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与动画创作实验精神结合的先锋——《雄狮少年》创作团队访谈

发布时间:2025-05-22 13:14

访谈录

受访者:《雄狮少年》创作团队张苗(制片/监制)、孙海鹏(导演)、王鲁(渲染总监)、栾慧(音乐总监)

采访者:陈赞蔚(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动画专业负责人)

时间:2022年1月26日

地点:线上·微信语音、移动电话

责任编辑:徐辉

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

来源:《当代动画》2022年第2期

采访手记:

《雄狮少年》一片在点映期间就获业界广泛关注,最终票房远超临近档期的迪士尼动画《魔法满屋》等影片。该片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基调与真实、细腻的光影氛围在国内动画行业中有突破性的进展,两年期的创作、制作效率与极高的电影品质,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技术、流程方面开拓了新的方向。

本采访者在收集并排除线上已有大量的相关访谈后,就该影片的策划、剧本、前期设计与中后期制作管理、人才需求、市场与创作等方面,通过两个多小时电话访谈的方式采访了该创作团队的制片人张苗、导演孙海鹏、灯光渲染总监王鲁与音乐制作人栾慧,希望发掘到更深入的专业创作与制作管理等内容,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

一、影片氛围与调性

陈赞蔚(以下简称陈):张总,您曾是《战狼2》《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影片的制片,这几部影片的市场倾向很强。这回首次涉足动画为何抛弃了商业动画电影常见的超现实、魔幻特效、夸张、变形等手法,却走了这么实验向的方式?

张苗(以下简称张):因为实验向是当时我特别想做的,最早的动机应该源于产品设计差异化的商业追求,这是一个本能。国内很多其他动画类型包括IP改编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动画对我来说,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表达方式,我想要一个不一样的、没人做过的尝试。

此外是想追求创新,我希望电影呈现在大银幕时,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做成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尝试。

写实的方法不一定背离了动画的最大优势,当代艺术家们已经做过尝试。我二十年前看到一幅油画写实肖像非常震撼,这幅画比照片感觉更逼真。摄影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还有艺术家去追求这样的超写实画风?后来我明白了,当我驻足十多分钟去仔细看这幅画时,它带给我强烈的写实感受,让我体会到画笔下能创作出比照片更强烈、更具真实感的作品。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冷军老师的画。

比较写实的场景成为我们在动画美学上一个模糊的追求,我们想把岭南烟火气表达出来。角色在这个场景、道具等都以艺术写实为基调的“舞台”里演戏时,这些东西都是对的,既帮助了故事的讲述、人物的描绘,也帮助了情感的表达。

:这还真是个实验尝试,在真人实拍与三维卡通动画之间找到了一种风格,利用CG技术做仿真环境,很克制地设计角色造型与表演的夸张尺度,影片中很多场景的真实感受的确很动人,尤其是生活在广东的观众。同时利用CG动画技术可实现实拍难以做到的机位,并且角色表演有无限调整的可能。

电影最后全员一起敲鼓的场面震撼且特别动人心弦。孙导,这场戏是如何构思出来的?

孙海鹏(以下简称孙):所有主创团队都有把想法加进来一起去考虑。

创作开始就定了要做好临场感,且一定特别热血。舞狮够热血,舞狮的鼓更是特别容易让人热血沸腾,要把这两点做足做充分。编剧认为结束时如果仅是一段舞狮,会觉得不够、缺点什么,最后想到神来之笔的擎天柱,整个剧本结尾就有了支点,围绕跳擎天柱去做各种动作强化情绪。我们基于这点加了很多更热血、情绪更强化的细节,如舞狮变成真狮、少女阿娟击鼓,然后我想到干脆让所有对手给他击鼓,因为跳擎天柱是不可能的,但又是人们心中想去尝试的事情,所以是合理的。后来音乐总监又加了观众的鼓掌,所有这些一步步让情绪起来。张苗后来又想到干脆让狮头挂在擎天柱上,我们觉得很好。

:果然电影创作需要导演带领团队不断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联合创作,负责不同部分创作的人都有精彩的点子,最终形成的合力会令影片更具感染力。高志森导演给我们学生讲课时也提到过类似的方式,他是周星驰主演的经典电影《家有喜事》的导演。

本部影片是如何设计或表达出少年侠气的感觉的?

