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视作品为何难以复刻
翻拍剧或倚赖原作的影响力,或凭借主演的号召力,在播出初期制造出一定的话题热度。
但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编用力过猛等问题纷纷凸显,有的剧集直至收官,口碑和播放量都乏善可陈。
这让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经典翻拍总是失败,诸多失败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却挡不住前仆后继的翻拍者。
虽然翻拍经典大多可以确立作品的质量下限,也有可观的受众群体。然而珠玉在前,观众自然会对翻拍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没有真正可以被观众接受的改编剧情或者演员对于角色精准的演绎,便难免会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
1、选角初衷变了
众多打着“致敬经典”“致敬情怀”旗号的翻拍剧却硬生生将经典影视剧翻拍成了偶像剧,还美其名曰“创新改编”。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创新”既没有实质性的创造,也缺少融入时代气质的新意。
目前最常见的翻拍手法就是请到一些顶流明星参与其中,以为改一下剧情、换一批演员、炫一波技巧,翻拍结束靠顶流明星的粉丝来收一波好评。
其实这样是完全不可取的,让年轻演员尝试经典作品的主角未尝不可,但关键是选角在形象与气质上要契合原著作品,更要具备一定的演技和实力,不能单靠俊俏的外表长相来评判这个演员是否就能出演这个角色。
像当年黄日华饰演郭靖时也是不出名的小鲜肉、挑战江小鱼的梁朝伟也是新人,但这两人不光将作品中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更靠本身气质为角色添光加色。
之前的翻拍剧对于原著的诠释已经基本到位,如今想要翻拍经典作品,在改编剧本之初势必在某些层面进行创新,而关于主角人设的创新又是很多翻拍剧的选择,因此一些不符合原著人设的主演也开始出现。
就像之前播出的新《寻秦记》,作为之前TVB的现象级作品,古天乐版本的项少龙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然而在翻拍后,先不说其少儿剧场一样的特效,改编作者可能连《寻秦记》大火的重要原因都没有搞清楚,火影忍者一样的人物与“黑古”的差距实在太大,也难怪观众无法接受。
并不是说影视剧启用新人,立志创新就等同于创作出了良心好剧,只有选择出优秀的适合人物的演员,加上优秀的剧本与导演的调教,才有机会向经典看齐。
2、商业运作不该拿情怀当借口
首先,很多翻拍的影视作品都是打着情怀的借口来大肆的宣传,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本来翻拍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但是制片方却要以情怀的借口来吸引观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因为翻拍剧在还没有开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大波的情怀粉,在满怀期待的同时,如果他们后来看到的是低于原著的作品,那么好感度则会大幅降低。再加上制片方本身的赚钱目的,不会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品质上,则会导致很多的翻拍剧扑街。
在浮躁趋利的创作风气影响下,本该用于打磨创作的精力被花到了争夺热门IP上,应该花在雕琢作品上的制作费用被天价片酬挤占,本应敬畏艺术、致敬经典,继承发扬经典IP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创作态度被打着怀旧旗号捞快钱的投机心理取代。
于是,“快餐+速食”的经典IP致敬翻拍与模块剧本、段子拼接、五毛特效、抠像后期、浮夸表演、CP炒作、偷票房、粉丝掐架相伴相生。
这些投机取巧、饮鸩止渴的做法虽有可能在短时期内赢得虚高的热度,却破坏了粉丝心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动摇了经典IP苦心构筑的群众基础、消耗了整个影视行业的公信力。所以,相见不如怀念,与其反复回首开掘经典,让受众一遍遍回味至厌烦,不如将其中的灵韵和精髓内化于心,与时俱进,洒脱向前,打造更多能够成为经典IP的原创作品。
一如86版的《西游记》,用了几年的时间,打磨成了我们心目中无可翻拍的经典剧。
对比86版、张纪中版和浙江台版《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哪一个唐僧看起来显得平和善良?哪一个悟空具有灵性顽皮的猴性?
最明显的就是如来了,哪一个更有佛家雍容大度的气质?
86版的人物造型是最贴近观众期望值的,也最符合中国古代文化,可见导演、化妆师及演员在角色的设定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细节。这就是86版《西游记》给当今影视界做出的最好榜样。
“当躁动不已的资本热钱以收割利益为目的,将剧集品质弃之不顾,最终便导致了翻拍剧市场的满目疮痍。”近期播出的这一批翻拍剧手握一副好牌,却因滥用经典而溃败,喧嚣上线之后只落得一地“鸡毛”,亟须创作者反思。
3.再创经典比机械式翻拍更有意义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用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的这句话来为翻拍剧市场纠偏可谓切中肯綮。
从本质上看,此起彼伏的翻拍潮暴露的是国内影视产业的沉疴积弊。一方面,影视产业为资本所捆绑,利益至上。“赚快钱”和“多赚钱”成为某些从业者的准则,这正是部分翻拍剧浮于表面、缺乏创新,剧情注水、故事拖沓,粗制滥造、敷衍塞责的弊因。
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链条不成熟,供能乏力。
王婧对记者说:“影视产业上游缺乏影视人才,尤其匮乏剧本创作人才,影视创作者面对原创剧本不足的窘境自然会将‘橄榄枝’抛给翻拍剧;下游的播出等环节则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市场潜在风险大,翻拍也就成了各方在进行商业选择时的求稳之举。”
翻拍经典并不是贴合不同时代语境的简单复制粘贴,优秀的翻拍作品其实是一次卓越的创造性转化过程,是在经典的基础上再创经典。
对于创作者而言,一旦重启经典就应当对经典负责到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新视角延展出新理解,让经典与时代同频共振。
经典影视作品当然可以被翻拍,被翻拍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比如胡军、林志颖版本的《天龙八部》相比于之前的黄日华版、惠天赐版,就突出了自身的优势并进行了改进,在一些武功、场面上下足了功夫:虚竹的“奇”、段誉的“巧”、慕容复的“邪”等等,收获了观众的好评甚至超越了前作的知名度。
再比如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虽然谈不上超越之前的版本,但也丝毫不逊色,播出之后收视率不断攀升,成为经典之作。
它的选角和表演是它获得良好口碑的关键。剧中绝大部分的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的气质都跟原著人物相当吻合,再加上各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揣摩的用心,故能吸引观众、感动人心。
还有张智霖、朱茵版《射雕英雄传》,同样也是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古装武侠剧,它的经典或许会让你觉得它就是原版,其实张智霖版的《射雕英雄传》也是翻拍于1976年白彪、米雪主演的香港版,并且丝毫不输原片。
翻拍本身并没有错,翻拍乱象实则是影视产业的运作出现了问题。
经典翻拍是对经典的延续和继承,想要把翻拍这一件事情做好,必然需要领悟经典、尊重原创,同时秉持工匠精神,努力推陈出新,方得成功。
*本文整理自《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9日、 节目一线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经典影视作品为何难以复刻 http://c.mxgxt.com/news/view/1358231
相关内容
经典影视作品为何难以复刻经典的影视作品需要具...
百事复刻26年前经典广告 品牌为何时不时走“怀旧”风?
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佳作盘点
高分中国电影经典影视作品推荐
百部经典影视作品,却罕为人知的她
胡歌的四部经典影视作品!巅峰到很难被超越!
刘德华经典影视作品
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演员自己都难以超越的巅峰!
中韩影视合作经典作品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