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悦人物访谈|林健华:华语乐坛金曲造星人,蛰伏三年重出山?
林健华
华语乐坛著名词曲创作人及制作人
香港拾点音乐 J10 Music Co Ltd 董事
中国广州森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
WCOPA世界表演艺术锦标赛中国赛区主席
中国广州PAKA影视文化基地始创人
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常务理事
曾任台湾滚石唱片音乐制作人
曾任金牌大风唱片中国及香港区音乐及艺人顾问
曾任香港华纳唱片艺人项目合伙人
曾任香港维高文化艺人项目合伙人
香港作曲家及填词家协会会员
香港 IFPI唱片业协会会员
澳门创意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人物简介
林健华于1995年以Blackbox 乐队正式加入华语乐坛,在行业里拥有丰富的音乐制作及艺人策划经验;至今创作和制作歌曲超过350多首,专辑制作超过50多张。
合作过超过100位巨星,金曲代表作包括有莫文蔚《忽然之间》,张学友《有病呻吟》,古巨基《必杀技》《眼睛不能没眼泪》,陈奕迅《与我常在》《我的快乐时代》,杜德伟《情人》,李克勤《六尺风云》,梅艳芳《我很快乐》, 梁汉文《八里公路》《一再问究竟》,刘若英《听说》,张敬轩《骚灵情歌》,张智霖《相爱无梦》,刘德华《另一半》,郭富城《我Buy》《我勇敢》等,歌曲流行于中港台三地及东南亚,斩获各大颁奖礼的金曲奖,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音乐人 。
“互联网都是用来消遣的。”在旁观察了三年的林健华笑着挖苦。他眼睁睁看着2013年诞生的这个电子怪物,沿着网络线路实现高速覆盖,几乎断绝了香港所有的传统音乐市场的后路,一切都在土崩瓦解。
他对黯淡的市场感到失望,于是选择了隐退,将这场电子狂欢抛在脑后。但他的音容以另一种方式在乐坛持续活跃着,他创作的音乐仍经无数人传唱,旋律里有他清晰可闻的灵魂震颤,飘摇在实体唱片市场的灰色末世里。
我们今天将追随这个身影回溯到二十多年前的光影里,那里有九十年代鼎盛时期的港台音乐,有无数耀眼的天王巨星,有才华洋溢的音乐人,共同筑就着如今难以望其项背的乐坛高地....
闪耀新星,滚石签约的“黑盒子”
比起课堂的刻板学习,乐理里的美妙世界更能吸引年少的林健华。他沉醉其中,对音乐有着过分的着迷与热情,自小就靠着自学学成了各种乐器和编曲。
在花季雨季都还未成形的13岁,他为自己构思好了未来的音乐之路,虽然没有受过正统音乐学院的教化,但野蛮生长的音乐细胞孕育着他自由的音乐灵魂。边玩边学的音乐催生了他无限的创意与激情,“正统学院派大多数时候是在重新演绎别人的作品,而我是在玩自己的音乐。”
时间飞跃如梭,时代更迭推进,香港的九十年代即将踏入世纪交错的节点,飘忽不定的归属感让人们陷入迷茫,急需大量的精神食粮填满虚空。市场也因此大口吞进各色音乐,这时候是林健华眼中“最好的音乐时代”——春雨落下来,香港遍地都是被浸润滋养的的音乐人。
一支叫Blackbox的独立乐队也在发光发亮,其中就包括青涩的林健华。他白天打着领带,应家人期许低头做着安分的工薪族,周旋在商务办公的枯燥日常里,夜里则换下西装革履,直奔乐队和电台节目,纵情跳进音乐的世界。
喷涌的才华和热情让这只乐队得到了各方的青睐,最终接下音乐巨头滚石唱片投来的橄榄枝,出道后的Blackbox很快发行了自己的单曲和专辑。市场的大量需求,加上出色的音乐创作,让他们收获了大众热烈的反馈。
市场敞开的怀抱驱使他不断投入更多精力,这段白天黑夜两头跑的经历是他“疯狂而美好的日子”。随着团队的发展,个性内敛的他发现,自己并不像小伙伴那样热爱闪光灯的追逐和闪耀,便退到幕后专心当起了制作人。
巅峰乐梦,从香港到台湾