:少年侠气是利用综合手段去营造的。

除了文本外,主要是靠光和音乐,最少年侠气的是阿娟在河堤上对咸鱼强喊出李白诗的那个场景,强化了光和汗水两个元素,尤其是傍晚阳光照在脸上有很热血的感觉。音乐方面最有少年侠气的部分是阿娟带着少女骑车,从巷子里穿过去的那段,以及在木棉树底下女孩说你是被木棉花砸中的男人那段。

:电影里原声配乐(ost)的特色是什么?

栾慧(以下简称栾):全篇音乐约七十分钟,我完成了五十六分钟左右的配乐。其余十几分钟音乐由歌曲和广东民乐组成。整部影片配乐融合了民乐、管弦乐、电子乐与传统狮鼓等音乐元素。创作之初我们已明确这部配乐会有大量狮鼓及广东音乐元素,为此我学习研究了传统狮鼓的演奏方法以及一些广东地方戏曲,这些广东音乐元素为配乐添加了独特又有趣的色彩。

:影片配乐的构思结构是怎样的?

:配乐开始用钢琴、弦乐,加一点电子元素演奏表现阿娟的纯真感。开始练习舞狮后,加入了狮鼓和中型管弦乐队,音乐感变得自信肯定。阿娟放弃学习舞狮转去广州打工后,音乐慢慢转为压抑阴暗的电子乐,让迷茫困惑感逐渐加强,表现少年阿娟从无知无畏到面对现实的无力。阿娟归来,音乐将前期所有音乐结合,配器体积加大,情绪增强,再融入高亢的唢呐,一是表现阿娟成长后的英雄气,二是对前期压抑情绪的释放,从而达到一个情绪的燃点。

虽然音乐情绪已经最大化,但这里并不是影片情绪的顶点,阿娟最后一跃和狮头挂上擎天柱才是情绪最强的地方。这两场戏我和导演商定采用简单的狮鼓节奏,通过增加鼓的数量来推进情绪,最后加入观众拍手声把情绪一步一步推到最高。当阿娟落水后,音乐回收不再张扬,而后镜头自下而上慢慢推高,在观众看到狮头挂在擎天柱的那一刻,由舞狮赛场观众惊讶声来宣泄最后的情绪:由少到多,由疑惑的窃窃私语到震惊的呐喊,由一只音箱到全场环绕声,声音随着情绪逐渐放大。用现实的声音来为全片现实的结尾作为情绪最后的助力。

:电影配乐不仅辅助影片叙事,电影原声唱片也是电影衍生品的一部分,如果在音质上有能令音响发烧友兴奋的卖点,更会产生跨界效应。在曲风方面音乐人带给影片独特的岭南地域感受,还有曾盛行的香港武侠剧、久石让等音乐的韵味,结合现代的节奏感,很能带起观众的感觉。

二、故事创作与角色成长

:很多动画电影的制片人或投资人往往第一时间都是找动画电影的编剧合作,您为什么会与没有写过动画电影剧本的里则林老师合作?

:我没有去考虑动画编剧和真人实拍编剧的区别。好的电影作品都始于好的剧作,好的题材变成好的故事,然后变成好的剧本。当时我特别清楚要拍一个少年的故事,因此要去看市场上反应比较好的关于少年的故事,我提到小说《疯犬少年的天空》,但海鹏看了里则林的另一部小说,觉得里面少年感气质表达得很好,然后找到了里则林老师。他是佛山人,对舞狮很感兴趣,所以就开始接触了。我觉得是一个缘分。

好故事,真人实拍导演会选择他的语言去再现出来,动画导演可能用动画语言去表现。剧作最重要的是把故事讲好。

:写实类题材不用写动画电影的编剧的确是个适当的选择,这部影片的情感核心体现的是热血少年气质,找到对应的作者、好的故事表达,加上有经验的制片人、导演的改编,以及良好的制作团队,就会有很好的呈现。

在故事中,男主角的成长弧线做了怎样的设计?与好莱坞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基本一样,即要完成从深水区到高光时刻的呈现。但不一样的地方是最后在现实主义语境里面做了一个主观的表达,最后人物又落到了现实主义的范畴内。

