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政文:“饭圈”实属“圈钱”,造星不能“割韭菜”
“饭圈”实属“圈钱”,流量明星的产生实属一场场商业游戏。在“饭圈”文化中,粉丝与明星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崇拜关系,更是“我愿意为你付出”的养成关系。所谓“流量明星”,其内涵便是明星不再依靠长久积累的实力或优秀作品,而是依靠粉丝的集体行动来快速造星。这往往由一些企业或平台发起的选秀节目、影视剧等发起,人们称其为“造星经济”。
“造星经济”的惯用套路是,平台方制定一些规则来推动大家参与造星过程,比如明星排名等的投票、制造话题热搜等。为了自己的“爱豆”能够出圈、能够“大火”,认为“自己的付出会直接影响偶像命运”的狂热的粉丝便不惜投入大量金钱、精力进行支持。既有金钱投入,又有流量支撑而来的商业变现,由此,资本迅速攫取着粉丝的价值。
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一次次资本煽动的集体行动之后,粉丝甚至偏执地认为其“爱豆”的一切行为、一切想法,不分是非黑白都是正确的,都应该无条件地支持,而“爱豆”的一切对立面都应该被反对、被责骂……诸如此类的许多错误甚至极端想法和行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资本无底线地推动这样的“饭圈文化”,不仅助长了娱乐圈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破坏了正常的文艺创作环境,导致浮躁成风,更影响了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资本的逻辑里,一个流量明星过气了,那就再造“一打”,只要能赚钱就行,至于这些明星学养咋样、德行如何、艺术水准多高,都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甚至,乐于为他们制造绯闻、编造话题,既不触碰负能量的底线,更不攀登正能量的高峰,没意思也没意义,但是资本只追求热度,有热度就有经济利益。而作品呢?为了赚快钱,管他什么演技、艺德、基本功,管他什么剧情、史实、艺术水准,这些流量明星上场就念数字,各处赶场,片酬惊人……如此“造星经济”,岂能出人才、出精品?
造星经济,无疑是在割青少年的“韭菜”。众所周知,一次次被裹挟进“饭圈”文化泥沼的,往往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他们容易被“爱豆”一张张“俊俏”的脸蛋蒙蔽,沉迷在资本的圈套里而不自知。如今,资本的诸多套路、“造星经济”结出的一些“恶果”,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相信广大青少年会更加理性文明追星,让德行引路,让作品说话。
文艺生态和网络空间都应更加清朗和健康,这就需要对资本的行为予以严控。演艺经纪公司、网络平台应该摒弃唯利是图的心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拒绝资本的肆意操控。各网络平台应该升级管理策略,在选秀等节目的规则设置上严控资本的过多参与,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坚决抵制违规集资等打投行为,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对于严重扰乱网络秩序、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管理部门应采取严厉措施,让资本承担应有的责任、对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网址:人民日报政文:“饭圈”实属“圈钱”,造星不能“割韭菜” http://c.mxgxt.com/news/view/134812
相关内容
揭密“造星”产业链:粉丝成了被割的“韭菜”那些全网“收奶”的做局者,也是选秀背后的割韭菜者
艺人、音乐榜单下架背后,饭圈“打投”钱去哪了?
明星火锅店割了谁韭菜?
施有朋:从李佳琦到辛有志,网红+明星,是如何割韭菜的?
电商找明星直播带货,怎么才能避免被割韭菜?
揭秘“饭圈”乱象的幕后推手 粉丝:精神控制很可怕
新京报评论:明星艺人不能把粉丝歌迷当韭菜
以“00后”为主的粉丝群体,低龄化的饭圈
人民网三评“倒奶事件”之一:不花钱不配当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