袭
今年一季度,日韩美妆巨头的财报就像一场“美妆版鱿鱼游戏”——有人靠涨价和裁员勉强止血,有人靠欧美网红爆品躺赚,而中国消费者,正从“买爆免税店”变成“精打细算拼电商”。
资生堂:砍掉“拖油瓶”,日本大妈比中国游客更靠谱?
资生堂这份“扭亏为盈”的财报背后,藏着一场痛苦的自我革命。当中国旅游零售业务持续低迷,海南免税店门可罗雀时,资生堂果断将中国业务与旅游零售业务合并,让高管“一人扛两锅”。虽然这一刀下去让Q1销售额还是跌了12%,但线上渠道的亮眼表现总算挽回些颜面——三八节期间CPB、NARS等品牌电商销售额两位数增长,证明中国消费者们不是不花钱了,只是不愿意再去专柜“人挤人”。
转战本土市场成为资生堂的救命稻草。借着日元贬值的东风,日本旅游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资生堂趁机推出各种“限定套装”收割外国游客,让资生堂、CPB等品牌在本土市场的利润率直接翻倍。更狠的是,公司还祭出“提前退休”的大招缩减人力成本,把省下来的钱都砸在网红营销上。
但美洲市场却给了资生堂当头一棒。旗下醉象品牌销售额暴跌60%,逼得资生堂不得不痛下决心:关店、换供应链、重组团队,目标2026年前必须盈利。这一幕,像极了当年资生堂壮士断腕砍掉泊美的历史重演。
爱茉莉太平洋:美国市场涨80%,中国团队哭晕在直播间
当资生堂还在为扭亏苦苦挣扎时,爱茉莉太平洋却交出了一份利润暴涨62%的惊艳答卷。而这份成绩单的最大功臣,竟是远在大洋彼岸的欧美市场。
在美国,兰芝的气垫粉底被网红捧为“韩版NARS”,悦诗风吟的绿茶系列在TikTok上病毒式传播,就连一向高冷的雪花秀都成功打入了梅西百货。这些爆款直接推动美国市场销售额暴涨79%,而中东土豪们对“斋月限定套装”的疯狂抢购,更是让欧洲中东非洲区的业绩翻了整整三倍。
反观曾经的主力市场中国,爱茉莉却不得不面对销售额下滑10%的尴尬。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大幅收缩线下渠道后,中国业务居然悄悄实现了盈利。雪花秀通过VIP美容课程维系高端客户,Ryo吕靠“防脱洗发水”在直播间卖爆,证明了中国市场不是没钱赚,只是赚钱的方式变了。
高丝:澳尔滨卖爆,但雪肌精跌成“时代的眼泪”
相比之下,高丝的业绩就像个“偏科生”。旗下澳尔滨品牌在日本狂卖26%,但曾经的明星产品雪肌精却暴跌14%,成为中国年轻人“早C晚A”护肤理念下的牺牲品。
虽然高丝宣称“中国市场实现盈利”,但转头就预测全年销售额要跌,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背后,是品牌对中国市场既爱又怕的复杂心态。更令人担忧的是,旗下Tarte品牌在欧美市场表现疲软,逼得高丝不得不效仿资生堂,开始关店、优化供应链的标准化操作。
美妆行业的新生存法则
这三家巨头的财报,共同勾勒出2025年美妆行业的残酷生存法则。
首先就是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免税店门可罗雀,但直播间能一夜卖爆;专柜无人问津,但测评视频带货百万。品牌要么适应这种碎片化的消费模式,要么就会被淘汰。
其次,欧美市场成为新战场。比起赌中国市场的复苏,在TikTok上制造爆款、在中东推出斋月限定,显然是更稳妥的选择。
当然了,断舍离成为必修课。从资生堂砍醉象,到高丝收缩Tarte,再到爱茉莉调整中国线下渠道,大牌们正在用行动证明——在寒冬里,壮士断腕比死撑到底更明智。
这场美妆行业的生存游戏告诉我们:在这个消费者善变、市场动荡的时代,能够快速转身的品牌才能活到最后。资生堂的转型之痛、爱茉莉的欧美逆袭、高丝的艰难取舍,都在诠释同一个道理——2025年的美妆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不进化就出局”的残酷新时代。
吴迪
校对 石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日韩美妆巨头“冰火两重天”:资生堂断臂求生,爱茉莉靠欧美市场逆袭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2565
相关内容
美妆国际巨头纷纷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洗牌破局中国市场国际美妆巨头去年业绩都不错 今年美妆行业发展如何
7起人事调整,资生堂们重振旅游零售
以公益传播“亚洲之美”爱茉莉太平洋“妆典生命”登陆北京
2024进博会|国际美妆“卷”向黑科技
局势逆转,美妆行业渠道彻底变了
爱茉莉太平洋七度亮相进博会 诠释前沿美妆魅力
国货美妆崛起,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品牌
2024年美妆行业分析:冰火两重天的挑战与机遇
周杰伦们,能否挽救失速的美妆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