每个普通人一定要去追求自己的热爱,完成生命中每个闪光时刻,虽然闪完光还是一个普通人,但仍然要有一个热爱生活的状态,才可能不断地去闪光。因此主角最后是否成为冠军不重要了,他已经变成雄狮了,是他心中的状态。最后成长跟所有影片不一样的,就是又回归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笔调里面——他又为养家去打工了。

:片中少年经历挫折后成长是经典故事构架,是一个最能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的方式,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没去做挑战。

我们所谓的反好莱坞是在细节上,如桥段设计、人物表演、反应、心理活动等做了很多调整,以符合中国人常识,而不是“戏”里的感觉。“如果是我做选择会是怎么样”,我们创作时更多会想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去做,而非这个剧情的主角应该如何,这是两种概念。

最早大纲写到主角家人希望他去舞狮,然后家人病了,他更努力舞狮要证明自己,是经典的好莱坞式表达。但则林写剧本时,到这就卡住了,真正中国家庭是什么样?家里顶梁柱倒了小孩还会去舞狮吗?我觉得不会,而且他快成年了,该扛起家里的重担,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感受到中国人的样子。很多在大框架下的小桥段设计我们按照中国人的逻辑来,正是这些组成了让观众觉得意外的地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普通人情感。

:男主角的成长弧线在剧本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的,还是不停修改出来的?

:男主角阿娟的成长弧线起点在剧本最早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了,但电影一开始没用最早的剧本,而是从前五场戏以后的起点开始的,但仍然很好地把剧本要表达的东西融在影片中了,是一个演进的过程。现实舞狮里面没有擎天柱,在传统舞狮的高桩设定——一个跳不到的桩子,是编剧设定的。结尾主角在擎天柱上飞跃,是编剧、监制和导演大脑集体贡献出来的。此外导演觉得通篇都那么写实,主角舞狮最后应幻化成一只狮子作为最后一个较主观的表达,这也是同一晚迸发出来的。

那天我说跳了之后的结果一定不能让大家很自然就想得到。第一,女孩要敲鼓,这个是对女孩角色的交代,男性的成长中要有女性,尤其是青春期时的女神的鼓励,这对每个男性来说都很重要,喻示成长;此外这是个现实主义题材故事,不能跳那么高,他得掉下去,把狮头挂在那,他们觉得这个挺好,所以我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创作过程,贡献这样的一个创意。因此,这个项目的完成是集体的努力。

:角色在影片开头与结尾的变化,是部分观众颇有意见的部分。它不像大多数热血商业影片的模式,但作为实验性质写实题材写实风格的动画电影来看,却很吻合这个调性。创作团队用成熟的好莱坞叙事结构,在剧情上做少量的实验性尝试,希望在确保影片商业需求的前提下使影片具有更强烈的艺术个性。这方面可能是所有动画电影创作团队都在努力突破的重点之一。

:灿烂的阳光景色与舞狮的镜头很打动我们,创作中有什么难点吗?

:谢谢!您是这方面的专家,非常准确地说到影片当时的一个难点,就是光。这个片子光方面解决得非常好,导演跟我说用新的色域去处理光的话,光会非常漂亮,但流程要改,意味着前面的东西可能要重做。我说是不是未来会做得更好?他说是,我说那就换方法,重做!

:整体写实风格中怎么提升画面氛围,如主次关系怎么通过灯光、技术结合设计审美去感染观众?

:每个团队风格不同,我们团队更擅长做写实的东西,整个制作思路都是无限接近实拍的。影片里光在尽量模仿经典实拍电影胶片感,用什么镜头、什么焦距、光圈,完全按实拍片标准规律来,相机运动我们都会考虑轨道吊臂。

现在渲染很物理了,没必要去颠覆它,通过光去组合画面、渲染,不必硬要在后期去做些什么。片中很少出现舞台光、轮廓光,在《美食大冒险》里还能看到一点那种轮廓光的感觉,但《雄狮少年》彻底抛弃了这个做法,只在后期做简单处理,仅通过布光去营造整个氛围。片中大量用了剪影,包括人都是通过整体的色块和剪影从背景里脱离,是很实拍的做法。

:渲染测试对整个片子在前期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帮助?

