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明星企业Roadstar之死:祸起内讧,强制清盘,可叹可鉴

发布时间:2025-05-22 01:24

资本寒冬尚未散去,无人驾驶明星创业公司星行科技(Roadstar.ai)上演了一场创业大败局,原因并不是“缺钱”,而是“内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Roadstar在经历管理层内讧之后,目前已进入清盘状态。树倒猢狲散,创始人各自出走,投资方通过仲裁清算。曾经的创业明星如今似流星陨落,令人唏嘘。

面对败局,公司创业者和投资人何去何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Roadstar早期投资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Roadstar核心技术团队保留下来开启了新的公司,早期投资人转向支持新的公司。

创业者和投资人如何避开“内讧”的雷区?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创始人股权分配等制度需要重视。

星起星落

起底高段位“宫斗剧”

Roadstar成立于2017年3月,与谷歌旗下的Waymo一样,定位于研发 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

公司三位创始人分别是CEO佟显乔、CTO衡量和首席科学家周光,他们曾是百度北美研发中心的同事。

其中,佟显乔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无人车方向博士,曾就职于苹果特殊项目组、英伟达自动驾驶算法组,在百度硅谷团队负责无人车定位和地图;

衡量曾就职于特斯拉Autopilot组、谷歌地图街景组,在百度担任自动驾驶项目组技术委员会核心委员;

周光从德州大学博士毕业后,即加入百度硅谷无人车团队,负责标定、感知等方面的工作,没有其他工作经历,因此在公司中的职位稍弱。

从融资经历来看,Roadstar曾获得云启资本等机构的青睐,2018年是其 “繁盛”之时。

2018年5月,Roadstar获得1.28亿美元A轮融资(折合人民币8.6亿元),由深创投、双湖资本领投,老股东云启资本、七熹投资、元璟资本、招银国际跟投。当时,创下自动驾驶行业同一轮次最高融资额,公司估值达到9亿美元。

此前,在2017年6月,Roadstar曾获得云启资本、松禾资本、远望资本、耀途资本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

据悉,两轮融资后,Roadstar产生了7名董事会成员,除佟显乔、衡量、周光三名创始成员外,还包括首席战略官那小川,以及云启资本、双湖资本和深创投三家投资机构代表。

然而,2019年1月21日,内部矛盾“火山”爆发,公司官微发出《深圳星行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处理周光违纪行为的公告》,罢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周光在公司的一切职务,终止所有劳动合同。这则公告列举了当事人周光私藏代码、数据造假、收受回扣三大违纪行为。

周光得知被“罢免”的消息,随即向媒体发出接受采访的回应,但翌日又放媒体“鸽子”。而Roadstar的投资方云启资本站出来,对上述“罢免公告”作出公开回应。云启资本向媒体发布了一则署名为“星行科技全体投资人”的声明。

该声明表示,解除周光职务的决定有损公司和股东的核心利益,并且程序上也违反了与投资人的相关协议,并不生效,建议团队成员充分沟通,消除分歧。

然而事件并未因此平息。今年1月底,参与A轮投资的多位投资人提出诉讼仲裁,企图通过仲裁实现退出。

而周光于今年2月27日和3月25日,分别将佟显乔、衡量以及Roadstar告上法庭。

如今,投资方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介入协调,最终强制要求Roadstar清盘退出。4月2日,其中一位投资人合肥贵邦投资将佟显乔和星行科技告上法庭。

何去何从?

投资人转向新团队

处于无人驾驶火热赛道的Roadstar将何去何从,投资人的钱会打水漂吗?