1997年,在滚石的召唤下林健华远赴台湾发展,彼时的台湾除了有强劲的音乐老将外,也正涌现着一大批新类型的歌手,市场同样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个机会意味着他将进入热火朝天的台湾市场,这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任他扑腾。
登机离港的那天,他兴奋异常,毫不留恋地扔掉了以往上班时所有的西装领带,对他来说,离开意味着心爱的音乐将成为今后的正职,人生的新篇章也就此开启。
自小受到英国60年代新浪漫摇滚乐影响的他,制曲风格上也带着独具特色的英伦风情,加上个人深情绅士风格的糅合,他很快就受到了台湾市场的接纳和欢迎。
在97年林健华制作的《与我常在》成为自己的第一首成名曲,由彼时还是新人的陈奕迅倾情演绎,这也是Eason的成名代表作。98年则继续创作了陈奕迅的专辑主打歌《我的快乐时代》,一度红火乐坛,获奖无数,这也高调地开启了林健华原创音乐事业的大门。
从97到98年,在台湾和香港辗转忙碌的两年,是他演艺生涯中的一个巅峰时期。他燃烧着自己强盛的生命力,迸发的创作才情让他彻底打开了自己的音乐世界和专业大道,市场也大力回拥着他。强大的包容性也是他与市场完美契合的重要原因,他精准驾驭着粤语和国语的作曲,所作的音乐在内地和香港一样受用,也能跟多位歌者的曲风和谐共存。
随着声名鹊起,他开展了和更多名人歌手的合作,接连创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像是莫文蔚后来被无数次翻唱的《忽然之间》,杜德伟呢喃歌颂的《情人》等等,每首歌都是歌手们当时的市场主打歌。与张学友合作的《有病呻吟》更是横扫各大奖项,荣膺各电台的年度歌曲大奖和四台联办大奖。
通过在蓬勃的行业里大力汲取能量,他对行业的逻辑渐渐捋清,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意识到自己已具备足够的能力帮助艺人诞生成长,也开始渴望独当一面去发掘出自己的艺人。
领军原创,拾点王国的建立
于是他踏上了事业道路的另一个转折点,于2002年建立了自己的拾点音乐,发掘并推动着有才华的音乐人,大力协助他们开拓音乐事业。
古巨基的经典代表作《必杀技》正是林健华在背后大力操刀,之后他为基仔定制的单曲《眼睛不能没有眼泪》等歌曲都屡屡爆红,由他谱写的款款深情,基仔总能唱出同样动人的情深意切。从此两人便成了工作上的长期合作拍档,基仔的专辑里总少不了他作曲的身影。
他还成功打造了包括周国贤,张继聪,王若琪,梁佑嘉等原创歌手,所带过的艺人几乎都拿到了很好的荣誉,说到这里他脸上绽放着自豪的笑容。
不仅是这些耳熟能详的艺人,如今许多红火的曲词创作人和音乐制作人小克,梁柏坚,张家诚,Goro Wong等,都是从拾点培养而出的。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大力推动了当时香港创作歌手时代的诞生,是推动香港原创流行音乐当之无愧的重量级舵手和伯乐。
带着歌者的自由灵魂和坚持的他,同时也非常看重市场的作用。“每首歌都是一个产品,设计产品当然要跟艺人和市场的需求对应得上。”他对市场的趋势走向格外敏感,从音乐人的角度帮艺人量身定制音乐创作,再从制作人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商业化的评估,完成整个歌曲设计包装后再放到艺人身上,而后全力推向市场,由此他为乐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的血液。
随着访谈的深入,他的思绪似乎早已飘远到歌舞升平的当时,拾点就这样走过了辉煌闪耀的十年。而这荣耀背后是他对音乐无尽燃烧的狂热,这位多产型的音乐制作人,除了写歌和制作,还承担着经纪人和管理人等角色,那个时候的他几乎每天只在车上短暂地休息3个小时。睡梦里都飘扬着旋律和音符,若是梦到某个合适的demo,甚至还能立马跳起来把demo编进曲谱里。
相应地,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繁忙的事务也让他难以抽空来歇息脚步。对于他来说,自己的艺人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不断的培养才能成长起来,“你要把最好的资源投放给他,带着这些孩子你就不能随便放手和离开了。”