王鲁(以下简称王):以天台舞狮那场为例,分镜有精简描述:黎明前,慢慢出现太阳,明确了一些基本的beat(关键点),什么地方要受到阳光等。美术拿到要求后就去做color key(关键的色彩气氛图)设计,我们拿到color Key实现成镜头时,就要灯光师自己去再设计。我们接受到的color storyboard(色彩故事版)、color key令我们大概理解美术总监跟导演想要的感觉,但虚拟摄影棚、灯光本身有自己的逻辑,要由灯光师“翻译”去填补那些空的东西与细节,根据手绘画面通过三维软件演绎出来。

某些我们以前合作过挺长时间的场次,如某些夜戏可能就不需要color key了,因为大家很清楚要什么,有之前的参考就节省掉了绘制,有一定设计能力的灯光师在前期磨合后知道怎样去设计对应镜头的灯光。

此外还会先出渲染测试图,交付美术总监在Photoshop上处理颜色、亮度、光影等修改,然后再根据修改画面重新调整灯光渲染即可。

:我曾去迪士尼、梦工场考察,他们资金充裕但一个项目都在五年左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五到八年,为什么张总第一次试水就定下两年?

:我是商业制片人,一般真人电影周期越短越好,未来太远,我看不到。

第一,我判断两年后产品和市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新风潮会火,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不断降低。过去好多故事对少年关注的都较少,在这个年轻的时代,讲一个少年的故事将是个好的切入点。

第二,周期对成本影响非常大,我自主资金预计可以支撑一个团队工作两年,但如果陷入了漫长的过程就难说了。我对未来两年的自己和市场都有把握,时间再长我就有点懵。

第三,我做这个片子最大的想法和目的之一,是做一个工业流程上的探讨,做完影片以后留下些东西,有更好的流程去管理动画电影的生产和创作,以后就有机会用较短的时间生产更多影片。我追求不颠覆规律,但不断突破极限,这样才有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两年来创作、制作完成这部动画电影是否要天天加班?

:我们跟其他业内人想法不太一样,总在想怎么样把人用好,解放人力。在这么急的档期里,我们部门却很少加班,我大概一年多每天都是9—18点工作,后面镜头多了也是这个作息,只是周六日可能会来加个班。

我们流程建立的思路就是让人舒服一点,但这基于强技术支撑,同时要每个人都很负责,人跟流程同步,缺一不可。如果八个小时之外还要不断加班才能完成,我觉得首先得排查自己是不是效率太低。

:动画公司不怎么加班还能做出高品质的作品,过去在行业内极为少有的。因为传统三维动画过于复杂的修改流程,制作阶段加班加点很难避免。但你们团队以人为本,通过开发新技术与优化流程实现提升高效率品质又不增加工作强度的思路与做法,以及基于中国特色探索中国动画电影创作制作周期的努力,值得国内相关企业思考与探索。

:公司对新进人才有怎样的期待要求?所需人才最缺的是哪些?是否会有些机制去做一些培育?

:审美特别重要,很多制作人员没有审美基础,而很多有审美基础的人不会做技术。但我们好几个部门的总监都是学画画然后做技术,有技术也懂审美,是很难得的人才。

分镜师、动画师这都需要补充,我们急需审美比较好的、对打光、摄影有感觉的人。我们希望找到刚出校门的应届生来培养,我们有很好的老师去带他们,但前提是要对行业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对技术不感兴趣,只想画画或不认可技术职业的话就没有办法教他们了。做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职业发展空间非常大,行业很缺这样的综合人才。

:现在纯美术人才不太缺,有很多年轻人与资历深的行业专家,但像技术环节、灯光师,则需要综合能力强、有好的美术能力与技术背景的,已经缺到基本没法找了。动画是个复杂的事情,涉及技术与艺术交织的问题很多。目前可能最缺的是角色绑定师,好的灯光、特效师也缺,现在这些岗位薪资已经很可观了,我们也愿意给很好的待遇。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渲染、特效方面都是技术制作,因此组建团队时通常都是几个美术,结果实际就是进入制作就不行了,很难推进,外包制作的结果无法达标,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作为数字时代发展初期就创办动画专业,在这个行业22年的老师,我也有同样的感慨,也想一同呼吁美术院校的同学在读时除了手绘能力外,思考学习尝试掌握更多的数字工具,以便有更广的发展可能,国内TA(technical assistant)的人才需求远远大于纯美术设计的人才需求。