据悉,Roadstar现在账上的5.8亿元已经被冻结。有分析认为,如果投资人在仲裁中胜出,这些钱还不够偿还A轮投资人,天使轮投资人的钱也将打水漂。Roadstar除了要退还账户中的近6亿元资金,三位创始人还需要根据各自股权比例偿还剩余债务2.6亿元。

一位在沪从事股权交易工作的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这家公司很难有人愿意接盘,除非管理层大换血,不然心病仍在,公司难以发展。

另有说法称,Roadstar的天使轮投资人几乎都转向支持周光的新公司,希望在新项目中能够止损。

一位Roadstar早期投资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这个事情比较复杂。目前Roadstar核心技术团队保留下来做一家新的公司,投资人其实都在支持新的公司,而Roadstar会走清盘流程。相当于投资人放弃了老的Roadstar,转向支持新公司。”

复盘启示

如何不踩“内讧”坑

明星项目陨落,带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复盘后的启发。

据有关媒体报道,Roadstar三位创始人除了缺乏信任,团队成员之间的股权、职责分配存在很大问题,股权太过平均,没有人完全拥有掌控权。据悉,团队曾与顺为资本接触,希望获得雷军的投资。当时(创始团队)提出的股权分配是绝对平均(即三人按1∶1∶1分配),顺为资本方面认为“不成熟”,拒绝提供融资。

即使经历了之后两轮融资的股权变动,三位创始人持股比例相差也不大,没有一人拥有绝对控制权。

而这也为后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因此,Roadstar合伙人陷入“撕破脸”境地,股权分配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上述从事股权交易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创业公司发生内斗并不罕见,同处无人驾驶行业的景驰科技“内斗”也曾闹得沸沸扬扬。为了避免类似困境,该业内人士建议,初创公司在设立之初,除了谨慎选择创始合伙人外,还要做好股权分配、任务制定,以及股东一票否决权等规章制度。

关于创业公司核心团队发生“内斗”的原因,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熊文向本报记者分析,股东利益分配不均,或者公司没有核心股东,都会导致公司“内斗”。

具体而言,一旦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又无法协调,或者股东之间的表决权相当,当发生冲突时,股东无法做出合法的股东会决议,公司“内斗”便可能爆发。冲突双方会对公司的控制权、经营权发生争夺,结局往往是一方出局或者公司解散。

创业公司该如何避免团队“内讧”?熊文建议,创业公司在设立之初,从人的角度上看,要选择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作为创始股东,并充分考虑到各个创始股东对公司的投入贡献、创始股东是否会中途退出等因素,并作出安排及约定。

另外,从制度角度上看,应聘请专业的律师进行股权结构设计,制定适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公司章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创业公司在成立之初偏向于关注公司的技术研发、利润目标、市场、投融资等,而忽视了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退出等公司章程约定,缺乏相应合理的利益分配规则和公司运营规则。或者即便有相应规则,也没有执行到位。一旦股东之间发生冲突,很容易导致公司解散。

对于投资人如何避免“踩雷”,熊文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首先,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要对标的公司的股权结构、核心人员、产品、公司运营管理现状等做好尽职调查。

其次,投资人进入标的公司时,对标的公司的股权比例、投资期限、利润目标、运营规则、股东责任、优先权利、股东回购、股权转让、退出机制等与创始股东达成一系列的协议约定,甚至要修改标的公司的公司章程。

最后,不管是公司型基金、合伙型基金,还是信托型基金,都要对标的公司的运营及时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咨询权。一旦发现内斗问题,投资人可以选择依据协议约定及时退出标的公司,或者受让冲突一方的股权继续投资标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记者 朱灯花)

网址:无人驾驶明星企业Roadstar之死:祸起内讧,强制清盘,可叹可鉴 http://c.mxgxt.com/news/view/1353026

相关内容

被收购、倒闭、内讧 无人驾驶进入“混沌时代”
《宣判》大明星无证驾驶闯大祸,致6死2重伤,他是活腻了?
“地小文元”,智驾百度系的恩怨往事
L3商业化元年,智能驾驶
王传福再度强调:无人驾驶是忽悠
金泰妍是发生车祸怎么回事?盘点出车祸死亡的韩国明星
出轨、无证驾驶!那些被明星坑过的各大车企!
田连元拒绝酒驾:无法抹平的痛 盘点遭遇车祸的明星
纵目之殇,从自动驾驶明星到经营危机
自动驾驶行业观察:竞争格局、技术路线、问题挑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