隐退蛰伏,传统音乐工业的萎靡
但这一切的繁荣在2013年开始大规模崩塌,随着互联网的进入和冲击,传统的音乐工业遭受巨大冲击。传统音乐从业者们们费尽力气打造的音乐及依靠的盈利模式被互联网彻底打乱了。加上香港的不良善经济状况,市场和品牌的推广都难以维继,唱片公司和艺人都是亏损的状态。
“我觉得那个时候就是香港和台湾市场没落的时候,我看不到这里的明天。”敏锐地察觉到之后即将到来的持续的不景气,他果断作出了隐退的决定,也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停下休息的理由。他感叹道“不想太累了,觉得是时候该停下来”。
整理完旗下艺人们的签约事项,他便暂停了他的拾点王国的运作,用拾点的十年发展,为自己画下了一个阶段性的句点。隐退后的他选择到广州休养,未来有意待在内地发展。如此一待就是三年光阴。
重归江湖,热情备战新时代
同样是随着互联网的浪潮起伏,内地很快就展现了迥然不同的境况。音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互联网带来各种各样的音乐商业模式,许多音乐节目投入的资源和制作媲美国际顶级的水平,演唱会和音乐节更是层出不穷,这让原本有所预感的他也吃惊不已,“这个市场简直是太疯太好玩了。”
老本行的活力回血让他感到心潮澎湃,内地蓬勃的市场生机让他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当年的香港乐坛。随着媒体音乐版权意识的慢慢建立,他对音乐市场的信心又重燃起来。
歇业三年后的他决意回归乐坛,重振拾点的旗鼓,凭借着多年积攒的深厚实力和地位,他很快就调整好备战状态,于2017年拿下来美国好莱坞演艺协会举办的 WCOPA (世界艺术表演者锦标赛) 第22届中国区总代理,负责策划和举办海选演艺人才,代表中国到美国洛杉矶与50多个国家参赛者竞技。
此次国际性的赛事是他重新启动演艺产业的开端,也为拾点开展艺人经纪和“打造未来世界巨星”的目标铺垫着最坚实的地基。
他重归忙碌,精神状态却高昂饱满。对于热爱挑战的他来说,不管是在国内各地辗转,还是身兼多重身份,像以往所遇到的所有坎坷一样,这些从来都不算是什么困难。
“我在行业里做音乐一直都很享受,困难是肯定有的,因为我一直在不停地去挑战自己的工作难度,不单是做音乐人,还尝试提升到另一种职业状态。我像是有两个脑袋,一个用来应付白天的理性工作,另一个则专注在夜晚的感性创作上。你可以说这是困难的阶段,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成长。”
时光越过二十多年的沟壑,他经历了香港乐坛的高峰时期,见证过台湾的高速发展时期,培植了许多耀眼的乐坛新星,堪称港台原创音乐时代的最强造星人。
历经三年养精蓄锐的隐退,这位乐坛老将重新上路,投身到光怪陆离的互联网+音乐的市场中,新时代和新媒介中蕴藏的无数能量亟待他的发掘。他将带着熊熊的干劲和热情,以高质量的原创为武器向新时代发起挑战,我们也期待着这位华语乐坛的金曲造星人再次闯荡出一番新天地。
图片|嘉宾提供
采访·撰稿|陈安
网址:易悦人物访谈|林健华:华语乐坛金曲造星人,蛰伏三年重出山? http://c.mxgxt.com/news/view/1355769
相关内容
金曲奖上创纪录的蔡健雅,是华语乐坛的一个缩影华语流行乐坛代表人物
两岸三地十大作曲家,每一位都是华语乐坛功勋卓著的人物
华语乐坛三重奏:周杰伦、蔡健雅、毛不易,音乐中探索与传承
华语乐坛30年30人.docx
Billboard Radio China公布2016年度华语十大金曲
华语乐坛30年经典
“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揭晓 乐迷最爱张国荣
“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点评
华语乐坛被神曲入侵的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