五、市场与创作

:你们创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创作初心是很虔诚的,舞狮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我又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总想就拿电影表达这样的一个东西。团队每个创作者都特别热爱舞狮,都有一个冲动,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国内除非在南方,特别是在广东,其他地方很少舞狮。这次放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人看到影片以后才知道原来舞狮是那样的。能做到这一点我已经很开心了。在全国范围内把舞狮是怎么回事普及了一次,这是电影很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雄狮少年》为何选非黄金档期?

:从宣发角度理性分析,任何档期都有利弊。没上暑期档是广州当时疫情,加上影片不断精进,从头到尾都有个知难而上的想法。

《心灵奇旅》去年在这个档期取得不错成绩,因此理论上可行,而且与春节档比,宣发成本压力要小得多。今年贺岁档较冷,我们暑期已失约一次了,不想让观众等太久,更重要的是面对一个寒冷疫情下12月的贺岁档,作为电影人应有勇气投入更多优秀作品一起把贺岁档做得热一些。今天回过头来想,我仍觉得它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档期,选择这个非黄金档期的勇气远远小于2019年决定干这个三无产品(没有流量、没有明星、没有IP)的时候。如果再倒回去我可能还会选这个档期。

:市场需要的商业元素和团队追求的艺术创作,这两个比例该怎么把握?

:我觉得是导演和团队气质决定的,我们更多的还是按自己的想法,觉得能打动自己去做这个事情,不太会为了片子更商业一点去做。谁给的标准,这样做就是商业?

当然有一些硬指标,比如因为没有知名度需要时长控制,直接影响到排片;比如说结尾需要高潮、需要临场感。有些很硬很物理的指标我都认,我愿意在这个框架里去做。但其他方面,比如最后阿娟去打工,是否商业或许没有人有答案,有些人觉得这不商业,但最后恰恰大部分观众的感动点就在这儿,所以只能从团队自己内心出发去做安排。

:可以分享一下未来“少年宇宙”相关信息和上映计划吗?

:“中国少年宇宙”第一期六部作品,三部动画和三部真人影片,周期方面如果继续跟海鹏按原来计划合作,我们想一年半推出一部动画长片,可能下一部动画电影在2023年年底之前。

:我突然间感觉这是否就是咱们的中国速度?

:我觉得应叫中国动画电影速度。这个行业里说电影标准时其实是美国工业标准,参考的是美国电影工业的方法论。由于电脑技术发展和国内动漫团队不断地创新迭代,国内动画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如果不颠覆创作规律,大家都愿意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去试图超越所谓的极限,可能就会形成中国的方法论、中国速度。

希望好的电影作品是一个种子,能有机会生根发芽,生长出更多的枝叶和花,这些最终都能够让一个中国人原创的属于中国自己故事的IP成长的话,那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事情。

:非常感谢您们接受采访以及宣传团队的协助,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分享相信会引发业内创作团队与动画专业师生更多的思考与尝试,让我们一同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助力。

(文字整理:尹江南 王勇 郑扬)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大科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影视动画前期创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WZDXM022)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 生专业实践研究项目”(项目编号:60403171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址:影视工业与动画创作实验精神结合的先锋——《雄狮少年》创作团队访谈 http://c.mxgxt.com/news/view/1361836

相关内容

如何打造好影视动画制作(如何打造好影视动画制作团队)
《雄狮少年2》热血归来 要为国产动画电影“争一口气”
影视动画制作案例分析(影视动画创作制作流程)
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一行来访西影 共商影视内容创作与行业发展趋势
专访简平:跨越新闻、影视与文学的创作实践家
慈文传媒与画工影业战略合作启动 多个影视项目聚焦当下现实
电影制作:团队合作与创造力成就动人故事的复杂过程
《雄狮少年2》配音导演谈为何不用流量演员
《漫威争锋》团队访谈:让游戏里的英雄更有“漫威”范
“做具有中国精神内核的原创优质内容”|专访爱奇艺星尘工作室总经理潘亚州

随便看看