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与长三角文学对话,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南北文化“碰撞与融合”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2024莲池文学周日前开幕。作为核心活动之一的京津冀与长三角文学对话在河北大学举办,与会嘉宾们围绕“文学的北方和南方”主题,深入研讨南北文学的传统与创新、南北文学对中国当代经验的表达等话题,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南北文化“碰撞与融合”。
“从南方看北方,或者从北方看南方,其实中国文学一直有这样互相眺望的传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看来,关于南方和北方,他的心目中有一份非常具体的文化地形图。“这种地域文化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文学提供了极好的生长土壤,因此他认为京津冀与长三角文学对话意义深远、意味深长。”
沿着陈晓明的讲述,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认为,燕赵大地有辉煌的现实主义传统,所以北方作家会更关注普遍性、典型化,作品显得更有厚重感和广阔性。而南方作家可能更看重精神的个体表达,特别是作品中情感的丰富性和对人性的挖掘。他期待在南北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能够诞生新的文学叙述方式与新的文学形象。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建民从鲁迅对南人和北人、京派和海派的论述出发,认为沈从文、汪曾祺等京派作家,表现更多的是对传统田园诗的眷顾与留恋。而张爱玲等海派作家则接受与拥抱多元开放的城市文化。两地的文学传统,现在也在或明或暗地影响着京津冀作家和长三角作家的创作。“期待两地作家能够取长补短,突破原有的定式和观念,让读者体验到地域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对话中,嘉宾不约而同地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北方和南方在文化习俗、生活习惯乃至城市景观上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这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着影响。
《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表示,原来人们心心念念的地方性特征,其实慢慢地在削弱。“但是当南北的地域标签更加模糊的时候,它的个体和细节反而会凸显出来。例如北京的移民跟上海的移民,他们的视角和感触也有差异,他们都写快递员的生活,但笔触各不相同。”
作为与会嘉宾中最年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诗人李壮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对于90后来说,我们空间体验的时间维度正在消失,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几乎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上午在北京,中午在上海。”李壮认为,相较于莫言、贾平凹等前辈作家,青年作者的经验结构其实由共享单车、滴滴打车、高铁站、飞机场所构成,随时可以到任何地方。“因此我们对北国和江南的感知,逐渐没有差别了,这也是新的写作者必须面对的境况,我们必须找到更合适表达的维度。”李壮表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
责任编辑:
网址:京津冀与长三角文学对话,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南北文化“碰撞与融合” http://c.mxgxt.com/news/view/13449
相关内容
京味津韵海派渝风大碰撞 “欢乐对对碰”碰出戏剧曲艺满堂彩六十余名作家走进上街,来一场文学与航空的精彩碰撞
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洛阳老城携汉服文化走进北京大学
探寻津沽城市文化源头与脉络 《天津之睛》新书发布
香港故事|剧作家何冀平的京港“双城记”
陈崇正小说《归潮》研讨会举办,专家共话潮州文化与文学魅力
中国文学起源与中华文明基因形成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碰撞式读书:把你的对话感官调动起来
2024微博文化之夜主题论坛:文旅融合繁荣文化生态 多元多维赋能郑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