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打开阅读新可能 | 新京报快评

发布时间:2024-04-23 17:58

原标题:网络文学打开阅读新可能 | 新京报快评

▲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作品展集中展示近期优秀作品。新京报资料图

在中国,每两个网民中,就有一位是网文读者。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4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平台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达5.37亿人,结合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中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计算,中国网民近一半是网文用户。

这样的数据,恐怕出乎很多人意料。在科技深入社会生活的当下,仅就数字阅读而言,阅读人数无疑仍在大幅增加。究其背后缘由,网络文学阅读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读书不再只有“读文本”这一种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利用通勤时间在番茄小说上听一本书,也可以跟着抖音读书博主的一系列短视频看明白一本巨著。可以说,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读书这件事,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开始。

当文学遇到互联网,将会结出怎样的果子?不可否认,网络文学诞生之初,其内容给人以“低质”“无营养”的印象,甚至读者本身也羞于承认自己爱看网络小说。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心存疑虑,甚至担心网络文学的出路。

事实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不同形态,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共鸣,并不会因为看的是“纸张”还是“屏幕”有所不同。

一种新事物总有成长壮大的过程,而经典作品往往脱胎于大浪淘沙。随着网络文学内容质量的提高,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社会评价也在随之改变。

比如,现实题材代表作《长乐里:盛世如我愿》获得第二届“天马文学奖”,并被大英图书馆收录;玄幻题材代表作《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获得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奖;墨书白、红刺北等网文作家跻身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新会员名单。这无疑都是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及作者的认可。

而且,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作品与读者之间的社群交互性,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近年来,也为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输送了大量优质IP,这不仅为作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最大程度扩大了原作的影响力。

上述报告同样显示,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即将迎来3000亿元市场。就拿网络小说《庆余年》来说,改编成电视剧后一夜爆火,第二部更成为全网首部预约量破千万的国产剧,海外独家发行权已被迪士尼预购。很多新兴网络文学IP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于4月23日宣布影视化,未来可期。

那么,网络文学的勃兴,阅读方式的多元,对于传统文学而言,到底是利还是弊?

其实,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二元对立的思路,并不可取。事实证明,时至今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正呈现出相互融合与促进的趋势。

很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摘得主流文学奖项,还向出版业“回流”,落纸成书;而传统出版物也因多元阅读方式的出现,重新焕发了生机,再次走进大众视野。比如,每天有600万活跃用户在番茄小说阅读经典出版物;再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成为2023年抖音上最受欢迎的经典名著。

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作者对高品质作品的追求,还是读者对优质内容的消费,并未因为媒介的变化而有所降低,反而实现了新变,新的媒介为好内容开拓了更大空间。

此外,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作者规模已经达到2405万,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在过去,文学经典主要由少数知识精英生产,在现在和未来,恐怕更多来自市场和大众。

因此,有观点提出,想了解大众、理解大众的想法,不妨从网络文学入手。如果将网络文学理解为大众文学的代表,那么现在流行什么题材、什么风格的作品,就可以说表征了此时此刻的大众心声和时代底色。

以此而言,网络文学打开阅读新可能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学拓展了边界,并发挥其独有的社会价值。

撰稿 / 邱页(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刘越

责任编辑:

网址:网络文学打开阅读新可能 | 新京报快评 http://c.mxgxt.com/news/view/1335

相关内容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出炉啦!
奖项被本地人包圆,诗歌评选别搞成自娱自乐 |新京报快评
以书为媒,阅读新业态如何创造新体验
将开展近300场活动 第十四届北京阅读季启动
解读“春牛首”的习俗与文化内涵,文化学者薛冰携新书走进牛首十二讲堂
澎湃新闻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世界读书日|阅读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从国际安徒生奖看儿童文学新“行情”
世界读书日别忘维护版权 报告文学《创作之伞》在渝首发
新时代文学理想的中国式表达——读彭学明长篇纪实散文《娘》和长篇小说《爹》|书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